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学会动态 >>正文
 
奉贤区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2007年8月23日 10:54

  据统计,近年来我区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本文试以我区女性犯罪为样本,剖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和成因,探讨预防女性犯罪的对策与措施。

  一、女性犯罪的特点

  从我区2005、2006两年来的女性犯罪情况看,具有以下特点:

  1、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2004年我院共批捕女性犯罪案件20件27人,2005年上升到25件39人,同比分别上升25%和44%。2006年批捕50件65人,比2005年分别上升100%和66.7%。

  2、“四种人”犯罪突出。2005-2006年共批捕女犯罪嫌疑人75件104人。从年龄上看,大部分是14-30岁的青年女性,共54人,占总人数的51.9%;从文化程度上看,只有13人是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35人低于初中文化,文化层次普遍较低;从籍贯上看,31人是本地人,73人是外来人员,外来人员占总数的70.2%。从职业上看,农民及无业人员占很大比例,有65人,占总数的62.5%。

  3、单独犯罪比例增高。过去,女性因其生理、心理上的特点,常处于弱势,她们实施犯罪行为时经常依附男性或犯罪团伙,充当配角。但近年来,纯属女性单独犯罪的行为增多,具有较大的独立性。2005-2006年,我院共批捕女性犯罪案件75件,其中53件为女性单独作案,占案件总数70.7%。

  4、“三类罪名”相对集中。2005年至今发生的女性犯罪案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罪名。一是侵财类犯罪。涉及盗窃、抢劫、诈骗等罪名的共27人;二是性犯罪。涉及强迫卖淫、容留卖淫等罪名的共22人;三是涉毒类犯罪。涉及非法持有毒品、贩卖毒品等罪名的共12人。触犯三类罪名的女犯罪嫌疑人,占总人数的58.7%。

  5、本地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段复杂多样。对比外来女性犯罪,本地籍女犯罪嫌疑人作案方式、手段相对多样化、复杂化,涉及罪名较广。31名本地籍女犯罪嫌疑人,除7人涉嫌贩卖毒品罪外,其他罪名较为分散,涉及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偷越国边境罪、贪污罪、贷款诈骗罪、妨害公务罪等,犯罪数额高达191万余元。

  二、女性犯罪的原因

  (一)文化程度不高,法制意识淡薄

  一些妇女由于文化素质比较低,生活面狭小,法制意识淡薄,对基本的法律常识知晓程度不高,无法运用正确的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在受到不法侵害时,缺乏正确的处理手段,要么默默忍受,要么就采用过激手段奋起反抗,造成了诸多不该发生的后果。以梅某故意杀人案为例。2006年4月19日晚,被害人张某向妻子梅某索要钱财,遭拒绝后对梅某拳打脚踢,由于其长期以来经常对梅某实施家庭暴力,致使梅某不堪忍受,遂于当晚23时左右,趁被害人张某熟睡之机,用菜刀将其杀死,后投案自首。

  (二)心理素质脆弱,自我控制力较低

  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女性的社交圈子有限,生活、学习、工作、日常交往局限在一个小范围内,容易形成狭隘、嫉妒、偏执的性格特征。加上女性较为情绪化,心理素质脆弱,受到刺激容易冲动,出现问题容易走极端。有时在突然事件的诱发下,心理崩溃,冲破道德和法律的防线,从而导致犯罪恶性事件的发生。以范某放火案为例。犯罪嫌疑人范某因同一市场的彭某生意好,而对其一家怀恨在心,并起妒忌报复的念头。2005年4月27日凌晨2时许,犯罪嫌疑人范某手带白纱手套,窜至奉贤区头桥社区北区集贸市场37号门面,用携带的一次性打火机点燃门口处盖住短裤、袜子等货物的草席,大火又顺势燃烧至店内,致使店内外的货物全部被烧毁,同时也将在二楼的彭某妻子曹某烧死。

  (三)思想观念扭曲,价值观发生异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一些女性在诸多诱惑面前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有的把赚钱作为人生的唯一乐趣和目的;有的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用不正当途径敛财;有的把卖淫作为致富途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等等,不少女性就此慢慢走上犯罪道路。以凤某等三人强迫卖淫案为例,2004年5月17日20时许,犯罪嫌疑人凤某、翁某、张某将被害人李某、周某从南桥镇某KTV强行带出,先后带至南桥镇古华新村8号楼103室、青村镇姚家村705号及洪庙申光花园304房间内,对其两人进行殴打,威逼两人脱光衣服进行侮辱,并用菜刀相威胁,迫使其两人同意向他人卖淫。三名女犯罪嫌疑人年龄都在17、18岁。

  (四)流动空间大,社会管理有待完善

  由于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管理缺乏相对较科学的管理机制,使得部分外地打工者滋生了一种“即使做了违法犯罪的事,也不会被熟人知晓”的侥幸心理,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2005年5月3日10时许,犯罪嫌疑人李某在本区莘奉金高速公路西侧的绿化带附近搭识了被害人何某,而后李某以按摩为由将何某带至自己的暂住处,在按摩间隙李某借口离开,从被害人衣物内窃取现金人民币7700元和松下手机一部。

  三、女性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女性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对此应积极探索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的对策。

  1、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促进女性发展。与我区男性犯罪不同的是,女性犯罪嫌疑人文化程度在小学、甚至文盲的约占32%。因此保护妇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不断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和谋生能力,对预防女性犯罪不失为一项有效的措施。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自律意识。要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司法联络员的调解、宣传作用,建立、健全社会防范机制,防范女性犯罪于未然。要使女性树立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解决问题,妥善处理婚姻家庭矛盾,努力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3、加大依法打击力度,加强矛盾调处。对那些好逸恶劳或追求奢侈享受、妄图牟取非法利益的女性犯罪分子,要坚决地依法严惩,通过打击给予教育和震慑,使那些在犯罪边缘上的女性能悬崖勒马,也使有犯罪苗头和迹象的女性有所畏惧而望而却步,从而达到警醒和预防的效果。同时,应加强对侵害女性权益的行为的制裁处理,及时调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

  4、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净化社会环境。应加强对宾馆、饭店、舞厅、KTV、发廊等重点场所的监控,随时掌握与发现女性犯罪的苗头与行踪。要加强对外来女性的管理,充分发挥妇联、工会组织的作用,对外来女性开展多形式、多方位的教育与服务,从而达到遏止与减少女性犯罪的目标。

  5、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供就业帮助。为女性就业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禁止对女性就业予以歧视性待遇,保证女性在就业方面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使女性就业有保障,生活无后顾之忧。
  

来源:奉贤区人民检察院妇委会  作者:王银仙 李英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