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学会动态 >>正文
 
关于上海女性文明素养与文明行为的调查报告

2007年8月23日 09:43

  2005年9月,上海市妇联和上海大学妇女学研究中心联合组织了“上海女性文明素养和文明行为”状况调查。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式,抽取样本有教师、学生、公务员、白领、工人、社区居民、农民等,收回有效问卷2011份。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上海本地女性占85.7%,来沪的新上海女性占13.7%,居住上海的国外女性占0.6%;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占21%,共青团员占28%,民主党派人士占1.4%,群众占49.6%;婚姻状况:未婚为28.5%,已婚为67.4%,离异为1.9%,丧偶为1.2%,其他为1%;年龄结构:30岁以下占34.7%,31岁至50岁占47.6%,51岁至60岁占13.4%,61岁以上占4.3%;教育程度:小学为1.7%,初中为15.3%,高中(中专)为28.9%,大专为25.6%,大学以上为28.5%;工作情况:在国家机关或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者为52%,求学者为19.1%,退休者为16.6%,无业赋闲在家者为5.5%,务农者为0.6%,从事其他行业者为6.2%。

  二、家庭文明礼仪方面

  1、家庭礼仪:女性认知度较高。当问及“良好的家风对城市文明的影响”时,有87.6%的女性觉得“影响很大”和“比较有影响”,而选择影响一般的占11.2%,认为没有影响力占1.2%。有92.8%的女性对在家庭中讲礼仪持肯定态度,1.5%的女性表示否定,5.8%的受访女性认为说不清楚。在调查家庭礼仪包括哪些内容时,被调查者依次认为:尊敬长辈(21.4%)、夫妻之间尊重人格(20.5%)、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关爱和帮助(17.8%)、与子女平等相处(17.8%)、家庭成员之间相互问候(14.1%)、家庭迎送客人要有礼节(4.3%)、拜访朋友和亲戚要预约(1.3%)、接待客人衣着要整洁(2.6%)。由此可见,家庭文明关系将会影响到社会文明得到大多数女性的高度认同。

  2、交流沟通:家长与子女文明礼仪的体现。在父母与子女关系问题上,有78.3%的人认为母亲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与孩子对话和沟通;10.8%的人主张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有6.4%的女性认为应该给孩子关爱。虽然多数女性认为与孩子对话沟通是家庭文明的体现,但当前家长与子女之间的代沟较大。当问询“您觉得在您熟识的家庭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什么”时,有36%的人认为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有障碍,有20.2%认为家长溺爱、放纵子女,这两项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

  3、精神慰籍:尊敬长辈的最佳方式。调查反映,被访女性对待老人的态度依次为:花时间陪老人(57.9%)、经常买一些生活用品(13.4%)、多打电话问候(12.7%)、听取老人意见(8.7%)、给老人钱(6.5%)、其他(1%)。为此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更能体谅老人的孤独,认为花时间陪老人是关心老人的最佳方式,可以给老人精神上的慰藉。同时有八成以上的女性记住父母的生日。

  三、社区文明礼仪方面

  1、社区文明礼仪的意识增强。在调查“社区文明对个人和家庭影响”时,有77.3%的人认为“影响很大”和“影响比较大”,有9.4%的人认为“无所谓”,有14.6%的人认为“影响不大”,有2.7%的人认为“没有影响”。由此可见,社区文明对个人和家庭会发生一定的作用,大多数女性看到了社区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有了社区文明,才有城市文明。

  2、志愿者队伍在壮大。调查显示,有76.7%的人表示上海精神文明志愿者行动“有必要”,有14.6%的人表示“没有时间参加”。在她们中有16.3%的人一直在做志愿者,有32%的人以前参加过志愿型的公益活动,有19.9%的人表示今后有打算参加志愿者活动。其中中共党员一直坚持做志愿者的比例相对较高,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3、邻里关系趋于淡化。本次调查反映,有51.%的人当遇到困难时,找朋友帮忙,除此之外便是向居委会(18.9%)和物业求助(10.5%),寻求邻居帮忙的只占11.4%,可见邻居不再被当作寻求帮助的主要对象。再从按住房类型来分析,有70.9%的旧里居民对“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的邻里关系能接受,但也有16.7%的人“不能适应”,其他住房类型的居民在这种邻里关系的接受能力上差别不大。

  四、职场文明礼仪方面

  1、知礼、讲礼、善礼。(1)与上司的关系处理得当。当调查“您意见与上司不一致时,会执行上司的命令吗?”,有85.8%的人表示执行上司的命令,不当面顶撞,并能在私下与领导沟通;(2)与同事的关系和谐相处。调查表明,有96.6%的女性“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与同事打交道时要讲究言谈艺术。有82.9%的被访者发现自己错怪别人之后会当面道歉,并设法挽回影响,从而消除误解。同时,有87.9%的被访者认为,道歉并不是妥协,而更多的是一种文明礼貌。

  2、注重仪表修养。当调查“如果第一天到一个新单位上班,你会注重哪些礼仪”时,有56.8%的人选择了会“面带笑容”,有28.8%的人选择会“精心打扮自己”。调查还反映,有63.9%的人希望职场女性言语温和、经常微笑,有49.5%的女性希望别人称赞自己能干,只有13.6%的人希望别人夸自己漂亮和时尚。可见现代女性把提升形象和提高能力作为自己更高的要求。

  五、公共场所文明礼仪方面

  1、能自觉遵守公共场所规定。调查表明,有75%的人认为实施交通文明应该靠市民的自觉意识。当问及“如果您赶时间,正好遇到红灯,您会怎样”时,有59.1%的人表示“宁可等一会儿,绿灯了再过马路”;问及“在公园游玩,一时找不到垃圾箱,您会把食品包装袋如何处置”时,有78.6%的人回答“带在身边直到找到垃圾箱后丢进去”;问及“在公共场所遇见熟人您会怎么做”时,有61.7%的人表示会注意公共场所礼仪,有30.1%的人表示会轻声细语,回答“随心所欲、高谈阔论”的人只有8%。在正式场合女性不化妆是不礼貌的,要是时间长了,应适当补妆,在补妆的地点选择上,有93.4%的人选择了洗手间。上述说明,上海女性社会公德意识普遍有所提高。

  2、能判断出不文明的现象。被访者对上海市民的社会不文明行为的现象是:随地吐痰(22.3%)、乱扔垃圾(21.6%)、车辆乱停放(16.2%)、折损绿化(10.3%)、随处涂鸦(10%)、公交车上谈论他人隐私(5.7%)、不注重服饰搭配(3.1%),尤其公交车上市民不让座的现象不容乐观。有56.8%的人认为“主动的不多,需要售票员提醒”;有13.1%的人认为“很少,提醒也没用”。市民自觉排队候车的情形也不大理想,有4.9%的人表示“从没见到过”,有17.5%的人表示“很少见到”,有48.8%的人表示“有时可以见到,但不多”,有11.4%的人表示只在“几个站点天天可以见到”。这些数据一方面表明了上海的环境卫生现状值得各方面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上海市民对环境卫生的关注和要求。

  3、能清晰认识国际化与文明素质的关系。被访女性认为上海国际化与市民素质密切相关的方面依次为:讲究诚信(18.8%)、整治环境脏乱差现象(16.3%)、普及文明礼仪知识(15.7%)、整治交通秩序(15.5%)、普及科技知识(12.%)、弘扬传统美德(11%)、健全规章制度(6.7%)熟悉国际惯例(4%)。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诚信作为文明礼仪的核心,作为人们提倡并力求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重要表征。

  六、女性文明素养方面

  1、对女性不文明现象的看法。被访者认为上海女性在文明素养方面需要改变的主要方面:穿睡衣上街(21.2%)、说粗话(17.1%)、不善待老人(16.5%)、经常咄咄逼人(10.7%)、邻里间斤斤计较(9.7%)、打骂孩子(8.7%)、放声大笑和高声喊人(8%)、沉湎于不良嗜好(7.8%)。在调查中还发现无论是上海本地居民还是新上海人或外国人都认为“穿睡衣上街”有损于上海国际大都市文明形象。

  2、对当代女性形象的评价。被访者对女性传统的内在品质和涵养更为看重,而相对轻视现代女性的独立自主、锐意进取等精神。在“您觉得上海女性应该具备哪些品质”的调查中,处在前三位的是:聪慧理性(52.4%)、知书达理(30.4%)、宽容豁达(7.3%)。而对美丽时尚、创新进取、独立自主、认真踏实的选择比率则比较低,分别是2.3%、0.8%、0.3%和0.2%。由此可见,上海女性重视传统美德,仍保留了传统的审美价值观,但缺乏对女性自立、自强的现代意识认同。

  七、对策与建议

  1、加强社会公德的舆论宣传,倡导文明礼貌行为,一方面树立文明典型形象,另一方面加强舆论监督作用,对不文明的行为进行警示,以文明礼仪知识,引导女性“与文明同行、做可爱的上海人”。

  2、发挥社区联系家庭的作用,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百万家庭学礼仪”系列活动,激发市民“重道德、学礼仪”的自觉意识。(1)开展“社区家庭文明工程”,提供有关妇女、儿童、家庭的公共服务项目;(2)以家庭为主体开展文明家庭读书会,积极引导家庭成员多读书、读好书,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3)深入开展文明家庭创评活动,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学礼仪,创文明家庭”的活动载体,使广大居民在参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3、充分发挥各级妇女组织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作用,将提升女性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作为维权的重要内容来抓。(1)各级妇女组织要增强服务女职工的意识,大力开展对女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女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开展全民“讲文明、学礼仪”活动,通过礼仪知识培训、知识竞赛、形象展示等方式,普及有关社交、家庭、职业的礼仪知识,引导广大女性向着美丽、自信、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4、女性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文化素质,树立“四自”精神,培养独立、健康的人格心理,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实践道德规范,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思想文化水平和文明道德修养,为塑造城市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源:市妇联宣传部、上海大学妇女学研究中心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