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女体育工作者
第一节 队伍
一、女运动员
清末,上海即有一些女子学校的学生参加校内、校际的体育活动。五四运动前后,女运动员逐渐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民国5年(1916年),爱国女学体育科女子篮球队在江苏省运动会上作表演赛,属国内女篮比赛的最早记载。民国10年,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举行,期间上海女学生一千余人表演徒手操,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民国15年,华东公开运动会有上海民立女中、裨文女中两个女子排球队参加。民国16年,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也有女子队参加排球、网球比赛。但当时的这些活动都属表演性质,正规的女子竞技运动队尚未形成。
上海较早出现的女子竞技运动队,是相继在民国18~21年的万国运动会上崭露头角的两江女子篮球队和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女子田径队。全国运动会自民国13年的第三届起设立女子项目,两江女子篮球队和以务本、民立、启秀女校学生为主体的女子排球队,以及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和东南女子体育学校的女子田径队参加了第四届(民国19年)至第七届(民国37年)全国运动会。
上海解放后,各个体育项目的女子运动队纷纷组建,女运动员队伍不断壮大。50年代起陆续组建的有排球、篮球、游泳、体操、田径、乒乓球、手球、羽毛球、网球、跳水、自行车、摩托车、技巧、赛艇(皮划艇)、射箭、武术、击剑、飞机跳伞、射击、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队;80年代组建的有帆船、帆板、艺术体操、蹼泳、花样游泳、足球、现代五项、举重、柔道、健美、保龄球、轮滑等队。建国后至1992年的40余年中,除"文化大革命"期间女子体育的训练和比赛基本停顿外,女运动员在竞技运动中的参与率和成绩水平都节节上升,特别是80年代以后,女等级运动员和女运动健将大批涌现,她们已成为上海夺取体育比赛殊荣的骨干力量。
1957~1996年上海有510名女运动员获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占全市国家级运动员总人数的40.4%。
1985~1996年,上海有49名女运动员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占全市国际级运动健将总人数的58.3%。
历年获国际级女运动健将称号者名录
田径:杨文琴 王智慧 隋新梅
乒乓球:曹燕华 倪夏莲 何智丽
篮球:丛学娣
羽毛球:史方静
垒球:王来娣 史闽越 柳絮青 杨卓慧
游泳:
杨文意 庄 泳 乐靖宜 叶蓓蓓 王燕雯 姚奇敏 陆 笛 李维洁
肖旻 刘 芳 杨爱华 孙佳林 杜颖颖 程晓蓉 陈淑珺郑文彧
王 薇 李 玮 张 丽 蔡慧珏 王璐娜 陶 璇 岑立夏 朱 颖
蹼泳:顾雁菱 谢 芳 潘蓓蓉 金 凡
体操:樊 迪
技巧:陆美娟 虞 玮
举重:苏园红 江宝玉
手球:刘莉萍 武邢江 何剑萍 张佩君
二、女教练员、女裁判员
解放前,上海没有在专业体育运动队中担任教练员、裁判员职务的女性。解放后,截至1994年,上海共有高级教练员274人,其中女高级教练员47人。
历年女高级教练员名录
篮球:王诗佩 林韵华 蔡云芳
排球:顾美娟 张恩美 陈兰芳
羽毛球:邹静贞 李爱花
网球:戚凤娣
乒乓球:王莲芳 徐介德
田径:
许维群 臧 钧 何淑艳 陈妙龄 潘月娥 王婉娜 曹性惠 叶 青
王渭农 林秀玉 周永娥 高凤英
游泳:杨玉群 周珍妮 严伟莉 徐仁惠 姚中英 徐惠琴
花样游泳:李晓凤
蹼泳:林国芳
体操:葛守萍 陈丽娜 许国宁 冯世銮 张凤娣 欧阳丽驹 毛海燕
艺术体操:吴懿梅
技巧:姚娟
击剑:王琛玉 袁月美
自行车:龚文珍 汤条娣
海模:祝寿玫 丁惟英
武术:郭佩
截至1996年,上海共有国家级裁判员520名,其中女国家级裁判员98名,分布于27个项目中。上海市共有国际级裁判员102名,其中女国际级裁判员22名。
历年国际级女裁判员名录
乒乓球:顾寇凤 徐 敏 童亚芳 徐 迎 翟英男
花样游泳:朱万莉
跳水:黄蓉蓉
体操:毛培雯 刘 樾 许国宁 李永美 洪南丽 俞继英
举重:酆 旭
技巧:丁秀梅
射击:张根娣
射箭:郭 蓓
皮划艇:竺爱尔
航海模型:祝寿玫
象棋:殳芳云
艺术体操:曹蓓娟 顾 倩
第二节 运动成绩
民国时期,上海女运动员在田径、球类的一些项目中多次夺得全国冠军。优秀女子田径运动员主要有女子100米、200米全国纪录创造者钱行素(1933年第五届全运会)和李森(1935年第六届全运会)。钱行素曾被当时的国民政府考试院授予"全国新纪录"奖旗,她还蝉联了第五、六届全运会女子80米低栏冠军,并于民国23年(1934年)应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胡文虎等邀请,率体育代表团访问南洋。李森曾于民国25年入选中国田径队,参加第11届奥运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参加世界大赛的女子田径运动员。其他田径项目的女运动员主要有曾获1英里竞走冠军的徐仲篡,曾获跳高全国冠军的邹善德,曾获跳远全国冠军的庄铭箴和卢淑珍,曾获铅球、铁饼全国冠军的马骥和陈荣棠,曾获女子标枪冠军的陈荣明和潘瀛初等。
民国时期以篮球和排球为主的上海女子球类运动员队伍,其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作为上海女子篮球运动主力的两江女子篮球队,曾于民国20年5月由两江女子体校校长陆礼华率领应邀赴日本访问,开始了女子篮球的国际交往。两江女篮队长为邵锦英,队员有向大威、杨仁、石琛、王兰、庄淑玉、尤竞雄、杜云生。该队在日本进行了十场比赛,以九胜一平夺魁。比赛期间陆礼华和全体队员拒绝了日方有辱中国国格的无理要求,坚持唱中国国歌、升中国国旗,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回到上海时,著名教育家、爱国人士马相伯老人亲往迎接,赞扬该队是"中华民族的女英豪"。民国24年陆礼华又率队应邀出访南洋,行程遍及菲律宾、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亚和越南的15个城市,其中与男子赛12场胜负各半,与女子赛28场获全胜。上海女子篮球队和上海女子排球队在民国时期的第五至第七届全运会上均连获冠军。
建国后,上海女子运动的成绩进一步跃升。许多优秀女运动员不仅在国内比赛中为上海争得了荣誉,而且在11个项目中获世界冠军67次,并有37次打破了射箭、射击、游泳、举重、蹼泳等项目的世界纪录,占上海市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次数的43.5%。上海女选手在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奖牌,始于1984年的第二十三届。该届中国代表团来自上海的女运动员有14人,获前8名的女运动员有10人,最好名次第三。1988年第二十四届奥运会中国队中有上海运动员30人,其中女运动员13人,获前8名的10人均为女运动员,其中获前3名4人,最好名次第二。1992年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中国队中的上海运动员20人,其中女运动员11人,获前8名13人次,均为女运动员,庄泳、杨文意获女子游泳金牌并破两项世界纪录。1996年第二十六届奥运会中国队中的上海运动员26人,其中女运动员18人,获前8名的有16人次,乐靖宜获女子游泳100米(自由泳)第一名。
在参加各项世界锦标赛与世界杯赛中,1953~1996年间,上海女运动员共有77人次获金牌、68人次获银牌、37人次获铜牌,分别占上海获得金、银、铜牌总人次数的54%、66%和52%。
一、田径运动
1.民国时期
短跑:钱行素100米13"6,200米27"6(1933年),李森50米6"9,100米13"7,200米27"6(1935年);低栏:钱行素80米栏14"5、14"4(1933年);跳高:邹善德1.28米(1933年);跳远:庄铭箴4.65米(1932年),卢淑珍4.905米(1935年);铅球:马骥10.35米(1933年);标枪:陈荣明26.38米(1933年),潘瀛初32.29米(1933年);铁饼:陈荣棠30.035米(1935年)。
2.解放后
短跑:2人3次破100米全国纪录:翁佩凤(1983年11"95,1984年11"91)、吴丽萍(1984年11"66);2人4次破200米全国纪录:吴丽萍(1984年24"04)、黄静(1984年24"04,1987年23"6、23"06);上海女队6次破4×100米接力全国纪录(1955年51",1984年46"19,46"08,45"76,1985年45"41,1986年45"12)。
中长跑:2人4次破400米全国纪录:何淑艳(1956年59"3,1957年58"6)、黄静(1985年53"81,1987年52"4);裴芳、张伟民、胡引妹、叶胜兰破4×400米接力全国纪录(1993年3′29"57)。
跨栏:冯英华1987年以13"09、1988年以12"8破100米栏全国纪录。1992年张伟民以55"21获全国田径锦标赛400米栏冠军。
跳高:50年代初期,上海培民女中学生傅雪雁入选"八一"田径队,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1957年在第二届莱比锡国际博览会田径运动会上以1.55米夺魁。60年代后,旋晓梅(1965年1.81米)、杨文琴(1976年1.83米,1985年1.94米,1.95米,1.96米)2人5次破全国纪录。其中1965年旋晓梅1.81米的成绩列当年世界第二位。杨文琴在1985年4月20日至5月25日的35天中连续以1.94米、1.95米、1.96米的成绩3次打破亚洲女子跳高纪录,成为上海第一位在最短时间里破亚洲纪录最多的跳高女运动员,1986年她被亚洲田联评为亚洲最佳田径运动员。
跳远:陈妙龄(1958年5.62米)、柯细英(1958年5.67米)2人2次破全国纪录。1972年恢复全国比赛后,康越莉以6.23米和6.17米连续两年蝉联全国冠军,1973年代表国家队出访墨西哥,跳出6.43米,这一成绩距当时的亚洲纪录仅1厘米之差。1987年亚洲田径锦标赛上王智慧6.70米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并获得金牌。
投掷:1人2次破铁饼全国纪录:王灿华(1950年34.52米、1953年36.44米);2人3次破铅球全国纪录:王灿华(1953年11.745米),隋新梅(1987年18.38米,1990年21.10米);1990年隋新梅以20.54米获第11届亚运会金牌,1991年以20.55米获世界室内锦标赛冠军。周健1955年以38.84米破标枪全国纪录。朱红杨1985年以63.08米的成绩打破女子标枪亚洲纪录。
二、球类运动
篮球:民国时期,两江女篮出征东南亚,连战皆捷;上海女篮在第五、六、七届全运会上接连夺冠。解放后,上海市女子篮球队在1954~1996年的全国甲级联赛中获第一名2次,第二名4次,第三名4次。50~90年代先后有20余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1986年凌光作为中国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参加第十届亚洲锦标赛,该队获得冠军。入选国家队的丛学娣在1984年哈瓦那举行的奥运会女篮预选赛中被评为世界最佳后卫,为中国女篮以9胜1负的成绩获得冠军以及进军23届奥运会立下战功;1992年中国女篮夺得第25届奥运会银牌,她是该队主力队员。
排球:民国时期,上海女排是第五、六、七届全运会上的冠军队。解放后,上海市女子排球队在1951~1996年的全国最高级别比赛中获第一名3次,第二名10次,第三名5次。50~90年代先后有14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其中,于1979年入选国家队的周鹿敏同年为该队获亚洲锦标赛冠军、1981年获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比赛冠军立下战功;李国君、李月明、许新是中国女排在1990年世界排球锦标赛中夺得亚军和第11届亚运会夺得冠军的主力队员。
足球:中国女足于1986年、1989年连获第六、七届亚洲女足锦标赛冠军。上海运动员水庆霞是这两届比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顾平娟是第七届亚洲赛中国队的主力队员。水庆霞、孙雯、谢惠琳参加了第26届奥运会,该队获女子足球第二名。上海女足是1994~1996年全国锦标赛的三连冠、全国联赛的双连冠队。1996年孙雯获锦标赛最佳射手称号;莫晨月获全国联赛最佳射手称号。
手球:上海女子手球队在1958~1996年的全国最高级别比赛中获冠军13次,亚军12次,是全国强队之一。70~80年代有24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1984年张佩君、刘莉萍、武邢江、何剑萍代表中国队参加第23届奥运会并夺得铜牌。何剑萍在1988年第24届奥运会上被评为世界第3号"最佳射手"和第2号"狙击手"。
乒乓球:民国时期,上海女队在第七届全运会上获团体亚军,孙梅英获女子单打冠军。解放后,在1965年第2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为祖国赢得了第一个女子团体世界冠军的四名队员中有三名是上海选手:林慧卿、郑敏之、李赫男;郑敏之与林慧卿合作获得女子双打冠军。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林慧卿获女子单打冠军,又和队友合作获得女子双打、混合双打冠军。80年代曹燕华在各类国际比赛中共获得50余枚金牌,其中世界冠军7次,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选手中夺标最多的运动员。倪夏莲在第3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与队友合作获得混合双打冠军,1984年被评为世界第六号优秀选手。何智丽是1985年第3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赛获冠军的主力队员,1987年获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50~80年代上海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先后有18人入选国家队。
羽毛球:1976年,上海女子羽毛球队首次夺得全国团体冠军。刘霞在1976、1978年获全国女子单打冠军,在1977年第二届亚洲羽毛球邀请赛上与队友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1978年第三届亚洲邀请赛上获女子单打冠军,同年第八届亚运会上获女子单打冠军。张爱玲在1978年第一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上获女子单打冠军,并与队友合作获女子双打冠军;在1981年第一届世界运动会上,再次获女单冠军,并与刘霞合作在这次运动会和同年举行的第3届国际羽毛球精英大奖赛上连获女双冠军。她还于1982、1983年两次获全英锦标赛单打冠军,1984年在第四届世界女子团体赛中是中国首次夺取尤伯杯的主力。1987年国际羽联向她颁发了为国际羽毛球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荣誉奖状和奖章。史方静是80年代新涌现的优秀选手,她与王朋仁合作,在1987、1988年的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全英公开赛和世界杯羽毛球赛中,都夺得了冠军,在第24届奥运会上获混双亚军。上海女子羽毛球队在80年代,一直保持了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全国前3名的地位。
网球:在民国时期的第六届全运会上,魏麦谷获女子单打亚军,魏麦谷、魏祖同获女子双打亚军。1953~1984年,先后在全国网球锦标赛上获女子单打冠军的有:朱芝英(1953、1956、1957年)、戚凤娣(1958、1960、1964年)、张荣华(1973、1974年)、陈娟(1980年)、朱晓云(1982年)、龚庆庆(1984年)。获女子双打冠军的有戚凤娣、王佩瑶(1964年),姜丽华、张荣华(1974年),陈娟、余丽桥(1978年),陈娟、朱晓云(1981年),陈娟、龚庆庆(1984年)。女队并在1964、1973、1974年和1996年获女子团体冠军,在1980~1990年的9届全国甲组联赛团体赛上获冠军2次,亚军3次。
垒球:上海女子垒球队在民国时期的第五、七届全运会上均获亚军。在70~90年代全国比赛中上海女垒获得冠军9次,有15名队员先后入选国家队。史闽越、柳絮青等在1986年的第六届世界女垒锦标赛中获亚军,在1987年的第四届亚洲女垒锦标赛中获冠军,杨卓慧被评为最佳投手。王来娣、史闽越、柳絮青在国际比赛大会中被评为最佳击球员、最佳防守员和本垒打手。
三、水上运动
游泳:上海女子游泳队在全国最高级别比赛中获得冠军的,50~60年代有12人55次,70年代有11人28次,80年代~1996年有35人131次。其中获个人项目冠军5次以上的运动员11人(戴丽华、柳玉森、傅源其、周咏琪、徐惠琴、杨文意、乐思佩、沈孝宇、乐靖宜、蔡慧珏、王璐娜);上海女队获各种接力项目冠军77次。
在国际比赛中获冠军或破世界纪录的选手有:杨文意在1988年第三届亚洲锦标赛上以24"98破5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是中国女子选手首次破游泳世界纪录,也是亚洲游泳大赛史上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女选手。在1989年泛太平洋游泳锦标赛上,庄泳以55"38获100米自由泳冠军。在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上,庄泳获100米自由泳金牌,并以55"30和55"12两破亚洲纪录,又以2′01"43获200米自由泳金牌并破亚洲纪录;杨文意以25"86获50米自由泳金牌,以1′03"83获100米仰泳金牌;庄泳、杨文意还获4×100米自由泳接力和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在1991年第六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庄泳为中国首次夺得50米自由泳世界冠军。在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庄泳、杨文意分获100米和50米自由泳金牌;杨文意以24"79破5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乐靖宜在1994年世界游泳锦标赛上,一举夺得4枚金牌,并打破了4项世界纪录;在1995年第二届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上,夺得3枚金牌;在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为中国游泳队夺得第一枚金牌。杨文意、庄泳、乐靖宜还以3′40"12破4×100米自由泳接力世界纪录。
蹼泳:在全国蹼泳比赛中,1983年宿芳、沈剑玲同破1500米蹼泳全国纪录。沈剑玲在1984年以7′31"1和15′12"6分别破800米和1500米蹼泳全国纪录,1986年她又获长距离全能、800米蹼泳、1500米蹼泳3项冠军,并以7′34"5破800米蹼泳全国纪录。1986~1992年,顾雁菱相继获中距离全能(1986年)、200米蹼泳(1988、1991年)、400米蹼泳(1986、1988年),400米器泳(1989年)冠军,并破400米蹼泳(1986年3′34"4)、200米蹼泳(1991年1′35"46)全国纪录,在1989年第一届亚洲蹼泳锦标赛上获3块金牌,超400米器泳世界纪录(1991年3′12"89)。在国际比赛中,谢芳继1988年获全国比赛100米器泳冠军之后,于1989年第三届世界运动会上获100米器泳冠军。潘蓓蓉1991年以6′57"6超800米器泳世界纪录。金凡于1992年第六届世界蹼泳锦标赛上获女子800米、1500米蹼泳冠军,1993年在第七届全运会上获4×100米接力赛亚军,并破世界纪录1989~1996年共获世界冠军8次。
跳水:于淑钏在1963年全国比赛中夺得跳板第一名;尤建莉在1976~1978年连夺全能、跳板、跳台3项7次冠军;史美琴1979年获跳板冠军,在1980年马蒂尼国际邀请赛中以472.38分的总成绩夺得冠军,在1981年第二届世界杯跳水赛中以501分夺得冠军。
四、船艇运动
赛艇:上海女队在一至七届全运会上共有13人获11项冠军,在全国单项比赛中有48人获23项冠军。该队在1982~1990年第九、十、十一届亚运会上有10人次分别获得6次金牌。陈昌凤获1986年第十届亚运会单人艇冠军,为中国队夺得赛艇比赛的第一枚金牌。唐婉全获1987年第二届亚洲赛艇锦标赛双人单桨无舵手冠军。李斐获1991年世界赛艇锦标赛女轻量级四人单桨无舵手冠军。
皮划艇:上海女队有7名运动员获11项全国冠军;董瑛获1990年第11届亚运会冠军。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上董瑛、张红妹获500米双人皮艇冠军。1994年第12届亚运会董瑛获女子500米单人皮艇冠军;1995年亚洲皮划艇锦标赛董瑛又获该项目冠军。
摩托艇:在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1979年第四届全运会上,石楚楚破女子350毫升10公里环圈赛的全国纪录;1981年她又在全国比赛中获单人运动艇10公里冠军。洪艳获1988年5公里和10公里环圈赛金牌并创5公里环圈赛全国纪录,还获1989年5公里、10公里环圈赛金牌,并破这两项的全国纪录;1990年她再夺5公里赛冠军。1992年洪艳获OSY
5公里赛冠军。陈晴曾于1988年创10公里环圈赛全国纪录。
五、体操、技巧
体操:1954年,上海女子体操运动员首次参加正式比赛。黄美林夺得13个城市中等以上学校田径体操运动会平衡木冠军。1978年朱政连获上海国际体操邀请赛4次个人全能冠军和第八届亚运会全能亚军。1982年吴佳妮在第九届亚运会上获得高低杠、平衡木冠军,她的平衡木动作获得了这次体操赛的唯一一个满分,她的高低杠动作被新闻界誉称为"佳妮腾越"。80年代,体操新秀徐文红在中、日、美三国体操比赛中得全能、高低杠、平衡木冠军,在国内外比赛中共得过13枚金牌。樊迪是国内第一个完成高低杠向前大回环的女运动员,在1987年世界锦标赛团体赛中得满分,在1989年第2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中获高低杠世界冠军,在1990年第11届亚运会上以10分获高低杠冠军。1994年马晓艳获"江铜杯"全国体操个人锦标赛平衡木冠军。
技巧:上海女子技巧运动员在全国比赛中获冠军54次。获19次冠军的曹中英,在1974~1984年全国比赛中几乎垄断了女子单人全能冠军,当时她的挺身分腿前空翻360度旋转成为世上一绝。1979年中国加入国际技联后,陆美娟、虞玮获1989年第7届世界杯技巧赛女双第一套冠军。在1992年第十届世界技巧锦标赛上,陆美娟、范倩获女双第二套冠军,刘霓、柴轶超、徐颖琦获女三人第二套冠军。
艺术体操:1987年,吴懿梅率领平均年龄才14岁的6位选手代表国家艺术体操队参加国际艺术体操邀请赛,获团体冠军和三球三圈与六球二项金牌,同年又在第六届全运会中获得团体冠军,1988年该队在第六届四大洲艺术体操锦标赛上获团体与全能第一、六球第一。
六、射击、射箭
射击:上海射击队女运动员在历年全国射击赛中有4人5次获冠军,1982年、1984年王银珍分别以587环、593环获小口径手枪个人冠军;1983年周榕和陈莹分别以382环和371环获气手枪个人冠军;1985年何丽明以384环夺得气手枪40发个人冠军。在第五届全运会上,有3人获2项冠军:
周榕、何丽明、王银珍合作以1753环获女子手枪团体冠军和1141环获气手枪40发团体冠军。1996年赵鹰、秦学清、虞芸以1772环获全国标锦赛团体赛步枪组冠军。在国际比赛中,王银珍于1984年以593环超过苏联选手保持了7年之久的世界纪录;金瑛于1985年以589环超少年世界纪录。
射箭:赵素霞在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上一人独得双轮全能、60米双轮、30米双轮3项冠军。在全国最高级别比赛中,有13人12次获冠军:1960年在全国比赛中赵素霞获单轮全能、双轮全能冠军及全体总分第1名;1976年王文娟、郭蓓、孙春兰获双轮团体冠军;1980年王文娟、陈秋萍和毛莉珍获双轮团体冠军;1985年王瑾获双轮全能冠军;1989年陈涛获18米淘汰赛(室内)冠军。1993年蔡萍、陆薇、杨淋获1661环(室内)团体冠军;1994年蔡萍获18米(室内)冠军;陆薇、杨琳、顾文艳获70米团体淘汰赛(室外)冠军;1996年陆莹获70米第一单轮赛冠军,陆薇获18米(室内)冠军。在国际比赛中,上海女选手有3人7次破超世界纪录:赵素霞于1961年以270环打破50米单轮世界纪录,是中国第一个破射箭世界纪录的女选手,1963年又以517环破70米双轮世界纪录;孙春兰于1965年以545环和582环分别超过女子70米和60米双轮的世界纪录;王文娟于1974年以342环破30米单轮世界纪录,1976年又以315环破70米单轮世界纪录,以3706环破单轮团体世界纪录,成为三破世界纪录的优秀选手。
七、举重
中国第一代女子举重运动员韩长美在1987年第一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以抓举90公斤、挺举120公斤、总成绩210公斤囊括3项世界冠军(82.5公斤级);在1988年第二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再次夺得82.5公斤级的3项世界冠军,并刷新了这3个单项的世界纪录;在1989年第三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又蝉联该三项冠军,并以137.5公斤和242.5公斤再次刷新挺举和总成绩两项世界纪录;在1991年第四届亚洲女子举重锦标赛上,韩长美以247.5公斤破82.5公斤级总成绩世界纪录,成为六破世界纪录的女选手。1992年苏园红以100公斤的成绩破60公斤级抓举世界纪录,1994年又以100公斤成绩超50公斤抓举世界纪录,同年,徐春燕以142.5公斤成绩超70公斤抓举世界纪录。1995年,万尼、江宝玉分别以107.5公斤成绩破83公斤抓举世界纪录,以88公斤成绩破50公斤抓举世界纪录。
第三节 荣誉和奖励
上海女运动员除在不同的比赛项目中以她们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各种荣誉、奖励外,还有1人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89年),3人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1979、1987年),1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5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60、1978、1982、1988年)。此外还有72人次(1961~1993年)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各种荣誉奖章,6人(1979~1990年)获得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获得上海市各种荣誉称号的有:上海市劳动模范2人(1990、1995年),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2人(1981、1993年),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12个(1960~1996年),上海市"三八红旗手"116人次(1960~1996年)、上海市特级体育运动奖章获得者36人次、25人,一级体育运动奖章获得者138人次、100人(1978~1993年),上海市十佳运动员26人(1985~1992年)。
历年获全国荣誉称号的个人及集体名录
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
1989年 严伟莉
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1979年 吴育伟 刘 霞
1987年 何智丽
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1978年 上海女子羽毛球队
全国三八红旗手
1960年 虞强鸣
1978年 朱 政 叶 青
1982年 曹燕华
1988年 杨文意
国家体委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
1961年 孙梅英
1963年 孙梅英
1965年 林慧卿 郑敏之 李赫男 孙春兰 赵素霞
1978年 林慧卿(2次) 郑敏之 王文娟 刘 霞 张爱玲 朱 政 史美琴
1979年 曹燕华 刘 霞 张爱玲
1981年 曹燕华 卜启娟 周鹿敏 张爱玲 刘 霞 史美琴
1983年 张爱玲 葛守萍 王莲芳
1984年 曹燕华 倪夏莲 张汇兰
1985年 张爱玲 王银珍
1986年 何智丽 曹燕华 郑敏之
1987年 张汇兰
1988年 何智丽 郑敏之 史方静 韩长美
1989年 史方静 杨文意 韩长美 芮乃伟
1990年 樊 迪 韩长美 虞 玮 陆美娟 姚 娟
1991年 顾雁菱 林国芳
1992年 庄 泳 杨文意 严伟莉 徐仁惠
1993年 乐靖宜 林国芳
国家体委优异成绩奖状获得者
1981年 周鹿敏 朱 政 吴佳妮 陈秋萍 王文娟 毛莉珍 史美琴
国家体委一级体育运动奖章获得者
1984年 吴佳妮 丛学娣 武邢江 刘莉萍 张佩君 何剑萍
1992年 乐靖宜 丛学娣
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获得者
1979~1990年 吴佳妮 樊 迪 杨文琴 曹燕华 杨文意 庄 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