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我刚到出版社做小说编辑,就正好遇到陕西省在西安举行“文革”后的第一次文代会,我正好借这个机会去认识一些作家。到了西安,我就听说柳青因为生病在军医大学住院。柳青是我从小就敬重的作家,他写的长篇小说《创业史》我也是很早就看了的,而且我还听说柳青其实是很高级别的干部,为了写小说,把自己全家都搬到农村,而且小说出版后还将十万元的稿费全部捐献给了当地的农村,架电线装电灯,购买拖拉机什么的。对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大作家,我非常敬佩。我打听了他住院的确切地址后就立即前往军医大学住院部去看望他。 走进柳青的病房,初见柳青,完全出乎我的想象,他身材瘦小,皮肤有点暗,头上戴着一顶只有反派人物才戴的黑色瓜皮帽,脚底下则还因为房间里稍微有那么点寒意而蹬着一个热水袋。柳青听我说是上海出版社来的编辑,招呼我赶紧坐下。我看见他病床的边上全部堆满着书,从书脊上可以看见康德和黑格尔的名字。老作家向我打听我们出版社一位老编辑周天的名字,说是他看过他写的评论《创业史》的书,还问我他写的书上海人能看得懂吗?我说了我自己的感受,尽管我们都是从小在城市长大的孩子,但是,对老作家写的描写中国西北农村生活的小说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对小说中代表着有着新的生活愿望的徐改霞最感兴趣,觉得在中国农村有这样富有美感的女性真的很吸引人。 和老作家交谈,没有让我有丝毫的紧张感,而是觉得他真的可亲可敬。在一边的柳青的女儿告诉我说,他爸爸正在开始创作《创业史》的续篇,刚开了个头,说着就拿出由她抄写的稿子给我看,我注意到柳青的原稿字迹很小,不过很娟秀,女儿的字则方方正正,非常端正。我从医院出来的时候,看到就在老作家病房外面还留着半小间屋子,那里就是一张小床,那就是女儿天天陪着父亲照料他生活的地方。 这次的见面让我终生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