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学会动态 >>正文
 
上海市妇女学学会 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 2007年工作总结

2008年5月21日 17:23

  2007年,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以下简称“两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研究,通过落实“两会”课题研究五年计划,促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在推动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方面迈出新步伐,坚持妇女理论研究为妇女和妇女工作发展服务,发动“两会”会员和各妇女研究中心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与多视角理论研究,聚焦妇女民生和社会公共政策,在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方面取得新成果。

  一、聚焦社会民生,深化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研究

  针对当前影响上海妇女发展和婚姻家庭和谐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在年度计划中提出了一批妇女和婚姻家庭发展状况的研究课题,组织会员深入开展有关妇女、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需求的社会调查和理论研究。两个学会先后完成了《关于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机制体系的研究》、《关于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公共政策评估研究》、《当前有影响力女性群体社会参与状况的调查》、《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的经济参与和家庭状况》、《上海女性护理工参与非正规就业状况调查》等八个课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市妇联向市人大、市政协“两会”提交了《关于发展市郊农村养老事业、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等7份书面意见和提案,并得到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妇女妇科检查”提案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奖,为推进妇女发展、促进婚姻家庭和谐、影响社会公共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2007年,《参与社会利益协调,促进两性和谐发展》等三篇论文和调查报告分别编入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妇女/性别问题——调研报告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妇女组织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妇女理论研究丛书;《女性经理人的工作应激状况调查》、《空巢家庭夫妻关系研究》、《社会性别视角下的社会公共政策研究》参与市社联举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上海改革发展”征文活动,被评为优秀论文,市妇女学学会获得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

  二、加强专题研讨,坚持理论研究服务妇女发展

  为了进一步分析不同妇女群体的利益诉求,把握当前影响上海妇女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把妇女群众的合理诉求、合法权益转化为政策和立法建议,促进全市妇女工作更好地服务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基层所盼。会同市妇联召开了“妇女发展与社会公共政策”理论研讨会,从宏观、微观和家庭层面聚焦社会公共政策,推动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研讨会共收到近百篇调查报告和论文,其中“两会”会员提供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占了58.6%。研讨会表明,妇女群众的“三最”问题实质上是妇女在全面参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实现自身发展的根本利益需求,是妇女群众融入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目标进程的新期待。当前上海妇女的“三最”问题最主要是如何完善政策法规、缩小性别发展差距、缩小群体分化差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问题,更多地体现为就业职业、社会保障、身心健康、家庭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参与的利益需求。研讨会获得市社联第五届(2007)学术年会优秀组织奖。

  与现代家庭杂志社、市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联合召开“和谐家庭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收到论文36篇。研讨会分析了在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上海家庭呈现的三个变化:由传统型家庭向现代型家庭转变;由主要依靠国家单位向家庭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转变;家庭生活方式由封闭向开放转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认真梳理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为妇联组织参与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持。与会者建议,要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加强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把和谐家庭建设研究作为重中之重,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上海特色的和谐家庭建设的基础标准、实践方向、操作路径和评估体系,以指导和谐家庭的创建工作,推动全市的和谐家庭创建活动。研讨会获得市社联第五届(2007)学术年会组织奖。

  三、开展学术交流,扩大社会性别理论的影响力

  邀请美国密西根大学妇女问题专家王政博士作“社会性别理论”专题讲座,她报告的《美国女性主义对中国妇女史研究的新角度》、《国家女权主义——社会性别与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形成》,让参加培训者受到很大启示。与市社科院家庭研究中心联合召开“大陆和台湾的婚姻家庭”报告会,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徐安琪、台湾辅仁大学儿童与家庭学系主任、教授利翠珊分别作了“大陆社会转型期的离婚与单亲家庭”、“台湾婚姻家庭研究现状”的演讲报告;同时还推出了“当代澳大利亚家庭”、“中美父亲参与比较研究”、“美国的婚姻家庭治疗”、“取证程序的改革:离婚法的合理与不合理实践”等5个婚姻家庭学术报告。在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牵头下,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德克力夫高等研究院研究员Mala Htun女士就“社会性别平等在美国”作了演讲报告,并与“两会”部分学者专家就上海高校开展性别学学科教育、实施妇女维权政策等方面进行了交谈。借助“2007年上海论坛”,与复旦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分论坛上就“社会性别平等与妇女经济参与”进行了专题研讨。来自美国、印度、老挝和国内的学者就亚洲各国妇女的就业参与状况,特别是全球背景下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等问题提出了研究框架和重点研究领域,呼吁各国在优化妇女就业环境时,要建立健全妇女的社会保障体系。

  四、整合多方资源,增强各妇女研究中心的研究活力

  与华东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建设先进性别文化,关注民生与和谐”理论研讨会,就“女性经理人的工作应激状况和身心耗竭状况研究”、“女性职业隔离化现象”等6个方面展开研讨,为进一步推进先进性别文化的建设进行了理论探索。与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师大妇女研究中心联合举行“女性与上海都市发展”学术研讨会,中外专家围绕“女性与都市文化、女性与城市发展、都市女性历史研究”三大主题展开研讨,以性别理论的先进性、研究视野的前瞻性和深刻的现实关怀,引起学者和媒体的关注。会议收到论文50余篇。

  根据各研究中心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各妇女研究中心在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上师大妇女研究中心举办“妇女、经济、和谐”研讨会,来自市社科院、同济大学、华东师大、上师大、市委党校的专家学者就《自我挑战和共建共享》、《女性人力资源与社会和谐》等6个专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举办了“发展,让女性生活更美好”——第三届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近130多名学者专家和妇女干部参与,收到学术论文70余篇。与会者分析了发展为女性带来的机遇,反思发展对女性生活的影响和挑战,深入探讨如何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构和谐社会的高度,努力让女性生活更美好。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女性人才研究中心召开“推进女性成才,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不仅提升妇女工作的内涵,而且也为培养优秀女性人才提出了策略。

  市社科院妇女研究中心整合妇女研究力量,在加强调研、建立基地、出版书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与卢湾、南汇两个研究基地联合完成了4项研究课题。复旦大学在校党委的协调下,整合研究力量,成立妇女/社会性别理论研究基地,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作用,使女性研究成果频频亮相。上海理工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与杨浦区妇联合作完成了《特困家庭教育状况和指导模式研究》、《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的志愿者队伍建设》等调查报告。妇女国际问题比较研究中心与市妇儿委完成了《国际大都市妇女发展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上海大学妇女研究中心与青浦妇联、金山区妇联联手完成了《青浦区家政服务调查报告》、《对金山区有影响力女性群体社会参与状况的调查与思考》等研究课题。华东师大妇女研究中心与闵行区吴泾镇妇联共同建立了外来人口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开展对外来人口家长、子女心理状况调查和实践训练。针对本市妇女和婚姻家庭热点问题,联合《上海妇女》杂志先后举办了《为了离土妇女的明天》、《与大龄白领女性的婚恋对话》、《互联网时代与妇女发展》等“实话实录”,进一步宣传妇女、婚姻家庭研究成果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

  五、完善组织管理,推动妇女理论研究逐步进入社科主流

  注重发挥“两会”党的工作小组作用,加强与各学会、研究会的联系和沟通,承办市社联政法、社会、行政类学会工作交流会,进一步规范学会管理。通过市妇联《调查与研究》发布6期会员研究成果;利用东方网上海女性频道扩大会员研究成果的影响;借助主要媒体刊登会员研究成果20多篇;编制学会简报两期,摘录会员主要研究成果近六万字。市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孙小琪、市妇女学学会副会长朱易安参加市社联举办的第六届上海市社会科学大型义务咨询活动,向社会宣传现代家庭生活理念和妇女的创意实践。两个学会再一次被上海市社联评为市级达标学会。

  陆建民、刘惠芬的《就业收入性别比是如何从1:0.8扩大为1:0.6的》研究报告、徐安琪《婚姻暴力研究:概念厘清与性质区别》和刘汶蓉、徐安琪《城市家庭经济压力:总体特征、社会脉动和因应机制》论文分别获得2007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农村父亲的亲职参与意愿、行动与体验》等两篇论文也进入学术年会成果汇编。《婚姻暴力研究:概念厘清与性质区别》和《城市家庭经济压力:总体特征、社会脉动和因应机制》两篇论文还分别获得上海市社会学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和2007年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上海妇女理论研究基地在全国“妇联系统妇女/性别教育/培训”研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各位理事:过去的一年里,“两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市社联的有力指导,更得益于各位理事、会员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在此,谨向各位理事、会员和支持关心“两会”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虽然我们有一批研究成果进入社会哲学研究的视野,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但是还不够多;虽然每年有一批研究成果化为提案议案,但影响决策方面的力度还不足;在青年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课题管理、理事作用发挥等方面尚有大量工作要做。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要继续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在社会性别和婚姻家庭基础理论、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解决妇女“三最”利益问题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推动“两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