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婚姻家庭>> 家庭视点 >>正文
 
家有“半职”太太

  外地的岳父母听说我太太27岁就“退休”了,没说什么。我的爸妈听了却十分担忧。我对我爸妈说,你想想她这种头脑先富起来的人,能闲着么?她自从嫁给我,我们家变样啦。

  太太嫁给我时,她的闺中女友嫁了一个年薪70万人民币的韩国人。她眼都不斜一下就嫁给了年薪不过6万人民币,房子仅仅是由父母资助二手房的我。

  太太是那种有些想法的人,我可不敢小瞧她,自然婚后家庭财政大权就全权移交给她了。她学的是文科,数学曾经极差,但是算账挺快的。

  我的工资由她统一支配。我们俩每月的总收入大概有1万元,开支方面每月必须向银行还买房贷款2500元,固定的物管、水、电、气、宽带网等费用大约400元,日常生活费约600元;另外,我和她的零花钱分别是每周150元和300元,共1800元。

  剩下约4700元,用于实行她的“基金管理”:

  固定基金:3000元。她去银行办了张零存整取的存折,每月固定存入3000元。

  消费基金:1000元。包括购买服饰或一些耐用消费品和旅游的开支。如果零花钱不够,也可适当从中支取。

  应酬基金:400元。主要用于亲戚朋友之间的应酬往来,如婚礼、小孩满月的礼金。

  健康基金:300元。虽然我们都买了医疗保险,自己仍然需要准备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同时用来购买一些保健品。

  后三项“基金”她存进另开的一张活期存折里,每月余额自动滚入下月。

  我们婚后不久,就想着要小孩的事,觉得这个房子是小了点,太太发现了一条线索,她说报纸上经常登拍卖公告,也许在那里能淘到物美价廉的房子。于是我们便开始留心报纸公告和一些参加拍卖的知识。在此之前,我总认为拍卖房就是“烂尾楼”、“问题房”,但经过我太太一段时间的了解和分析,她说她发现拍卖房里不乏新房、高档房,许多是法院的涉案品和罚没品,以及银行的抵债房。委托方以处置偿债为目的,往往见好就收,因此对价格并不十分计较。这种情况下,买者很有可能淘到价廉物美的房子或其他物品。其实除便宜外,买拍卖房还有一大好处,那就是手续齐全,能够完整过户,换句话说,就是产权有保证。退一步讲,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拍卖行也得赔偿客户的全部经济损失。

  从此,太太不放过任何一则房产拍卖公告。终于有一天,看见有两套60多平方米的房子拍卖。经实地察看,这是两套相邻的房子,原是一家贸易公司的员工宿舍,公司倒闭后被法院拿来拍卖,产权完全有保证。当时太太和我商量,这两套房完全可以打通成一套130平方米的大宅子,实现自己一步到位的住房梦想,因此决定要把这两套同时拿到手。房子是每套单独进行拍卖,那天参加竞拍的人居然不少,第一套房从10万元起拍价,一路追加到18万元,此时我太太一咬牙,“22万!”,那套房子就归我了。拍卖第二套房子时,其余的人见我太太举牌大有志在必得之势,没再跟着举牌,最终让我太太以起拍价22万元成交。包括装修,前前后后我们总共花了不到50万元,就得到了市区一套房龄不过5年的130多平方米四房两厅。我们把原来的小房子以每月850元借了出去,住进了宽敞的大房子。朋友看过我的“新房”后都羡慕不已,他们花同样价钱才买到两房两厅。

  最近太太说她辛苦奔波了多年,现在也应“退休”在家,享享清福了。

  太太说,我怀孕了,我们又没自己的车,打车要钱吧,日后孩子总得有人照顾吧,请保姆又花钱又操心吧,我在家,省了!

  就这样,太太走上了“半职太太”道路,因为她在家还能搞搞翻译,年收入2.5万元,这个收入是不多,但她这个人天天在动脑筋,还可以盯着商机呢。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