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流行风尚>> 流行情报 >>正文
 
化妆品会加快变老吗?!

  日本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生命安全医学教研室吉川敏一教授最近对化妆品的使用效果提出了质疑。吉川教授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化妆品后外出,会增加皮肤皱纹和斑痕,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化妆品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食品防腐剂对羟苯甲酸甲脂。
  
  对羟苯甲酸甲脂具有较高的抗菌作用,对皮肤的刺激性较小,在粉底霜、化妆水、乳液等化妆品中普遍用来防止化妆品变质,在防紫外线的化妆品中也含有该种物质。对羟苯甲酸甲脂本身已被确认具有安全性,但吉川教授经过研究发现,经过紫外线照射后,这种物质会产生促使皮肤细胞老化的作用。
  
  实验中,吉川教授按通常的使用方法,对皮肤细胞添加皮肤能够吸收浓度的对羟苯甲酸甲脂,并用夏季白天平均紫外线照射量(每平方厘米30微焦耳)试验。结果发现,未添加对羟苯甲酸甲脂时,皮肤细胞的死亡率为6%%,添加后皮肤细胞死亡率增加了19%%。添加该防腐剂后,通过紫外线的作用,在氧化的细胞内产生了高于正常值3倍的“脂质过氧化物”,而“脂质过氧化物”正是细胞老化的罪魁祸首。吉川认为,使用添加了对羟苯甲酸甲脂的化妆品后,应尽量避免强阳光直晒。
  
  这一研究成果将于9月7日至10日在意大利召开的国际抗氧化学会上发表。
  什么是防腐剂?
  
  防腐剂是指可以阻止微生物生长或阻止产品反应的微生物生长的物质。
  
  世界各国对化妆品使用的防腐剂都有明确的法规。根据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与美国化妆品、香料协会(CTFA)出版物报道,在化妆品中应用的化学防腐剂总共有110~120种之多。
  
  由于防腐剂种类繁多且均有一定毒性,因此,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视其为限用物质,1999年12月1日起施行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列出了55种化妆品组分中规定使用的防腐剂及其最大允许使用浓度、使用范围和标签上必须标印的注意事项。
  
  防腐剂的功效
  
  化妆品中含有的油脂、胶质、多元醇、蛋白质以及水分为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忍受好的条件。在制造过程、包装过程、包装物本身以及消费者使用化妆品时,都有可能使化妆品受到微生物污染。
  
  在化妆品中使用防腐剂的目的是保护产品,使之免受微生物污染,延长产品的货架寿命和使用寿命,确保产品的安全性,防止消费者因使用受微生物污染的产品而引起可能的感染。
  
  防腐剂的作用机理
  
  化妆品中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是依赖于一些环境因素的:物理方面的有温度、环境PH值、渗透压、辐射、静压;化学方面的有水源、营养物质(C、N、P、S源)、氧、有机生长因子。
  
  防腐剂对微生物的作用,只有在足够的浓度与微生物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才能产生作用。防腐剂最先是与细胞外膜接触,吸附,穿过细胞膜进行细胞质内,然后才能在各个部位发挥药效,阻碍细胞繁殖或将其杀死。实际上,主要是防腐剂对细胞壁和细胞膜产生的效应,另外是对影响细胞新陈代谢的酶的活性或对细胞质部分遗传微粒结构产生影响。
  
  防腐剂对皮肤的不良反应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防腐剂使用最重要的条件是对人体无毒害作用。但是,防腐剂使用不当,则会导致化妆品过敏性皮炎。
  
  据了解,除了香料之外,防腐剂是导致皮肤过敏和皮肤刺激第二常见的原因,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防腐剂添加到化妆品中,并不是所有人用了都会过敏,而是需要达到一定的量和强度。
  
  化妆品中是否可以不添加防腐剂?
  
  据了解,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些化妆品公司推出了“新鲜”“天然”“不含防腐剂”等为强调诉求的化妆品,这种化妆品用纯天然方法提取,或者用水提取法,或鲜汁压榨法,珊瑚颗粒提取。不能用化学试剂提取,即不含酒精、香料,更不能含防腐剂。这种化妆品一般都一次性使用,为真空包装,目前价格较为昂贵。
  
  专家声音
  
  我们力图使用最新型防腐剂
  
  防腐剂的添加一直是全球各大保养品公司致力想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至今各大厂商的研发仍无重大突破,所以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均含防腐剂。不过,在防腐剂使用的安全性方面各大化妆品机构还是下足了功夫。
  
  建议开展防腐剂对皮肤老化影响的研究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界专家称,对羟苯甲酸甲脂是一种最为经常使用的化妆品防腐剂,本身的安全性早已确认。但是对于“吉川教授经过研究发现,经过紫外线照射后,这种物质会产生促使皮肤细胞老化的作用”这一说法,该人士表示,从理论上讲,吉川教授的研究结论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由于此前化妆品界对防腐剂对皮肤导致的不良反应的研究重点在于它对皮肤的致敏性与刺激性方面,对于它在导致皮肤老化方面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因此,建议开展“防腐剂可能加快皮肤老化”方面的研究。
  
  
  

     选稿:实习生 薛莹
 
【关闭窗口】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女性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沪ICP备05024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