1月20日
为推动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鼓励社会各界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积极参与妇女和婚姻家庭研究,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理论研究为推进妇女进步与妇女工作发展服务,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和上海市妇联于2005年1月20日联合发出了《关于评选上海市第二届妇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优秀组织者的通知》。通知发出后,各级妇女组织、各妇女理论研究中心及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研究专家、学者积极回应,踊跃参与,共收到各类参评妇女理论研究成果65篇/部。
2月1日
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与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在巾帼园二楼会议室召开“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扩大会议”。两会正副会长、秘书长、顾问以及妇女研究中心的负责人50余人主席了会议。会议听取章黎明秘书长代表“两会”作了《2004年工作总结和2005年工作计划》的初步意见,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积极的建议。市妇联主席、市妇女学会会长孟燕堃作了讲话,她希望“两会”领导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理论研究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坚持理论研究为妇女工作服务,坚持理论研究为加强妇女理论队伍建设服务。
3月6日
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市妇联宣传部、在上海图书馆大演讲厅举办“和谐社会与妇女发展”——沪上三位名教授谈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本次报告会邀请著名教授复旦大学彭希哲、华东师范大学王晓玉、上海师范大学苏智良从人口学、文学、历史学的视角来阐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为进一步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3月16日
上海妇女学学会、复旦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在上海社会科学会堂邀请英国曼切斯特大学欧洲就业中心主任Jill
Rubery教授作“英国和欧盟国家的妇女就业和平等机遇”专题报告。
3月30日
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徐佩莉在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多功能厅召开妇女家庭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会议,商讨2005年婚姻家庭研究会的工作,提出了把家庭道德、家庭人员的心理压力以及分层研究家庭问题作为工作重点。
4月14日
为了解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妇女权益保护现状,市妇女学学会在市妇联北厅召开“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妇女权益保护研究”研讨会,市妇联办公室主任余伟星主持会议,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郑桂珍、邱晓露、沈奕斐、叶露司徒琪蕙介绍了研究的情况。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沈智、上海社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处长谭友林、上海社会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秘书长胡安琪等专家作了点评。
4月21日
市妇女学学会、卢湾区妇联、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在卢湾区举办《女性与社会工作》高级论坛。本次论坛从5月21日至7月21日结束,有7位专家从“建立和谐社会中的人际沟通”、“妇女权益与法律”、“心理科学与幸福人生”等方面作了报告,参与人数达220人。
4月22日
上海妇女学学会在全国妇女和性别研究研训班上,李汉琳代表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作了题为《聚集人才,整合资源,推进妇女研究工作的新发展》的交流,受到与会者的好评。
4月30日
“两会”下发课题招标通知及课题指南,各妇女研究中心和妇联系统申报有关婚姻家庭的课题11个、妇女研究课题19个。6月15日,有关专家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评审出立项拨款课题和立项课题19个,其中妇女研究方面有从性别视角评估法规和社会公共政策等10个课题,婚姻家庭方面有家庭压力:女性的认知、应对及其社会支持等9个课题。
5月13日
市妇女学学会、宝山区妇联、市女子实验函授进修学院在宝山区举办《女性与社会工作》高级论坛。本次论坛从5月13日至6月30日结束,有8位专家从“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与妇女发展”、“社会工作中的人际沟通”、“社会工作中的女性形象”等方面作了报告,参与人数达200人。
5月23日
婚姻家庭研究会下发参加《上海市“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征文的通知》,专家、妇女干部上报20篇,根据论文的质量,研究会上报10篇给市社联,其中杜公卓教授的《妇女人权与和谐社会构建》的论文获得优秀论文奖。
5月24日
市妇女学学会参加全国妇女研究所举办的“社会性别平等”项目调查员培训,并对市妇联系统正处级以上和计生委、卫生局的领导进行了问卷调查。
5月25日
由市妇女学学会委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妇女比较研究中心开展的“当前世界妇女运动和妇女组织发展的趋势和经验”的研究课题完成。
6月17日
上海市妇女学学会在妇联二楼北厅召开“美女经济热潮引发思考”的座谈会,部分专家从美女经济升温的原因、存在弊端、对妇女发展的影响等不同的侧面发表了观点。
7月15日
上海市妇女学学与市妇联联络部在同济大学举办“市民社会(妇女)组织与社会公共事务”中德妇女研讨会。来自德国专家苏珊娜·朗博士女士、诺伯特·施特罗克先生、上海大学张钟汝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王瑞鸿教授等有关专家学者、政府有关部门领导、以及同济大学的领导、妇女干部50余人出席了论坛会。中外专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讨,从市民社会(妇女)组织形成、发展、构成的基础看,市民社会(妇女)组织进一步发展要靠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靠管理机制的创新,靠民间妇女组织自身功能的开发,靠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媒体的宣传、妇联组织的领导以及专家学者等方面的努力,使其成为政府的帮手,妇女工作延伸。
7月17日至21日
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与上海社科院妇女研究中心、上海市心理咨询培训中心联合首次在沪举办了为期五天的“家庭压力和心理咨询高级讲习研讨班”,研讨班吸引了本市和外地的学员近百人参加。
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的心理教授、家庭婚姻心理治疗专家学者分别作报告了《当代世界家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跨文化研究》、《家庭凝聚力视角:关注家庭如何成功而不是为何失败》、《家庭凝聚力评估:一种可用于家庭治疗、家庭教育和个人生活的方法》、《婚姻家庭治疗简史》、《婚姻家庭治疗的方法》《稳固家庭如何使用凝聚力来有效解决压力与危机》《文化视野下的社区作用及对家庭的影响》、《青少年性教育,“问题少年”的心理和行为矫治》等报告,现场还进行心理专家与就诊者之间的对话。研讨班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演讲和个案督导相结合、教学和研讨互动等,使参加的学员开阔了视野,学到了研究和治疗的新方法,并获得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12分。
10月14日
上海市妇学学会结合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节目通过平民化选秀,大众化造星、商业化策划、立体化炒作,成为近期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得到了成千上万名青少年追逐的偶像,为探讨这一社会现象,召开部分专家谈“超级女声引发思考”,各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就如何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的能力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10月18日
为宣传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决定》,在上海社会科学会堂报告厅举办“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报告会。本次报告由上海华夏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上海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缪林凤解读。
10月31日
“两会”召开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和顾问会议,讨论“两会”换届工作。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徐佩里主持会议,市妇女学学会秘书长汇报了“两会”换届的筹备工作情况,“两会”领导成员分别讨论了工作报告、章程和下一届的建议名单。市妇联主席、市妇女学学会孟燕堃作了讲话。
11月15日
上海市妇女学学会、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瑞典对外文化交流委员会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共同举行“男女平等中男性的责任”性别平等论坛,来自本市50余名研究妇女问题的专家与来自瑞典的学者、官员,围绕这一人类社会的共同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博士孙中欣女士,瑞典学前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秘书处主任托马斯·瓦特博格先生,上海私营企业家袁其宏先生和瑞典马尔默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博士拉斯·普兰汀先生,分别作了题为“男人也是‘半边天’——男性在推动性别平等中的角色探讨”、“将男人并入性别平等议题中所需政策之重要性”、“甘当绿叶,比翼双飞”和“父亲角色和拥有一份允许兼顾家庭工作之重要性”的精彩演讲,并回答了与会者的踊跃提问。市妇联秘书长、市妇女学学会秘书长章黎明作总结讲话。
论坛由瑞典驻上海总领事馆新闻文化官员伊爱娃女士主持,瑞典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贺凯琳女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徐忠先生到会并致辞。与会者们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在复旦大学艺术系展览厅举行的瑞典著名纪实摄影家邬拉·莱姆博格女士的摄影展“亲爱的孩子——瑞典男性、儿童以及性别平等”。
12月7日
经专家评审组评审,上海市妇联、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审核同意,徐安琪的《单亲主体的福利:中国的解释模型》获得论文类一等奖、顾光青等人的《社会结构变动中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特点及对策研究》获得调查报告类一等奖、孟燕堃主编的《上海妇女志》获得专著和读物类一等奖,以及其他30篇/部分别获得上海市妇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上海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等3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复旦大学妇女研究中心等6个单位获得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