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杨浦的经验与探索为例
反家庭暴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社会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才能使更多的家庭真正认识家庭暴力,共同来对付家庭暴力。在我国防治家庭暴力,社区已经成为重要的阵地。
社区防治家庭暴力的制度建设。为了使这套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更有成效的运行,制度建设是其中的根本。第一是规范社区妇女儿童法律援助站的维权服务工作;第二是制定反家庭暴力受理点工作制度;第三是家庭暴力咨询服务志愿者服务制度建立。
社区防治家庭暴力的信息收集。首先面对的就是各异的社区情境。杨浦区妇联在全区11个街道(镇)设立了预警点和预警员,对社区中发生的社情民意加强预测、预报、预防,对较突出矛盾定期排模、分析,发挥迅速快捷的反应机制,建立重要情况即报和普遍性情况月报制度,做好家庭平安的预警防范。2006年初重新调整了这支区妇女儿童维权的预防、预报、预测队伍,调整后立即开展对社区妇女信息员队伍的培训。特邀市妇联权益部部长蔡兰珍以“怎样做好维权信息员”为题,从预警机制的目的、要求、功能、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维权信息员的信息捕捉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2006年上半年区妇女预警信息员共报各类信息34条,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医疗制度改革、外来人口管理、幼儿早教等诸多方面。社区家庭暴力防治数据库的建立与使用。社区家庭暴力信息收集与处理工作应该放到社区防治家庭暴力的总体战略框架下来思考,即它是以社区为出发点,分析社区的人口、职业、家庭结构等社会性特征――了解即时性重要生活事件如丧亲、离婚、失业、失恋等――排摸高风险家庭――即时了解家庭暴力事件――报告相关信息――协调处理――进行追踪性的研究、对现时介入方法进行评估(对严重暴力事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检讨)等等一个反馈回路。所有信息收集、输入、汇总、分析等等,都需要以贴近小区实际、贴近对象实际为原则,重在发挥家庭暴力社区防治的效能,但其基础就是涵盖上述内容的家庭暴力社区防治数据库的建立。社区防治家庭暴力数据库的内容可包括:(1)社区概况;(2)社区人口状况;(3)社区家庭暴力的家庭档案;(4)社区居民家庭的重大生活事件记录;(5)社区防治家庭暴力的各项资源;(6)追踪性的研究、对现时介入方法进行评估(对严重暴力事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检讨)等。上述数据库的内容,分散在公安、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妇联等部门和单位,需要统一组织、协调。有的则需要在具体干预、处理家庭暴力案件的过程中收集、整理并添加到数据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