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斋画报》,这份晚清画报创刊于1884年5月8日,是中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由英国在华商人即《申报》馆老板美查(Ernest
Major)创办。从《点石斋画报》中可看出妇女为上海迅速崛起而奋进的身影。就《画报》反映的妇女群体来看,主要是家庭妇女和职业妇女,具体职业对象是女艺人、女佣、女堂、女工、女学生等,关于她们对上海早期城市发展的各自作用,下面详述之。
女艺人:开埠后上海一些茶园或茶楼为了吸引顾客设了唱书,后来发现让女唱书表演生意更好,于是女唱书大肆流行,成为唱书业的主角。且一些外国女性也参与进来,《点石斋画报》对此也有介绍。处于社会底层的妇女在金钱或市场指挥棒下被安排,不自觉的做了上海文化和娱乐建设者、传承者、民众精神再塑者的角色。或许这样说是开埠和商业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封建旧秩序,让妇女在公共领域有更多的抛头露脸机会并在娱乐文化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女佣、女堂:《点石斋画报》也有一些女佣的报道。在富家、妓院和烟馆等娱乐场所出现大量的女佣和仆妇等群体也是上海开埠后的事情。无可否认,女佣和女堂为世风不古甚至道德风气败坏要承担一些责任,但无论如何这是女性早期走向社会公共领域的尝试,选择这个职业也有几多无奈。无论如何,妇女对男性的依赖更少了,自由度更多了,对上海商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更大了。
女工:上海开埠二三十年后,一些工商企业中开始出现了女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女工的队伍也越来越大。虽然女工为上海早期工商业的发展作了不可抹杀的贡献,但毕竟这是新事物,女工们也为走出家门进入社会生产领域付出了代价,如传统观念对其批评。女工所付出的代价或许属于中国近代化在传统体制母腹中产生之前出现的阵痛吧。无论如何女工的出现和人数的增多的确顺应了上海工商业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细化的需要,顺应了女子要与男子争得社会性别平等的趋势。
女学生:上海的开埠和中西文明的交汇,也使得为女性办教育的学校产生并逐渐增多起来。教会在这方面起到了开风气的作用。风气虽开,妇女受教育权并不能从天而降,上海妇女也为此进行不懈的奋斗。《点石斋画报》中的《裙钗大会》就反映上海一些有觉悟的女性为打破传统的偏见、陈见而作出的努力。
综上所述,妇女在1843年后为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作出难能可贵的贡献,从中她们也从封闭、压抑的环境中渐渐解脱出来,对男性依赖度也渐渐减小,逐渐进入公共领域中活动,生存和发展空间在扩大,自身地位大有提高,也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如被指责、被侮辱甚至被蹂躏,但她们持续顽强的努力最终“失去的是锁链,获得的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