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政治协商机构中的女性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女参政员、女参议员
一、国民参政会女参政员
民国27年(1938年)7月,蒋介石迫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各方面的压力,邀请各党各派各界代表,组成国民参政会,"共商抗战大计"。该参政会是当时的国家最高咨询机关,共有4届,民国37年3月撤销。第一届(民国27~29年)国民参政会有参政员200人,其中女参政员10人。上海女律师史良以救国会领导人的身份,参加了第一届国民参政会。1941年皖南事变后,她拒绝出席第二届国民参政会。
民国37年2月,国民党的国民大会上海女代表金振玉担任了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金振玉民国16年加入国民党,任参政员时正任上海《新夜报》社长等职。
二、上海市女参议员
抗日战争开始后,国民党政府在省、市、县成立参议会,该参议会是地方性代议机构。民国26年,上海市设有临时参议会。民国34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上海后,上海市重新成立临时参议会。该参议会有女参议员2人(朱素萼和陆惠民)、女候补参议员1人(傅晓峰),都占参议员和候补参议员总数(50人和25人)的4%。
民国35年8月,上海市第一届参议会正式成立。是届参议会有女参议员6人(田淑君、陆惠民、仝道云、汤桂芬、杨明晖、傅晓峰),占参议员总数(180人)的3.33%。有女候补参议员7人(朱素萼、许仪贞、方冀达、金启静、陈洁如、邹駸萍、谢能),占候补参议员总数(178人)的3.93%。在这13名女参议员和候补参议员中,有国民党员11人,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门官员1人,烟厂工会常务理事(中共地下党员)1人。
第二节上海市市、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女协商委员
解放初期,中国共产党为联合各民主党派、爱国人士进行革命和建设,在当时省、市以下地方成立政治协商会议之前,先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负责进行政治协商工作,并在其后不久代行全国政协地方委员会的职权。该协商委员会的正、副主席、委员由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并由委员会全体会议推选常务委员。
一、市协商委员会女成员
自1949年12月第一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设立协商委员会起,历届历次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都有女委员。至1955年5月第三届第二次会议终止,共有女委员9人。她们是陈建晨、胡子婴、张本(均第一届)、汤桂芬、韩学章(均第一~三届)、马邱任我、吴若安、胡绣枫、张琼(均第二、三届)。其任职次数(44人次)占委员任职总数(583人次)的7.55%。
自1950年4月第一届第三次会议起,历届历次市协商委员会都有女常委。汤桂芬、胡子婴同在第一届第三次会议中被推选为常委,以后汤桂芬一直连任常委。两位女常委共任职8次,占常委任职总数(166人次)的4.82%。
二、区协商委员会女成员〔注:区协商委员会的女常委、女委员的人数和市郊区协商委员会女成员的情况,均因资料不全,未列入。〕
1950年底~1955年底区协商委员会存在期间,全市各区协商委员会共有女副主席5人,其任职次数(16人次)占全市区协商委员会副主席任职总数(230人次)的6.96%。她们是葛逢珍(老闸区第一~四届)、陈育辛(蓬莱区第一~四届)、罗群(闸北区第一~四届)、沈瑛(北站区第一届)和刘清(北四川路区第一~三届)。
第三节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女委员
全国解放以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履行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央及各省、市、区、县成立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政协女委员的人数
1.全国政协委员
自1954年12月的第二届起,历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全国政协)都有上海女委员。至1997年3月的第八届第四次会议止,全国政协共有上海女委员53人,其任职次数(110人次)占全国政协上海委员任职总数(721人次)的15.26%。
2.上海市政协委员
1955年5月第一届起,历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简称上海市政协)都有女委员。至1996年12月第八届第四次会议止,共有女委员363人,其任职次数(637人次)占市政协委员总数(4866人次)的13.09%。
3.上海市各区政协委员〔注:在50年代建撤的11个区政协委员的资料极不完整,本目中涉及50年代的各项数字,都不包括这11个区的。〕
1955年底~1956年初,上海市区的各区陆续成立区政协。至1993年4月,长期建区的黄浦等10个区政协都历经8届。全市各区政协女委员共有5130人次,占全市区政协委员任职总数(20721人次)的24.76%。
区政协第一届(1955年12月~1959年3月)有女委员166人,占委员总数(740人)的22.43%。第八届(1990年4月~1993年4月)有女委员998人,占委员总数(3589人)的2781%,是历届区政协女委员人数最多、比例最高的。
1955年底~1993年4月,徐汇区政协女委员的任职次数比例在各区中最高,该区政协女委员任职625人次,占政协委员任职总数(2017人次)的30.99%。其它各区女委员任职次数比例在18.96~28.01%。
4.上海市各县政协委员〔注:1957年初,上海市近郊4个区和1958年8月建立的浦东县也成立了政协,因资料不全,未列入。〕
1958年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的10个县是在1956年初开始陆续成立县政协的,至1993年3月历经8届。全市各县政协女委员共有1525人次,占全市县政协委员任职总数(8089人次)的18.85%。
县政协第一届(1956年2月~1959年7月)有女委员72人,占委员总数(462人)的15.58%。第八届(1990年4月~1993年3月)有女委员302人,占委员总数(1365人)的22.12%,是历届中比例最高的;但人数略少于第七届(304人)。
1956年初~1993年3月,奉贤县政协女委员的任职次数比例在各县中最高,这个县政协女委员任职142人次,占该县政协委员任职总数(594人次)的23.91%。
二、政协常务委员会女成员
1.全国政协
常委自1983年6月第六届起,至1996年12月第八届第四次会议止,在全国政协中上海共有女常委3人。她们是汤蒂因(第六届)、郭秀珍(第六届)和董幼娴(第七届)。其任职次数(3人次)占全国政协在上海的常委任职总数(56人次)的5.36%。
2.上海市政协
主席1988年4月,谢希德出任上海市第七届政协主席,是上海市的第一位政协女主席。1993年2月,陈铁迪当选为上海市第八届政协主席。两位女主席任职2人次,占上海市政协主席任职总数(9人次)的22.22%。
1964年9月起,吴若安连任上海市第四、五两届政协副主席。此后,女的市政协副主席先后有叶叔华(第六届)、张瑞芳(第六届增补、第七届)、郭秀珍(第八届)和谢丽娟(第八届增补)等4人。5位女副主席任职次数(7人次)占副主席任职总数(108人次)的6.48%。
常委自1955年5月第一届起,历届上海市政协常委会都有女常委。
至1997年2月止,先后共有女常委43人,其任职次数(68人次)占市政协常委任职总数(908人次)的749%。
第一届(1955年5月~1958年10月)有女常委4人,占常委总数(80人)的5%。1993年2月开始的第八届,有女常委13人,占常委总数(113人)的11.5%,其人数与比例均为历届中最高。
3.上海市各区政协
主席1955年12月第一届至1996年12月第九届中期止,上海市各区政协中有女主席9人。她们是关建(提篮桥区第一、二届)、周波(卢湾区第四届)、姚天珍(徐汇区第五届)、诸詠芬(长宁区第五~七届)、殷恕(吴淞区第五届)、卢丽娟(虹口区第七、八届)、徐宜尔(南市区第八、九届)、梁光璧(静安区第九届)、何慧娟(嘉定区第九届)。其任职次数(14人次)占同期全市区政协主席任职总数(133人次)的10.53%。
同一时期,上海市各区政协有女副主席42人,任职102次。
全市区政协第一届(1955年12月~1959年3月)有女副主席7人,占全市区政协副主席总数(77人)的9.09%。第六届(1984年3月~1987年4月)有女副主席14人,占区政协副主席总数(80人)的17.5%。第九届(1993年5月~1996年12月)有女副主席15人。
在长期建立的10个区政协的第一至第八届中,长宁区有女副主席7人,人数最多。徐汇区政协女副主席任职次数比例最高。该区政协女副主席任职次数(11人次)占该区政协副主席任职总数(45人次)的24.44%。
秘书长1955年12月~1993年4月,上海市各区政协共有女秘书长4人。她们是胡文经(静安区第一届、长宁区第四届)、田惠昌(虹口区第一届)、李立群(提篮桥区第一届)和赵淑君(普陀区第六届)。其任职次数(5人次)占全市区政协秘书长任职总数(118人次)的4.24%。
常委1955年12月~1993年4月,上海市各区政协中共有女常委517人,其任职次数(928人次)占全市区政协常委任职总数(4380人次)的21.19%。其中,第一届(1955年12月~1959年3月)区政协女常委有109人,占区政协常委总数(557人)的19.57%。第八届(1990年4月~1993年4月)区政协女常委有136人,占区政协常委总数(622人)的21.86%,是历届中比例最高的。
4.上海市各郊区政协
解放初期建撤的上海市郊的西郊、北郊、东郊和东昌4个区政协(均仅一届),共有女常委13人,占这些郊区政协常委总数(112人)的11.61%。
5.上海市各县政协
主席1990年4月第八届,上海市的上海、青浦、崇明3个县政协同时有了女主席。1993年4月第九届,南汇县政协也有了女主席。她们是黄玉凤(上海)、沈蕴新(青浦)、陆瑾(崇明)和吴岭(南汇)。其任职次数(5人次)占1956年2月(县政协建立时)至1996年12月第九届中期止,全市县政协主席任职总数(87人次)的5.75%。
1963年11月第四届起,上海市各县政协先后有了女副主席。至1996年12月第九届中期止,共有女副主席22人,任职42次。
第四届(1963年11月~1967年)有女副主席1人,占县政协副主席总数(37人)的27%。第八届(1990年4月~1993年3月)有女副主席9人(仅少于第七届的10人),占县政协副主席总数(45人)的20%,是历届中比例最高的。第九届(1993年3月~1996年12月)有女副主席6人。
金山县政协共有过女副主席5人,是各县政协中女副主席人数最多的。其第一届至第八届的政协女副主席任职次数(6人次)占该县政协副主席任职总数(30人次)的20%,也是各县中比例最高的。
常委1956年2月~1993年3月,上海市各县政协中,共有女常委156人,其任职次数(266人次)占全市县政协常委任职总数(1566人次)的16.99%。其中,第一届(1956年2月~1959年7月)有女常委9人,占全市县政协常委总数(99人)的9.09%。第八届(1990年4月~1993年3月)有女常委50人,占全市县政协常委总数(216人)的23.15%,是历届中最高的。
同一时期,在各县政协中,以南汇县政协女常委的人数最多,比例最高。该县政协共有女常委24人(上海县政协也有24人),其任职次数(33人次)占该县政协常委任职总数(141人次)的23.4%。
三、提案活动
1955年5月第一届第一次会议起,至1997年2月第八届第四次会议止,上海市政协有253名女委员(占市政协女委员总数363人的69.7%),在历次政协会上和会后,提出了2055件提案,占提案总数(13306件)的15.44%。这些提案中的多数得到有关方面的采纳,推进了各项工作,对本市的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发挥了积极作用。据对第八届第二次至第四次会议中女委员提案的统计,完全被采纳的达到68.74%,留作参考的有28.67%。
1990年起,上海市政协评选优秀提案。至1997年2月止,市政协女委员单独或与男委员共同提出的优秀提案有47件,占同期优秀提案总数(174件)的27%。其中女委员杨容9件,姚引书、徐宜尔各3件,王嘉穗、陈雪兰、竺培英(周丽珍合提)、谢希德各2件,王宇平、王源身、王秋月、叶朱、刘瀛萍、许德馨、吴岭、李启龄、杜爱娣、严隽鸿、苏乐慈、宋忆宁、宋秀英、沙启庆、张瑞芳、张仲南、居欣如、宗明(陈秋芳、宋忆宁合提)、金汉珍、俞建虹、夏文蕙、唐长馥、黄葆慧、魏瑚各1件。这些提案的范围涉及反腐倡廉、社区建设、归侨工作、养老保险、学术科研、中小学教育、医疗卫生、血源控储、环境保护、建设资金、引进外资、行业扶植、交通管理、发展商品房等方方面面。这些优秀提案因其"围绕大事","言之有据","办法具体可行","对制订本市宏观政策规划有重要参考价值","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得到有关方面的较高评价。如对于王嘉穗女委员所提的"关于外高桥新港区建设资金要迅速到位的紧急呼吁"这一优秀提案的评语是:"委员以高度的责任心关注浦东开发龙头工程--外高桥港区建设的情况,急港区建设所急,充分运用提案这一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途径进行呼吁,提出问题十分重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作为紧急提案送市领导,并两次组织委员到场视察,多方协调,做推动工作,引起有关方面重视,终于使问题得到解决,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如关于女委员杨容提的"为九五期间上海中医药工作再上新台阶献计献策"的这一优秀提案,有关方面认为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从提高质量、强化内涵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后盾,加强中医药研究开发等九个方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搞好本市的中医药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些女委员提提案的积极性很高。在1届中,个人提案最多的达到52件,其次是49件,她们是唐长馥和陈雪兰两位女委员。而王嘉穗和杨容两位女委员在两届中所提提案也分别达到75件和68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