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资料  
    历史资料
 
历史资料
 
2006年5月26日 16:56
 

  上海读书活动的发展历史,是伴随着思想解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大潮发生发展的。1982年3月,上海市总工会、解放日报社、团市委、市出版局共同酝酿发起读书活动,并成立上海市职工读书指导委员会。3月27日在解放日报上征集题名,千百封来信提议命名为“振兴中华”。4月30日正式定名为“振兴中华读书活动”。1982年5月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读书活动最初以人生观、世界观教育为核心,以读“三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社会发展史)为重点,一年之内就有80万职工踊跃参加。广大群众还创造了读书演讲、知识竞赛和心得征文“三大武器”。1982、1983年全市有数万名职工登上演讲台,讲述读书体会,上海市职工读书演讲报告团下基层巡回演讲200场,听众20余万人次。还应邀去北京、天津、新疆、甘肃、陕西、湖北、河北、山西等地举行读书演讲报告会120多场,听众达18万人次。1983年4月21日至24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职工读书活动经验交流会。5月21日,全总作出《关于在全国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的决定》。5月,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报告团应邀赴京汇报,中央领导同志接见并听取了汇报,赞扬了上海市读书活动是工人阶级的创举。6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全总党组《关于在职工中开展读书活动的报告》,读书活动由此向全国发展。

  1985年以后,上海读书活动高扬“振兴中华,建设四化”的主旋律,从学“三史”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方向发展,以岗位读书、岗位成才为主要内容的读书活动在上海兴起,标志着读书活动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其中虽然有波折,但是读书活动在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两方面的功能反而得到了拓展,确立了在社会化大教育格局中的独特地位。

  进入90年代以后,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开展了以“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为重点的读书活动,立足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全面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上海市总工会编写出版了《邓小平理论班组读本》,掀起了百万职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热潮。读书活动还向社区、家庭拓展,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上海读书活动进企业、进班组、进社区、进家庭的新格局开始形成。

  新世纪以来,上海读书活动大力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努力成为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先行者和实践者。读书活动的主题内容、组织形式、活动方式逐渐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内容上,已经从原来的较单一的岗位技能知识向计算机、外语和新知识、新技术领域拓展;在组织形式上,从原来以班组为主要单位的读书小组活动向自由组合、个性鲜明的学习型团队转变;活动方式也从原来的知识竞赛、演讲、征文等传统形式,扩展到网上互动交流、在线图书馆、远程教育学习等新形式,连续多年举办上海读书节,吸引了数百万市民踊跃参与,充分显示了上海读书活动蓬勃的生命力。上海读书活动已经成为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