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考虑影响中国妇女发展的诸要素时,有一个背景性因素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即中国正面临加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城市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人口在空间上的转换;二是非农产业向城市聚集;三是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劳动力转换。这将对妇女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城市化给妇女带来的发展机遇。城市文明为妇女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首先,城市化产生的聚集效应,使妇女发展资源会有大幅度的增加。城市化将会给女性带来比农村更丰厚的教育文化资源。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妇女发挥其优势,为妇女创造了新的职位和职业发展机会。遍布城市各处公共设施以及密集的传媒渠道、使女性可以更容易地获得更多的信息、服务和技术,以满足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目前我国各类女性学会、协会、联谊会等民间团体,90%还是集中在城市。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社会关系的丰富性,都为女性组织发展、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新的女性的网络型组织也随之涌现,所有这些都为妇女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组织化基础。其次,是城市化的创新效应,城市化创造着新的观念、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交往方式、新的组织制度,也创造着新的女性。女性身份更快的转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一大批农村妇女将迅速实现从农村居民到现代都市人的社会身份转换和从农民到非农职业人口的职业身份转换。随着女性新的社会交往网络大量增加,而且交往方式也将越来越多样化,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城市化使两性关系更趋于平等的可能。城市化还为妇女创造了更多的公共空间,使女性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增多城市化为女性提供了新的活动舞台。
城市化给女性带来的挑战。(1)低层化的危险。在新一轮的城市结构升级调整中,城市妇女存在边缘化和低层化的危险,特别是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在公共资源的分配原则发生巨变的城市化过程中,妇女利益往往受到忽视因而更具脆弱性。(2)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新分化的危险。农村女性难以做到“出得来、进得去、留得住”,这既有制度性、政策性的因素,也有旧的性别规范的制约的因素。(3)已进城的妇女边缘化的危险。当前流动的农村妇女从职业分层看,她们居于劳动力市场的低层。进入都市的农村女性,还要面临着适应转型、通过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以尽快融入现代都市文明的问题。(4)留在农村的妇女未来的不确定性。将面临着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挑战,
相关的政策建议。一个公平的城市化发展战略应该关注城市化、城市改革过程中性别利益结构的变化,纠正资源支配方面存在的不平等现象,使妇女在城市化过程中能够平等享有发展资源和参与机会。其次,在城市化过程中,应关注农村妇女发展的公共资源支持问题,使城市化促进农业现代化,而不是损害农村和农业发展。一是加快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城市就业岗位。二是制定符合国情的劳动就业及相关政策,多途径提高妇女劳动者就业率。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失业保障体系。三是创立竞争的就业机制,以妇女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决定就业的取舍,把工资收入与职称和素质状况联系起来,以此推动妇女劳动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四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正规的和非正规的,强制性的和引导式的,社会的和政府的,动员全社会力量全方位地重视与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