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学会动态 >>正文
 
不可忽视女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位女教师的心声

2007年8月23日 15:13

  和谐社会是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是人们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我想从一位女性、一位教师的角度来谈谈,女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构建和谐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细胞

  自古以来,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想和根本精神。总的说来可以用“心和、人和、家和、国和、天人合一”来概括。和谐的内涵中都离不开家和的观念。儒家的学说中关于家和的思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细胞,这个思想至今都有其现实意义。就我本身来说,个人事业的发展,孩子的健康成长,都与和谐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我担任什么职务,曾有过什么荣誉,但我首先是一位妻子、一位母亲。现代社会每一个职业女性都很忙,自己作为大学教师,身兼多种社会学术职务,平时也没有多少空暇时间,不可能天天买、汏、烧,但在家庭中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母亲、妻子。“她”是一个构建和谐家庭的十分重要的角色。有人说,世上只有两种人是最无私的,这就是母亲和教师。在家中怎样做好一个母亲。其中我理解就是对孩子倾注无限的爱,而不求什么对个人的回报。我有两个儿子。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如幼年、上小学、中学、大学的不同时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过程,我都给予一定的指导。无论遇到学习、升学、进修和政治进步等方面的问题,我都予以关心。为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我利用寒暑假或周末带他们骑自行车郊游、游泳、打球。这些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增强了深厚的母子感情。两个儿子先后考上了重点高中,又都上了大学。每当我生日那天,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用自己的零花钱为我买了生日礼物。今天,一个儿子在国内一家软件公司工作,一个儿子留学国外。每当我的生日、节日里我都会收到在国内工作的儿子送给我的礼物,每当听到国外的儿子打来的问候电话和交流学习生活的体会我都很激动,这种母子情深体现了一种家庭的和谐,我有一种母亲的幸福感。

  夫妻感情是维系和谐家庭的重要条件。在现代社会,作为夫妻,在家庭里应该平等相待,没有职务的高低、工作性质的优劣。彼此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理解。尊重对方,多给对方一些空间,不强迫对方一定要改变一些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欣赏对方,多看对方的优点,善待对方的亲戚朋友,与对方的同事也能友好交往,夫妻利用节假日外出旅游、购物、钓鱼、看电影,这些丰富多彩的方式和机会加强了夫妻间的交流和理解。由于我整天忙于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丈夫虽然工作也十分繁忙和辛苦,但他还是主动承担了几乎全部的家务,从不叫苦,尽到了一个丈夫应尽的责任。每当我获得一个奖项时,他都衷心地向我表示祝贺,我总是笑着说“军功章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二、职业女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体现职业道德

  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让人们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和孜孜不倦的精神。和谐社会也不是不要物质利益。恰恰相反,对事业,和谐社会要求每一个公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处理好在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每一个行业都有如何处理工作与利益关系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职业道德和人格。

  当教师是我少年时代的梦想。教师是最有知识,最受人们尊重的,教师职业是崇高的,没有什么工作比做教师更让人钦佩和羡慕了。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圆了我当老师的梦。从那时起到现在30年没有离开过大学讲台,然而,如何当一名教师、一名称职的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抵御住种种诱惑,经受住物质上的寂寞和窘迫,将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教师的职业上,将自己的精神和生命寄托在教书职业上。怎样经受住种种诱惑,尤其是物质利益的诱惑?怎样克服遇到的与物质有关的种种困难?我的体会是要具备这样几种因素:一是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有兴趣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有人讲兴趣是事业成功的一半。虽然辛苦,几乎很少有属于自己的时间,但兴趣带来了太多的快乐,兴趣带来了工作的热情、带来了对事业的追求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二是对物质与精神上的要求有个正确的态度。物质的追求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物质给人带来的快乐在幸福的指数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精神生活的追求更能体现人生价值。选择教师职业,往往精神上的富有要比物质上更多,要甘于清苦,乐于坐冷板凳是幸福指数的前提。事实证明,教师在今天已不是贫困的代名词。三是要有奉献的精神。经常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和“园丁”,也就是说,在中国从事教师职业,既是崇高的、天底下最充满阳光的职业,也是不断付出的职业。为学生、为社会付出光和热,为培养人才甘作绿叶。

  我是从事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众所周知,政治理论教师的压力和责任是很重的,有些大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社会上对政治理论课也有偏见。认为政治课看似重要实际是没用的课。每当新的学期一开始,我走进教室,都会有同学直率地问我:“老师,我们是理科的,为什么要学文科的东西?”“学习政治课有什么用?”“在大学四年都要学政治课吗?”这时,我感到一种压力。这实际上是对政治课的挑战。他们认为在大学门门专业课都是可以作为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敲门砖,课程中应带有含金量。

  怎样将对学生的爱融于教学中?怎样架起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那种说教式的方法是不行的,在教学中我以自己对伟人的理解、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政治理论现实解读,让爱的情感通过课堂上的每一个观点的正确解释、大量现实信息的介绍,使学生接受政治理论知识,感受政治理论的魅力。让爱通过生动的语言、切身的感受与学生交流而产生共鸣。让严肃的政治课走近学生,走近心灵,走近社会,我的努力使我的课也得到学生们的首肯。一些同学认为我上的政治课使他们改变了对政治课的偏见,这门课不是没有用,而是感到学习政治课终身受益,每当听到他们对老师的充满激情的赞美之辞时,我感到无比欣慰。

  三、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懈努力超越自我的过程

  既然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种不懈的追求,就不能不付出代价,无论一个国家还是个人都不例外。我曾经承受过家庭的危机、生活上的困难、工作上的不顺以及精神上的压力。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女教师,要成就事业所要付出的比男性更多。但我很赞赏那句“人生能有几次搏”,而其中蕴含着苦与乐。从教30年来,居然有多次的超越、适应和付出:70年代末我从工科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这是圆了我从小就想当老师的梦。谁知学校以“工作需要”,让我当政治老师。一来学非所用,二来政治课难教。我陷入困惑和痛苦之中,最终很简单的道理和信念说服了我,你不是很想当老师吗?教政治同样是老师。你不是一名党员吗?党员就应该服从组织的分配。我接受改行,半年后我开始兢兢业业地走上讲台,开始了教师生涯。工作后的第一个10年对我来说是最为坎坷的十年,有拼搏,有欢乐,更有心酸。我的第二个10年开始于1991年。我放弃了十分熟悉和爱戴的母校——上海理工大学(当初的上海机械学院),调到全国重点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工作。当时是许多大学教师、企业干部纷纷下海的时候,我却又再次选择了当教师,而且是从工科大学到文科大学,从一般大学到重点大学。新的环境、新的要求,对我都是新的挑战。由于长期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又担任上海市学术团体的多项社会工作,这些工作占了大量时间,几乎没有节假日、寒暑假。长期的疲劳,使我患有多种疾病,但我还是尽力做好工作。去年,中组部要选派相关教师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去执教一年帮助工作,我克服了生活上的不适应和工作中的一些困难,较好地完成了中组部以及学校、干部学院交给的任务,受到学院领导和同仁的一致好评。井冈山干部学院的执教成为我教师生涯不可多得的经历,可以说终身受益。

  最后我总结的是,人生因为我们在不断追求中而显得美好,人生又在我们不断付出中充满阳光、鲜花和掌声。但是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挫折、委屈和不顺,光阴似箭,精力有限,不要去怨天尤人,把有限的人生和经历用在所热爱的事业发展、家庭和睦上,你的人生价值和幸福指数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一个人人向往的和谐社会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唐莲英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