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婚姻家庭>> 婚姻视角 >>正文
 
幸福的婚姻生活需要培训

  夫妻两个人的大多数争吵,都缘于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没结婚前,老大姐们跟我这么说,我不信。结婚后,我跟MM们这么说,她们不信。
  就在几天前,我还痛斥老公自私,原因很简单,冰箱里的最后一袋牛奶被他喝了。实际上,那袋牛奶要是好好搁着,我也不一定就记得要喝。这些小事儿,要是高兴时,谁也不打心里过,可要是闹点儿别扭,它就一定能成为导火线。我会由牛奶推至老公不在意我,然后再上纲上线——“你这人就这样,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嫁给这样的人,想让他珍惜你,门儿都没有!例证多得是,记不清我的生日;周末同朋友玩得“乐不思蜀”,根本不管独守空房的夫人的感受;过马路经常是自己大步流星,将我孤助无援地扔在车流中……女人对细节总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些细节堆积到某一程度,然后在某一时刻突然爆发,杀伤力总是不弱。
  婚姻中的两个人,没谁为大是大非而分道扬镳——“政见”决然不同者,成不了夫妻。就像《围城》里的方鸿渐和孙柔嘉,闹到最后大打出手,怕也说不出什么原则上的争执。
  可是,琐事伤人。那一个个的细节,就像小蚂蚁,叮咬人心,最终将婚姻之城,毁于一旦。婚姻中的人,要么被它咬得遍身伤痛,弃城而去;要么在持久的痛感中变得麻木,使城成为空壳。
  如果你不想让爱随风而逝,唯一的办法:防微杜渐。
  这有点儿老生常谈。而那些老生常谈的,大都是世人皆知的道理。不过因为它的不起眼,而在逐渐冷漠中被淡忘。只不过,它们终将以惨痛的代价提醒自己的存在。就像婚姻,在你意识到大事不好之时,它可能已经濒临死亡。
  其实,没谁在婚姻之初,就想着它要解体。而且,越是对婚姻寄存美好希望,越容易失望。想象远不等于现实,在婚姻生活里,表现得尤为明显。我们必须清楚一个现实,婚姻是绝对不同的两个人共同经营的一个经济实体,有差异、矛盾、纠纷、对立,是这一实体的根本特性。两个人的相处之道,实际上就是彼此让步,解决纷争。
  有人曾经说,婚姻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我看,除了复杂之外,婚姻还是一种你未曾有过经验却必须天天面对的人际关系。当然,现在有同居,有试婚,可这些,与真正的婚姻有根本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婚姻给了彼此以保障和胆量,矛盾与冲突更为尖锐,双方都卸下面具,赤膊上阵。
  绝大多数走进婚姻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缺少经验。此前,你有关人际相处的种种历练,可能在婚姻里起不了多少作用。这个时候,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许有利于良好婚姻关系的建立。
  这可能就是婚后培训班在上海等城市兴起的原因。这些培训班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以及心理咨询,帮助夫妻们了解对方,直面矛盾冲突,加强彼此的沟通与信任,使婚姻保持新鲜。这样的培训班已经吸引了许多人,参加者一致认为受益匪浅。
  婚姻是一门学不完的课程,关键是要掌握方法——活动的参加者说。这恐怕是问题的关键。一个培训班,断然改变不了一个人的一生,它唯一能做的,就是教给你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婚姻培训班的作用在于,它给了夫妻们一个机会,在交流中相互了解,通过游戏探寻夫妻的相处之道。这些,都是维系婚姻所必须的,也是个人在自我成长中很少经历的。
  其实,婚姻咨询和婚姻培训之类,在国外并不鲜见。中国有“家丑不外扬”的古训,郑重其事地向人请教夫妻如何相处,多少有些难为情。不过,婚姻里确实有一些操作性很强的技巧,靠“摸着石头过河”,当然也可能到达对岸。只是这样的老方式,效率不高,成功率也难以保证。
  与其黑灯瞎火地摸索,不如借鉴经验,找寻一条能够到达成功彼岸的路径。培训婚姻,实际是培训我们自己在面对婚姻时的理性、冷静态度,培养包容、关爱之心和坚守诺言的勇气和执著。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