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缘笔会  
    书缘笔会
 
豁达
 
2009年6月22日 11:41
 

  那是1984年的秋天,经应国靖先生的介绍,我有幸拜访了施蛰存先生。事前,应先生曾告诉我,施先生虽然一生坎坷,但是为人却十分豁达,思想深邃,常有惊人之语,发人深省。

  果然,那天施先生就非常客气地对我说:“其实你应当去多采访、多宣传过去的‘左联’作家,像我这样写‘新感觉派’小说的作家,采访了,写出来发表也没有多大意思。应国靖要研究我,我也劝他不要在我身上花精力,弄不好,还要倒霉。应当去找那些热门的作家研究,容易出成果。”

  我感到施老有些顾虑,便笑着说:“时代不同了。任何一个文学流派都有其研究的价值,过去那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情况,今后不会再有了……”“何况,您老一生当中写小说的时间是很短的,大量的精力还是当教师和做学问。”

  施老听了点点头说:“那倒是。我这个人兴趣太广,我一生为自己开了四扇‘窗子’。第一扇是文学创作,第二扇是外国文学翻译;1957年成了‘右派’后,不能教学和创作了。就去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无意中又开了两扇窗子。”看得出,施老对这四扇“窗子”是很感自豪的。因为他在这四个领域里都有丰硕的成果。

  我插言道:“施老,我就写您一生开了四扇‘窗子’行吗?”这回他老人家同意了。

  我又说:“写好后,先请您看一下。不妥之处,请您修改。”

  谁知,他听了我的请求后却连连摇手说:“不要看,不要看。你怎么写,我不管;你怎么评价我,是你的自由。我不能将我的想法强加给你。所以,我没有必要看。这叫‘出门不认账’。”

  施老告诉我,他的父亲是杭州的一名晚清秀才,他从小是跟着父亲读书的。我又情不自禁地插言道,您老原来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呀。

  “书香门第?”施老重复了这个词语后,颇为感慨地对我说:“什么书香门第?这个说法是最没有道理的。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读书人是香的,劳动人民是臭的。其实,历史上坏事做得最多最绝的大都是读书人,比如,宋朝的蔡京、秦桧,抗战时期的汪精卫、陈公博以及‘文革’中的张春桥、姚文元等。”

  施老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书香门第的思想在读书人中是根深蒂固的。‘文革’中我和一些教师被勒令在学校里扫地和扫厕所,大家倒也能忍受。忽然,有一天,红卫兵变了个花样,勒令我们到校门口去扫马路,有些教师就不愿去了。原因是怕在校门口见到熟人,呒没面子。当时,我心想,红卫兵的这种惩罚性劳动自然是不对的。但撇开了这一点,难道一个大学教师就不应当到校门口去扫一次地吗?难道平时清洁工人扫马路就是呒没面子吗?说到底还是认为自己是读书人,是‘书香门第’,而清洁工人则是下贱的,是臭的了。所以,在你的文章里,千万不要写我出身于‘书香门第’。”

  听了施老的一席话,我从心底里钦佩他思想的深刻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葛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