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学会动态 >>正文
 
市妇联主席张丽丽在市妇女学学会、市婚姻家庭研究会2008年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5月21日 17:27

各位理事、同志们:

  承蒙同志们信任,今天大家推举我为上海市妇女学学会会长。我于2006年12月调任到市妇联工作,先是担任市妇联党组书记,2007年9月8日在市妇联执委会上当选为市妇联主席,今天就任市妇女学学会会长,这是我的社会职务。我到市妇联工作15个月来,两个学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历届会长的带领下,两个学会走过了20年的历程,取得了不少的学术成果,形成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在学术理论上形成了上海自己的风格,而且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在上海有影响而且在全国也有影响,促进了上海妇女和上海妇女事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公共政策的落实;二是两个学会凝聚了一大批有影响力、有建树、有实力的理论研究专家,形成了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的研究骨干梯队,建立了高校和社科系统、市妇联和大口妇委会系统、区县妇联与各基层妇联相互结合的研究力量;三是在学会内部管理运行上,不断创新务实,已连续四次被市社联评为优秀学会。在此我向多年来孟燕堃会长和各位会员对学会所做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在高起点上接任学会工作,可能压力很大,但是我还是有信心的,原因是:其一有历届会长打下厚实、坚实和扎实的基础,有大家对妇女婚姻家庭理论的执著和责任感,有来自专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会员,两股力量在研究的平台上资源共享,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深化理论的互动机制;其二我在党政岗位上工作了24年,有与大家建立感情、互相共同合作的基础,同时我一直以来也十分重视理论研究工作,我深信只要我们朝着一个坚定的目标同心协力,一定能够攀登新的高峰。

  刚刚听了小琪同志关于两个学会2007年工作报告、2008年工作要点和六位同志的精彩发言,深受启发。去年,两个学会工作具有四大特点:一是始终把研究的重点聚焦在民生问题上,推动社会公共政策。2007年上半年,市妇联对上海妇女的“三最”问题进行集中调查研究,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市妇联向市人大、市政协提交了《关于发展市郊农村养老事业、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几点建议》等7份书面意见和提案,引起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得到政府有关门部的高度重视。二是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理论研究水准不断提高。如两个学会与各妇女研究中心加强了联动,相继召开了“妇女发展与社会公共政策”、“和谐家庭与社会发展”等6个研讨会,为推进上海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由妇女学学会参与组织的“妇女发展与社会公共政策”、婚姻家庭研究会组织的“和谐家庭与社会发展”分别被市社联评为2007年市社联学术年会优秀组织奖和组织奖。三是注重加强与国际的交往,扩大社会性别研究的视野。上海市是一个开放度很高的城市,对外交往的舞台非常大,两个学会和14个妇女研究中心结合自己研究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交往。如先后邀请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社会性别问题。四是深入开发学术研究功能,努力将妇女婚姻家庭研究纳入社会科学主流。形成专家学者与从事妇女工作的实际工作者联合开展课题研究的机制,研究成果从内循环向外循环拓展,部分理论研究的成果进入社科领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如《有影响力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等六篇调查报告、论文分别获得市社联、市政治文明办一、二等奖以及优秀奖。四个方面的显著特点充分说明了两个学会在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在此我代表上海市妇联,向各位理事、会员和所有关心、支持妇女婚姻家庭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第九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最近在全国召开的人大和政协会议,不仅产生了新一届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班子,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我们国家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研究舞台。同时,今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要把握发展的大形势,结合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对妇女婚姻家庭理论的发展进行很好的回顾和总结。市妇联将在4月下旬召开上海市第十三次妇女代表大会,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上海妇女事业发展和妇女工作的目标、任务,我想借今天的机会谈三点希望:

  一、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引领,进一步深化妇女婚姻家庭理论研究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研究,是两个学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当前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展望,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它是大决策、大前提。通过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我深切体会到,党的十七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丰富内涵是我们理论研究的源泉,也是我们研究的动力。从发展的大目标来讲,党的十七大为实践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舞台。比如在“道德”建设方面,首次在党的历史上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建设等“四德”建设一并提出;在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方面,将公民的法定责任和家庭责任结合起来;在建设环境和资源节约方面,强调了家庭的作用,等等。为此,我们要牢牢把握研究的方向,提高理论研究对社会实践的贡献度。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30年来,使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着重研究妇女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如何发展的。比如将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女性先进群体作一个很好宣传,反映妇女对改革开放的贡献度。以精神的引领和榜样的力量为上海900万妇女树立学习的典范。通过实践和理论上的回顾和总结,积极回应时代发展对妇女理论研究的新呼唤,妇女和妇女工作发展对妇女理论研究的新期待。

  二、以影响和推动社会公共政策为重点,服务妇女、家庭和社会的现实需求

  理论研究源于实践、面对实践、指导实践和推动实践的发展。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近年来,市妇联和两个学会积极推动将妇女/性别研究纳入社科研究及学科建设主流,在全市建立14个妇女研究中心,两个妇女/性别与培训基地,初步形成了由高校系统、社会科学研究系统和妇联系统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妇女研究与培训网络,有效整合各种社会组织资源,深入调查、深入研究,出思路、出成果。下一步要继续聚焦研究重点是:

  ——从关注妇女民生问题看,关注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十七大确定的加强社会建设的重点,也是学术界、理论界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当今世界关注妇女问题主要是四大块,即就业与经济收入、参政的层次和能力、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妇女的健康。去年,我们在大调研的基础上,对妇女问题进行了盘点,基本的问题也是这四大类,当然还有我们城市的特点。当前理论研究要关注妇女的“三最”问题,如上海妇女的发展、妇女的就业、妇女的健康以及妇女的社会保障等,还有男女两性在就业率、职业层次和就业收入上差距在扩大、外来女性的权益保护、高层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遇到种种困惑等。所有这些问题我们要进行广泛细致的社会调查,了解实情、了解民情、了解妇情,牢牢掌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提出更多具有较强参考价值、借鉴意义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社会公共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从完善社会公共政策的角度看,理论研究一定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紧密结合妇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发展对策,并使之转化为方针、政策,转化为法律、法规,转化为制度、机制,这样研究成果的贡献率会更大,这是专家学者所期望的,也是实际工作者所期盼的。今年初在研究的基础上,妇联向“两会”提了10个提案、议案,引起较大的反响。比如《关于在制定社会公共政策过程中扩大公众参与的意见》,被市人大常委会立为议案;《关于在举办世博会过程中要注入男女平等两性和谐的理念》的建议,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还有涉及妇女儿童切身利益,如婴幼儿看护中心、护工、家政行业的市场培育和规范管理等问题,如能转化为社会公共政策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为此,我们要根据十七大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改善民生目标和完善社会管理六大任务,密切关注制度调整中关系女性群体利益的政策,分析男女两性的政策需求及相关政策产生的影响,推动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政策制定、实施、监督评估的全过程,促进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促进男女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从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来看,我们要研究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优势与不足,探讨妇联组织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为妇联组织进一步做好反映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提供公共服务、推进民主管理、完善社会协同的工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提升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以完善学会功能为基础,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两个学会是妇联组织联系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热心于妇女理论研究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它具有研究的功能和服务的功能。要服务于党政决策,促进妇女和婚姻家庭理论的发展。各学会还有研究专业的功能,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学会的理论研究水平,从完善学会的功能入手,规范学会的管理机制和提高运行效能。我们要增强两个学会的研究氛围、发展活力和对会员的凝聚力。市妇联将积极支持学会的工作。我们要在原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联手与各位专家开展理论研究。今年市妇联设计了课题研究的题库,为大家有效开展学术交流、专题研讨提供服务,促进上海妇女理论研究有新起点、新成果和新发展。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