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你好!我的孩子目前在外地上综合高中,从她上初一起,我就觉得学校只是单纯地灌输各门学科的知识,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训导。
去年我因受不了孩子父亲的不良习惯而与其离婚,由于两种不同的管教方式,不愿接受磨炼的孩子反而倒向了他父亲宽松的、放任自流的怀抱。由于前夫在杭州工作,他就独自将孩子留在原地读高中。我想把孩子接到上海,可他又不同意。在过去的一年里,名义上还有孩子的姑姑负责照看,但实际上她姑姑只是过去看看、陪她吃个饭而已。
现在我感觉,孩子好像一只在加热的温水中蹦跳的青蛙,不思进取,不愿跳出来接受风雨的洗礼。没有人管的孩子在手机首页上写着:“我自由,我快乐!”可我作为她的母亲,却怎么也快乐不起来!我深知良好的习惯可以给她带来美好的一生。我非常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
祝女士
“再富也要穷孩子”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对于祝女士来说,和女儿做好沟通工作是最根本的一步,因为只有让女儿的心结打开,祝女士才可以了解到女儿的想法,从而有的放矢。对于未成年人来说,父母的监护是非常重要的,完整的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必需的,一家三口分散在三地的情况比较少见,祝女士如果真想改变女儿的一些行为习惯,建议她将女儿接到身边亲自照顾。
至于祝女士担心的“女儿不思进取”,我认为父母应该负起不可逃避的责任。父母在物质条件上的过分满足,必然使得孩子缺乏社会竞争的能力。如果祝女士有心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降低孩子的生活物质标准势在必行。国外流行的“再富也要穷孩子”的教育观念在此就十分适用,因为在优越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过上一种寄生生活。
三方入手走近孩子
格致中学副校长费秀壮:从祝女士焦急的语气中,不难看出她正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对她来说,如果想要改变女儿的一些不良习惯,最重要的是将自己首先自救于此种境地。
祝女士不妨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可以和孩子的老师沟通一下,只有让老师了解到情况的特殊性,老师才可有针对性地关心祝女士的孩子。
其次她应该抛开与前夫之间的感情纠葛,就教育理念与前夫开诚布公地谈一次,孩子是需要自由和快乐的,但是自由和快乐并不是狭义的“无人管”,家长必须培养孩子的一种责任感。
最后她应该尽最大努力走近孩子,放低自己的姿态,让女儿首先认可她作为一个母亲的资格,以期获得女儿对她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