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区县家庭文明建设协调小组: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积极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保法》)、《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推动《上海市“十一五”家庭文明建设指导计划》的实施,引导全市家庭抓住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07年上海特奥会的契机,积极参与创建“有礼貌,建礼仪之家;讲卫生,建健康之家;学科学,建学习之家;巧沟通,建和睦之家;惜资源,建节约之家;学艺术,建快乐之家;献爱心,建友善之家;重法治,建安全之家”活动。市家庭文明建设协调小组决定举办以“与文明同行,建健康之家”为主题的第九届上海市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广泛宣传现代健康理念、学习理念和文明理念,营造“人人讲健康,家家爱学习,处处行礼仪”的家庭文化环境和良好的社会育人氛围。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2007年9月17日—9月23日
二、活动主题:与文明同行,建健康之家——“双
合格”家庭教育宣传周
三、活动内容
(一)市级活动
1、召开2004—2006年度上海市家庭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表彰上海市优秀家长学校、上海市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和上海市好家长。同时举行“上海家庭讲故事接龙比赛”决赛。
2、举办“儿童权益保护与社会责任——第六届为
了孩子国际论坛”。聚焦现代社会中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的完善、违法犯罪儿童的司法保护、国际儿童权利公约与国内法律的协调统一、立法司法中儿童的参与、儿童自我保护,为海内外相关组织和专家学者提供一个研讨交流平台,推动区域性、国际性课题研究和开展,营造更加公正、公平的法律环境。
3、开展“关爱成长,快乐游戏”第二届上海弄堂游戏大赛。公开征集传统弄堂游戏项目和游戏场景影像作品,集中开展社区家庭团体赛和学校大联赛,进一步普及弄堂游戏,让未成年人及其家长通过参与社区和学校的体育活动,达到弘扬传统文化,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和感受友谊的目的。
4、举办“与奥运同行,为特奥加油,共建健康家庭”——上海家庭亲子运动会复赛。在前期征集、竞赛、展示的基础上,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亲子互动家庭运动项目推广活动,推选若干优秀家庭参加市级决赛,展示当代上海家庭、尤其是智障学生家庭、外来务工者家庭、外籍人士家庭等和睦团结、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5、深入开展“人人运动”活动。以红领巾小社团等为载体,继续开展红领巾阳光体育运动,引导广大少先队员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健康体魄。并在全社会倡导“体育生活化”理念,启动实施“百、千、万”工程,创建各类团队组织,引领亲子科学健身。培育、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体育活动项目,形成体育文化的品牌和亮点。
6、开展中小学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以“阅读上海,体验成长”为主题,展示“生活新变化”、“社会新气象”等专题活动成果;以生命教育试点学校为示范,开展普及心理常识的健康心理辅导活动及生存与健康教育训练;同时,积极推进和谐家庭建设,开展“师爱在家庭中闪光——感动家庭的百件好事”表彰和巡讲活动。
7、深入开展“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队员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寄语要求,推动“好习惯伴我快乐成长”主题活动向家庭和社会延伸,进一步倡导尊重师长、感恩父母、团结伙伴品行,做到勤奋学习立志向、快乐生活长才干、全面发展强素质,不断发展求进步。
8、举行“家庭育儿大考场”竞赛决赛活动。配合《上海市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入户指导手册》入户活动,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理念和知识,深入推进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在全市30万户0—3岁婴幼儿家庭参加的社会竞赛活动中,结合“9.25公开信”纪念活动,举行全市决赛,传播“科学育儿,传承希望”的新理念。
9、深入开展“学礼仪”培训和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推进市政府实事项目“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组织开展生动有效的“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扬上海女性聪慧、理性、创新、进取的时代精神,提升妇女综合素质和实践参与能力。
10、开展家庭文明教育活动。以上海市女职工周末学校女农民工分校为载体,以女农民工为主要对象,开展家庭文明礼仪等教育活动。将《婚姻与家庭》、《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等知识讲座免费送至农民工集中的企业,通过提高女农民工的保健知识,带动农民工家庭树立健康理念;通过提高女农民工的文明道德修养,带动农民工家庭参与文明建设。
11、组织上海市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巡回宣讲。充分发挥上海市专家讲师团人才荟萃的优势,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家庭读本》、《现代女性礼仪》、《给孩子的心灵甘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家长读本》等相关知识为主要内容,开设讲座,组织面向基层的巡回报告,传播现代家庭教育的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方法。
(二)区县级活动
第一版块:健康的家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提供基本健康咨询服务、开办“健康讲堂”、组织家庭运动项目等。通过群众性的运动锻炼、心理调适、社会适应等活动,提高家庭成员对疾病预防、合理营养、心理卫生等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从而提高家庭成员整体健康水平和家庭生活质量。
第二版块:学习的家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书活动”,通过各种类型的家庭读书活动,展示学习型家庭典型、探讨家庭学习方法、组织家庭网页设计比赛、举办家庭收藏展示和创办学习型家庭论坛等,吸引更多的家庭加入读书学习活动,使家庭成员有学习的愿望和要求,有学习的爱好和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终身受益”的理念。
第三版块:礼仪的家庭。围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主题,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礼仪”践行活动。通过礼仪文化宣传,让文明新风进家庭、家庭美德进农家,引导家庭成员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提升社会公德水平和现代文明程度。
四、活动要求
1、各成员单位、各区县、各基层组织要以宣传周为契机,充分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及各类家长学校,为新婚、孕妇、0——18岁儿童家长、尤其是流动人口家庭、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的家庭教育指导。
2、扎实开展学习宣传新修订的《未保法》活动,形成人人学习,家家知晓的良好氛围。要把未成年人高度集中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和社区作为学习宣传的重要阵地,各级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班队会、专题讲座、家长会、家长学校以及向学生、家长印发宣传教育材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新修订的《未保法》。通过宣传教育,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善于把健康家庭、学习家庭、礼仪家庭活动内容有机融入家庭教育宣传周。积极开展“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品牌活动,引导全社会关心流动、留守儿童家庭子女的教育和心理健康,增强理解、尊重、保护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思想意识,善于把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家庭美德建设、家庭文化建设、“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等家庭教育先进理念,渗透在宣传周活动的全过程。
4、进一步规范家庭志愿者管理,提高家庭志愿者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家庭志愿者的意愿和潜能,充分保护家庭志愿者的合法利益,进一步提高家庭志愿者工作的服务质量,逐步建立健全“自我管理、自我运作、自我发展”的社会化机制。
5、市文广影视、新闻出版、现代网络等媒体要通过影视广播、热点研讨、案例分析、公益广告策划等,积极宣传健康生活方式、现代学习理念和文明礼貌礼仪,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法制、思想道德和社会的舆论环境。各区县、各基层组织要主动联系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亲子共同学习成长的典型事例、学礼仪行文明的典型范例,动员千家万户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要通过丰富多彩的道德宣传实践活动,使“讲卫生,建健康之家;学科学,建学习之家;有礼貌,建礼仪之家”的家庭教育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努力营造建设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
各成员单位、各区县请于9月5日之前将宣传周活动方案,10月15日前将宣传周活动总结(要求:要围绕主题,突出重点,有典型的事例)寄往天平路245号,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邮编:200030
联系人:康惠君,黄冬芳
联系电话:64330001*6316,64330001*6318
传真:64312077
电子邮件:khj666@163.com
或huangdongfang@gmail.com
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设协调小组
2007年8月23日
附件:
上海市第九届家庭教育宣传周宣传口号
1、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
2、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
3、人人运动,人人健康
4、关注心理健康,铸就美好人生
5、让健康知识深入人心,让健康行为走进生活
6、父母带头、全家学习、亲子共同成长
7、以勤奋学习为乐,以知识更新为荣
8、礼仪,从你我做起;文明,让你我共享
9、百万家庭学礼仪,我参与,我分享10、用礼仪沟通心灵,让文明变成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