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的廊棚,总让我想起厦门的老街和上海的金陵路。江南水乡多雨,商家在自家店铺门前搭棚,让行人来往无雨淋日晒之苦,但棚子大多单独建造,连片成廊十分少见。西塘的廊棚是沿河而筑的,由滚圆的木柱作支撑,有梁有檐,上覆黑瓦,连成一长片屋顶,有的廊棚顶上还饰有翻轩,刻着花纹、花卉、鸟兽、山水。廊边的石桥不是纪念美国黄昏恋的“廊桥”,而是再寻常不过的路,问到某间旅馆某个店铺,当地人温和地答道:“往前走,不过桥,右拐就是。”
西塘的小街也是沿河的,宅子与宅子之间常有一条条九曲十八弯的露天弄堂。据说全镇长短不一的弄堂有一百多条。其中著名的石皮弄最窄处还不到一米,而左右两面墙壁最高处却有十米。日暮微雨,替朋友在弄口拍下的照片,人孑然地依墙而立,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石板路窄成一条线,迷梦一般的光影和背景,是最天然的艺术照。
等到天完全黑下来,走下河埠放水灯。水灯在桥边的小店里就能买到,蜡纸折成莲花形、船形或碗形,中心有蜡烛。点个莲花灯,轻轻往水面上一推,幽幽的烛光照着莲花灯荡漾开去。放水灯原来是有说法有时节的,如今却成了一种游乐,心愿也许是认真的。神明有知,应当会原谅凡人的讨巧和天真。莲花灯飘远了,朋友突然问,最后它会飘向何处。其实生命里的很多东西的去处是不堪细究的,比如说时间,比如说爱情。
西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有“越角人家”之称。游人来寻找“烟柳飞花,一河清流如画”的水乡梦,西塘人则如常在河边洗衣、剥蚕豆、蒸糕。在小镇,时光悠远绵长,像河畔酒楼卖艺人琴下的曲子,如果你不满意,完全可以再加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