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只有摆脱原型束缚,才会自由。” 我一面欣赏余石先生画荷专集《浮生乐水》,一面听他如是说。忽然觉得,这不正是他的作品有别于他人的最根本之处吗?我不禁想起了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这位以泼墨大写意画风称雄后世的画家,反对因袭前人的“鸟学人语”,主张“心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其特色就在于摆脱绘画对象的“原型束缚”,走笔如飞,泼墨淋漓,直抒胸臆。从而获得了创作的自由。现在,余石同样不拘泥于具体时空,忽略物象细节,以自由独特的感受创作出一幅幅非古人,非今人,非现实又不离现实的作品。艺贵自由,他是深悟个中三昧的。 作为没有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草根”画家,他不带框框,没有先入之见,反倒可以化不利为有利,尽情吸取油画、水彩画、版面、雕塑之长,拿来为我所用。而更重要的是,他对艺术的虔诚,视绘画为生命,努力寻求美的真谛,并以此为乐。与某些专业画家相比,他简直是白纸一张。然而,“一张白纸可以画出最美丽的图画”,余石终于得到了画坛认可,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性画展,也震惊了观众。 看得出,余石画的荷花抛弃了人云亦云的一套。他以平涂式的团块结构、富有光色变化和以黑衬白的大变骨泼绘的形式语言和表现风格,进行突破性尝试,以此来写出荷的精神和魂魄。在这里,画家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和张扬、阳刚、剑拔弩张的气势,追求更加随意、强烈的情感表达,从而创造出强烈的画面效果。作品虽然仍以客观物象为主题,但拒绝一味模仿自然。通过简洁的造型和夸张、抑扬的形态,画家试图更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把内心的真挚感情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使自然物象服从于自己的绘画精神。 在色彩语言方面,余石同样敢于为一般画家所不敢为。他的荷花,摆脱了“随类赋彩”,即物体固有色束缚,色彩不再依附于自然形态,而任凭画家按照主观感受纵情地驰骋。由于原色并列或互为补色的色彩并列时,往往因显得太“跳”、太“涩”,有点不太和谐,向来成为画家用色的禁忌。然而,余石却反其道而行,在一定程度上大胆地做别人所不敢做,反而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吸引力,给人眼前一亮的感受。总之,他用最小限度的描绘,达到了最大限度的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