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女性资讯>> 学会动态 >>正文
 
部分妇女研究中心发言摘要

2008年5月21日 17:28

  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 副主任 邱晓露 副教授:2007年,我们主要加强了对女大学生进行社会性别教育课程的拓展,编写《社会性别教育学》的教材,发挥妇女研究基地的作用,整合复旦大学妇女研究的力量,形成了老、中、青研究队伍。召开第三届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论坛,举办女大学生、女教师参加的女性性别教育读书评选竞赛活动,女性社会性别课程教育被市科教委评为妇女工作品牌。2008年将承担关于建立妇女就业性别平等机构可行性评估的调查,继续开展社会性别课程教育,完成社会性别博士生班的培训,举办妇女健康状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讲座,与美国密西根大学联合召开首届社会性别学国际研讨会,以及协助召开“社会性别意识与女性成才国际研讨会”。   

  上海大学妇女研究中心 副主任 胡申生 教授:2007年分三期开展女性学课程教育,与市、区妇联联手完成三项课题研究。2008年我们的主要工作:(1)与校妇委会、女教授联谊会召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先进性别文化研讨会”;(2)举办女性学课程教育阶段性研讨会,进一步总结、探索社会性别教育在女大学生中的影响和作用,推进社会性别课程教育向深度发展;(3)结合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上海女性学研究发展30周年的回顾与总结论坛;(4)与莫斯科大学联合开展中俄妇女地位比较研究,以及妇女问题专业人才探讨会,推进女性问题研究的理论化。   

  上海市妇女干部学校 黎荣 校长:上海市妇女干部学校承担妇联系统的干部培训工作,在各级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指导和帮助下,使学校在课程拓展、科研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2008年,将与华东理工大学成立妇女研究中心,旨在探索妇女教育的规律、女性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女干部能力拓展的研究、国内外妇女教育信息资料介绍、社会性别的普及与研究。在社会工作方面,将围绕妇联能力建设、综合素质、妇女社会工作教材的编写、培训和开发。举办第二期社工培训,出版三本培训教材即“妇女社会工作16讲、“妇女社会工作概论、妇女社会工作案例集”。在培训与实践指导上有所突破,为造就合格的社会工作女性人才队伍,为提高妇联系统妇女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作出努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女性人才研究中心 副主任 吴音:我们学校在妇女研究方面刚刚起步,2007年在党委的支持下,成立了女性人才研究中心,借助社会力量召开“推进女性成才,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女性发展与和谐社会”论坛,组织承办了上海代表团参加全国女性人才论坛高峰会议,召开邓伟志教授首次提出妇女学理论研究25周年研讨会,编制出版上海女性成才心路历程书籍。妇女研究工作与妇委会工作的有机结合,不仅丰富了妇女工作内涵,而且提升了妇女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2008年将筹备召开“社会性别意识与女性成才研讨会”,上海女性成才论坛,优秀女性人才为大学生进行讲学等。   

  上海社科院妇女研究中心主任 徐安琪 研究员:2007年家庭研究中心申请到了国家社科课题:“家庭价值观研究”。我们先后在上海、甘肃进行问卷调查,上海城乡调查了1200多份。家庭价值观课题调查的内容丰富,涉及婚姻家庭现状、家庭基本需求、家庭公共政策、和谐家庭的指标研究等,这些数据将能写出多篇调查报告。研究中心还将继续与南汇、卢湾妇联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今年还将举办“家庭: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源和责任研讨会”,从家庭价值观:传统资源和现代重建;家庭结构和关系:现状和趋势的经验研究;家庭生态环境的优化:传媒责任、社会工作与公共政策;和谐社会与家庭建设等开展研讨。在学科建设方面,办好家庭研究通讯刊物,成立中国社会学会家庭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对妇女婚姻家庭研究人员进行培训,提搞研究的质量和层次。

  上海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 副主任 裔昭印 教授:近两年,我们先后承接完成了“女性频道(栏目)的设立和女性的发展”、“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公共政策研究”、“女性与都市文化”等研究课题,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0万字的“西方妇女地位的历史变迁”,有些课题和论文分别获得全国、市的奖项。在开设社会性别与女性研究课程教育方面,以朱易安、裔昭印、程郁、陈丽菲、翁敏华等学者结合本人的专业在本科生、研究生中开展社会性别课程教育,受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生还发表了相关的社会性别理论的学位论文。成立继首尔、东京世界上第三个慰安妇纪念资料馆,邀请中外专家开设“婚姻家庭”、“自杀问题”和“社会性别理论”的专题讲座,出版了《日本慰安妇制度批判》、《古希腊人的爱》、《清至民国的蓄妾习俗与社会变迁》等女性学的书籍。2008年研究中心将进一步关注妇女的民生问题,比如女性就业的性别、户口歧视,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反差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实证研究。在女性学科建设方面将聚集人文学、法学、心理学、创意学等方面的研究人才,扩大妇女研究的队伍,加强学术交流,筹备召开“女性发展与女性创意”国际论坛。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