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中女性活动的空间被挤压的十分狭小,然而,近代社会以后,女性开始参与到上海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来,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原因:一是近代女权运动的兴起与男女平等思想的普及。男女平等的女权主义思想的兴起对女性参与文化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提高了女性的文化水平,拓展了女性的生存空间,从而使女性有能力、有机会走进文化产业的生产和消费领域;二是生活方式的转变与谋生的需要。在男尊女卑思想的封建社会,女性活动受到了正统教化伦理的诸多约束。但是,即使在近代以前,由于生活的逼迫,也常有一些穷苦人家的女子被迫突破这些约束,从事生产劳动。近代以来大量人口流入城市觅食,在众多的移民中,包括了大量的女性成员,她们中的许多人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三是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上海的社会变迁,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在此过程中也造就了女性参与文化生产的契机。
近代上海女性参与文化产业化发展的方式有二种:(1)出入戏园等娱乐场所,加入文化娱乐消费队伍。(2)女子开始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就职,从而为文化产业发展作出直接的贡献。中国最早的职业女性是走进西式工厂里的女工和到富人家帮工的女佣,之后不久又出现了教会学校培养的女医生、女护士、女教师等。此后,随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女性就业的范围开始进一步扩大,女性开始步入商界、政界等多种领域,文化产业领域亦为其中之一。
女性参与文化产业化发展扩大了近代文化市场规模,丰富了文化产品的种类,促进了产业自身发展水平的提高。首先,女性作为观众走入戏园等娱乐场所,改变了传统社会中戏曲观众队伍结构的单一化特征,使沉寂的占人口总数一半左右的女性娱乐市场得到了开发,预示着娱乐市场的扩大。其次,女演员的出现及其演出团体的不断壮大,改变了传统时代戏剧领域的男性垄断局面,使戏剧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扩大了戏剧演出市场。第三,女性凭借其自身独特的艺术感悟,对一些剧种进行了改革,不仅确立了自己在该领域的地位,且丰富了文化产品的种类。第四,女记者、女编辑、女作家的出现,则对丰富上海的报刊市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在肯定女性对近代上海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些现实:(1)男女平等的女权思想尽管已经得到国家在法律上的认可,但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在社会上仍有着广阔的市场。(2)进入文化生产领域的女性主要集中在舞厅、戏剧、电影等娱乐行业。由于其时我国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家体制还不够完备,娱乐业发展的规制还不健全,因此对整个行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尚未充分发挥出来。(3)在传统思想的制约下,女性觉醒的自觉性还比较弱,削弱了其对近代上海文化产业化发展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