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啼是指宝宝白天一切如常,每到夜间则啼哭不安,或者定时啼哭,甚至通宵达旦哭啼不止。
引起宝宝夜啼的原因很多,诸如发烧等某些疾病、受惊吓、饥饿以及尿布潮湿,等等。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引起幼儿夜啼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缺钙
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缺钙的幼儿往往在夜间哭闹。这主要是由于血钙的浓度对抑制神经兴奋有着重要的作用,机体缺钙会使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导致幼儿烦躁不安。
对策:可给幼儿做血钙检测,为幼儿补充些维生素D和钙剂,并让幼儿多晒太阳,多摄取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动物肝脏及豆制品等。
惊吓
有的幼儿受到惊吓后,晚上常会从睡梦中惊醒并啼哭,并常伴有恐惧或尖叫表现。
对策:不要让幼儿直接接触使他害怕的物体或人,施之以轻抚和安慰,让幼儿慢慢地安稳入睡。
睡眠环境不适
被子盖得太厚会使幼儿因热而烦躁,出现啼哭;被子盖得太少,冷的刺激也会使幼儿啼哭。褥子铺得不平或衣服过紧或衣服的系带硌了幼儿,也会使幼儿哭闹。此外,过于吵闹、空气污浊及烟雾刺激,也会使幼儿哭闹不安。
对策:尽可能为幼儿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相信这对于有心的父母来说并非难事。
饥饿
定时的哭闹大多同饥饿有关,如果是躺在妈妈身边睡觉,这类宝宝常常会边哭边往妈妈怀里凑。
对策:母乳喂养者,母亲不必拘泥喂奶的时间间隔,幼儿饿时就让他吃,若幼儿在吃奶中睡着了,可以拍拍他的屁股让他吃饱再睡。人工喂养的幼儿,应考虑适当增加喂奶量,并注意检查奶粉的质量,及是否加水过多等。
尿憋
大一些的幼儿经过训练,多已知道控制小便,但在夜间他们还是不会自己起来尿尿。有些幼儿会说想尿尿,但更多时候,幼儿是用哭来表示尿意的。
睡眠规律紊乱
有些幼儿白天睡得太多,以致夜里精神十足,当父母因疲倦不理会他时,幼儿就会用哭来表示抗议。
对策:减少幼儿白天的睡眠时间,多逗他玩乐或参加户外活动,幼儿晚上的睡眠就会有所改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幼儿的生活有了规律,就会习惯晚上安眠。
疾病因素
幼儿患病后,第一表现就是哭闹。譬如在感冒及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期间,幼儿都会在睡后哭闹。一些慢性疾病,如贫血、结核等,也会使幼儿因为难受而在睡梦中哭闹。此外,幼儿鼻塞不通气、患了蛲虫病、皮肤病和疼痛性疾病时,也常常夜间啼哭。
对策:对于疾病引起的夜啼,首先要请医生确诊是否由疾病引起及何种疾病引起,然后给予正确治疗,只要治好了原发病,幼儿就会安然入睡了。
父母小贴士:
有些幼儿哭闹是在撒娇,是想用哭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让父母抱自己或给予爱抚。这些幼儿的父母通常是工作过于繁忙,照顾幼儿的时间少,使幼儿出现“皮肤饥饿”。只要父母给幼儿多一些爱抚,幼儿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不再哭闹了。对于经常夜啼的幼儿,父母可适当为其做些按摩,也会有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