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缘笔会  
    书缘笔会
 
寸金糖
 
2009年7月8日 10:1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民间具有文化色彩的口语。过去上海市民买年货时,常会买点传统特色的寸金糖,以供全家节日品尝,这名称可能就是从这句口语中来的。
  
  我1936年到上海学生意,上世纪40年代就在上海的南货店里当店员。在卖寸金糖的过程中,深感这一节令食品,很有点娇生惯养的脾气,不论生产、销售、保管,各个环节,一不留心,就会粘溶成团,“寸金”一变就成“面疙瘩”的形状了。
  
  先说生产环节。寸金糖外裹芝麻,内有夹心桂花、白糖。外形约为一寸长的金黄色小条。每生产100斤寸金糖,需白糖40斤,糖稀40斤,芝麻仁24斤,面粉2斤、桂花2斤。按要求,每斤约为150-160条,长圆形或长方形,一寸长,上麻饱满,糖心居中,内糖呈乳白色。质量要求甜味纯正,口感松酥,不粘牙,并具有桂花香味。这一切,都是苏州采芝斋的传统特色。
  
  再说销售环节。我当南货店店员时,深感卖寸金糖犹如卖茶叶,它太“娇气”,太“怪”。一是保管中不能受热、受粘。店中要备有一只寸金糖专用保管桶,桶箱内装有芝麻,把寸金糖娇藏在其中,使它不会因受热受潮粘结起来。二是顾客购买时,要用细铁丝做成的爪篱式稀眼工具,在芝麻中把寸金糖捞入盘秤,计量后倒入包装袋或用纸包售给顾客。稍一疏忽,寸金糖就会粘成团。
  
  再说消费心理。人们购买商品时的心理活动,往往是以一些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小小一根寸金糖,有一种吉祥如意的意味在里边,金光闪闪,金桂飘香。不论自食或招待亲友,都含有像春联中“春种满田皆碧玉,秋收遍地是黄金”的预兆。这是一种好口彩,通过品尝寸金糖,预兆未来财源滚滚。
  
  如今,寸金糖这一传统糖果,早已被外表润滑光洁、入口细腻滋润、浓郁芬芳、甜美异常的巧克力等所替代。我也由当时穿长衫站柜台的角色,变成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退休老人了。但每一回味这传统特色的寸金糖,仍然觉得情意深长。
  

 来源:文汇报    作者:王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