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上午,以“发展,让女性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第三届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论坛在复旦大学光华楼报告厅隆重开幕。此次论坛由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与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联手主办,并得到了雅芳(中国)有限公司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来自全国各地的妇联、社科院、妇女研究所、高校及知名企业、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北市妇女救援社会福利基金会以及美国、英国、德国等130多名学者和妇女干部参与了本次论坛。与会者分析发展为女性带来的机遇,反思发展对女性生活的影响和挑战,深入探讨发展对性别平等产生的“双刃剑”作用,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让女性生活更美好。会议共收到70余篇学术论文。
开幕式由复旦大学妇委会、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邱晓露主持,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建中教授、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卢汉龙教授、上海市妇联副主席孙小琪等领导亲切致辞,市妇联和市妇女学会的秘书长章黎明和上海市科教系统女职工委员会副主任朱小娟也参加了会议。
开幕式之后,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教授主持主题发言。来自德国汉堡州妇女理事会主席、前欧洲议会议员、前欧洲议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会主席克里斯塔·兰奇欧·普拉特教授率先做了题为《妇女和发展——论欧盟妇女的进步》的报告,她着重介绍了欧洲的女性发展状况。她说:欧们盟男女平等的理想并没有完全实现。从欧盟国家的总体情况来看,女性人数已经超过男性,但她们的就业机会却比男性低15%,工资待遇低15%。在管理层当中,只有三分之一的经理、十分之一的董事以及3%最高领导者由女性担任。性别歧视虽然早已被法律明文禁止,但在一份具体的工作面前,性别的双重标准仍无可避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男女实际地位的不平等,如公司要求男女平等,分担同样的工作,但家庭却无法做到男女平等。调查显示,欧洲女性承担了90%的收拾家务、照顾小孩、赡养老人等事务。这样一来,如果公司有工作时间之外的培训课程,那么这些课程大部分都是男性读的,因为女性必须下了班回家做家务。但这些课程却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发展和升迁机会,女性无可奈何地放弃了这些机会。此外,因为昂贵的人工费用,很多年轻的母亲为了照顾小孩,不得不接受自己不喜欢或工资较低的工作。在欧洲,有三分之一的女性从事兼职,但不到7%的男性做兼职。为了解决女性在家庭和事业的两难选择,欧盟已经出台相关规定,尤其是在育儿和养老机构的完善方面。到2010年欧盟成员国必须建立相应的教育机构,能够容纳90%以上3至6岁、33%左右三岁以下的儿童,为年轻的妈妈们走出家庭创造条件。此外,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也在逐步推进。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张乐天教授做题为《变化着的世界与多视角的社会性别解读》。他指出,传统的有关中国女性的图像已经难以解读当下的女性,甚至传统的理解中国女性的方式都存在缺憾。因此,我们要用新的方法与视角去理解女性,去理解她们的差异化的生活方式,看清她们在新的世纪面临着的新的问题与挑战。他提出了三个反思:(1)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们是否应该提出一个多元主义的社会性别观。多样化的生活构成了今天的社会现实,面对着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能用自己的女性观去评估她们,去发现她们的问题,然而又去教导她们、启蒙她们吗?我们难道不应该宽容地对待各种生活选择,接受各种行为方式,持一种多元主义的社会性别观;(2)面对着女性生活方式的多元选择与女性问题的多元处置,我们是否应该提出一个女性权益的最低保障标准,是否应该提出一个和谐社会男女平等的基本纲领。提出一个女性权益的最低保障标准,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用以营造整个社会尊重女性的良好氛围。但是,仅仅有一个最低保障标准是不够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男女和谐是最重要的;而男女和谐的前提是男女平等。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新时代的特征,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一个男女平等的基本纲领。(3)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人们的想法、活法不断改变的时代,我们是否应当不时的停下脚步,以批判的眼光看一看发展对于女性的含义。前一时期我组织过一个访谈,主题就是发展与女性生活。我们调查了上海的白领女性,聆听她们有关结婚、怀孕、生育、扶养的故事。我思考的焦点是,假如她们经过长期的努力获得了成功,不仅有了高学历,而且还有了体面的工作,较高的社会地位,房子、车子、票子等等,但是,她们难以结婚,结婚以后为生育而烦恼,生育以后又为扶养而苦闷。结婚、怀孕、生育是女性最自然的东西,如果所谓的成功让最自然的东西都成了问题,这样的成功难道不值得反思吗?这样的成功值得女性去追求吗?这样的成功应当作为一种正面的东西去倡导吗?二十几年来,市场以其特有的魔力调动了亿万中国人的潜力,成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但市场并不能替代一切,市场所推崇的竞争、奋斗、成功等等也不能挤占审美的、友情的、人性的、自然的、休闲的社会生活空间。假如忙碌的工作挤占了休闲甚至休息,赢利的计算替代了邻里、亲友的亲情,做不完的作业让天真的孩子失去了玩耍的时间,那么,这样的发展对于人类,尤其对于女性生活的含义需要重新评估!
雅芳(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事务部总监钱怡女士做《全球女性生存现状及雅芳“明天会更好”女性发展项目报告》的主题发言。该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女性在社会与公民权利和义务参与度、家庭决策和支持度两个方面的满意度最高,而在教育机会、工作和职业机会这两方面的满意程度不尽如人意。在中国,报告显示女性成就感有待提高的最大机遇在于工作、事业和教育的机会。此外,作为此次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雅芳还将就今年三月八日启动的“女性发展项目启动金”至今评选出的优秀方案向与会的百余位中外专家征询专业建议。这些方案在不同的微观层面反映出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为本次学术交流提供了珍贵的案例分析。中外专家结合各自的专业背景将为这些方案的实施出谋划策,以切实地帮助这些项目所惠及的女性成就一个更美好的明天。精彩的主题发言感染了与会代表,随后的问答环节精彩而热烈,时不时引发全场的掌声。
9日下午与10日上午,与会者分别就理论与实践、婚姻与家庭、暴力与反抗、民族与农村、传媒与话语、工作与参政六个专题交流了36篇论文,专家学者从“人类学视野中女性与发展研究之困境”、“婚姻法司法解释中社会性别视角的缺失”、“性别尊严、生命意义与女性发展”、“在参与中得到发展——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小额信贷项目”、媒体素养与女性的现代意识“、“构建和谐社会,政府承担实现社会性别主流化责任义不容辞”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每个单元还安排了知名学者和教授主持并点评,使得本届论坛不但在面上的影响扩大,更在社会性别理论的探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