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亲子园地>> 父母体验 >>正文
 
孩子上小学,准备好了吗?

  新学年到来之际,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成为小学一年级新生,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幼儿园以保教为主,老师阿姨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进入小学后,每天要上六七节课,且上课要求思想集中——

  特别的孩子需特别的关心

  一位母亲来电反映:“孩子在幼儿园时聪明、活泼,获得过健康宝宝、故事大王、小小音乐家等一连串的称号,是在掌声中长大的。
  然而,进入小学后,他似乎失去了幼时的快乐,活动也不敢参加,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成绩越来越差,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上海东加西人才咨询研究所所长张静涟分析:孩子进小学后,通常是由自我调节去适应的。然而那些一向任性、胆小、不合群的孩子,却因环境的陌生与变化而感到不安,产生孤独、焦虑、自卑、不知所措等心理现象,严重的还呈现心理问题躯体化的症状。如:一上学就头疼、恶心、烦躁。
  显然,这种状态会降低孩子的活动能力和学习效果。以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还会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以期逃脱父母的责骂。对于这些孩子,家长和老师在入学前的辅导要特别重视。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张静涟建议家长和老师要做好孩子“心理和行为转型期”的准备——

  适应新的环境

  开学前,家长花些时间带领孩子到校园熟悉环境,参观电脑房、生物角、运动场等,与各科任课老师见面增进亲切感,还可以与高年级同学交朋友做游戏等寻求快乐。家长也可启发孩子,找一找最喜欢的校园一角,说一说小学与幼儿园不同的地方,激发孩子对学校的情感,建立自信、快乐的心态。

  行为上的准备

  孩子在幼儿园里每天都有午睡的习惯,上小学就没有了,因此,在开学前的两个星期中断孩子的午睡,适应新的作息制度。另外,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或祖辈身边,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如今将要到一个受纪律约束的环境里,家长以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孩子,在学校里遵守纪律,上课专心听讲,不能玩东西,不与同学说话,发言时要先举手等。
  同时,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站、坐、行姿势。要求孩子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卧如弓,还可以让他背几句谚语作为自我要求。家长要注意孩子看书、写字时的正确坐姿,身体要坐直,眼睛距离书本需一尺左右,笔尖与手指距离一寸,胸前距离桌子一拳。

  家长应知应为

  当即将入学的孩子在家里撒娇或发脾气时,切不可用这类话来恐吓他们,如“进小学了,要收骨头啦!”“当心!小学老师可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客气呀”等,因为消极性的暗示,很可能让孩子对新的环境产生厌恶情绪。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