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读书资讯  
    读书资讯
 
十分诺奖:七分文学,三分其他
 
2013年10月11日 09:54
 

 

制图/张佳琪

 

    从艾丽丝·门罗获奖、村上春树擦肩看门道

 

    诺贝尔诸奖项,文学奖最是难平众议,其“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佳作品”的评判标准之含糊不清,完不似物理奖、医学奖、化学奖等清晰。诺贝尔文学奖究竟依靠什么定归属?苏轼《水龙吟》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那么,就文学奖而言,十分诺奖,七分文学,一分平衡,一分政治,再一分欧洲视角,或可给本届诺贝尔文学奖的结果作一解读。

    平衡主义:艾丽丝·门罗全中

    按照诺贝尔的遗嘱,文学奖应给予“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但没人能说清“理想主义”为何物。托尔斯泰、勃兰兑斯、易卜生等公认的大家都未能入选。评论家止庵称,惟一可以视为标准的,就是只授予尚且健在的作家,但这也有一次例外,即1931年追授给瑞典已故诗人卡尔费尔德,“一般说来,作家活着就有希望,死了则意味出缺。而对于活着的众多作家来说,这样的标准等于没有标准。”

    更多人认为,诸多因素之间的平衡,才是诺贝尔文学奖永恒不变的标准。其中,有地域因素的平衡。此前就有预测认为,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颁给代表亚洲的莫言,2011年给予代表欧洲的特朗斯特罗默,2010年则给了拉美的巴尔加斯·略萨,结合地缘分析,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很可能进入“北美年”。此外,还有性别平衡。本年度,女性作家获诺奖的概率很高,按之前三到四年就有女性作家得奖的情况来看,今年恰巧赶上这个“平衡率”。同时,也有民意的平衡。有精通博彩的网友表示:“开奖前突然名次飙升的作家,很有可能得奖。”这两天,博彩公司Ladbrokes的赔率表不断变化,艾丽丝·门罗也以4/1的赔率上升至第二位,和位居榜首的村上春树,成为诺奖的热门得主。止庵称,评委未必不知道世间呼声,必须使“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交替出现,而且让人无法掌握个中规律,该奖才生命常新,评委也才被寄予厚望。除了这些,年龄、成就追认等因素也介入平衡。比如,止庵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确认文学成就”。盘点最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有相当一部分是“文学老人”。去年58岁的莫言得奖,算是表彰“文学壮年”,今年被预测该轮到“老人年”。最终,几乎与各项平衡一一应对,来自北美的82岁高龄、加拿大女性作家艾丽丝·门罗拿奖。

    政治性格:村上春树缺少政治

    政治因素,被认为至少客观上在诺贝尔文学奖中占有一定位置。一篇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宇佐美毅教授曾对之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人做出对比,指出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作品多涉及原子弹等政治、社会问题,而村上春树的作品则缺乏这些要素,因而无缘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村上春树鲜少出现在公共场合,更没有发表过重要的政治宣言。此番,村上春树六度“陪跑”,应不至于内心失落。根据翻译家林少华的转述,他本人曾说过:“诺贝尔文学奖那东西政治味道极浓,不怎么合我的心意。”

    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几乎每一次揭晓,都会引发一场人们对其政治性格的讨论。2001年获奖的印度裔英国籍作家奈保尔,是“后殖民地文学”的典型代表,原本就是一位饱受争议的公共政治人物。2010年,曾竞选过秘鲁总统的巴尔加斯·略萨,作为“大半生都在文学与政治中狂飙突进的南美人”,更令诺贝尔文学奖的政治问责不绝如缕。而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去年在沪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也特别谈及文学奖的政治因素:“首先,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分清楚什么是政治企图什么是政治效应,前者是利用事情来表达政治,后者一点都不考虑政治,有的政治效应无法预见。”但他也表示,以他个人的理解,文学一方面是个微观自在世界,一方面是强迫外在世界展现其面目,“政治不是焦点,但文本具有一种间接的政治含义,这是作家的责任带来的一种自然而然的结果。”

    欧洲视角:翻译功劳不可小觑

    作为瑞典文学奖主导颁发的奖项,欧洲视角是诺贝尔文学奖无法去除的烙印。这些年来,文学奖“过于亲欧”、“走不出欧洲”等批评正源于此。止庵称,我们要求该奖具有纯然的世界视野,而它所有的只是瑞典的世界视野,“二者虽有叠合,终究并不相等。”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思和也曾提到,中国作家莫言第一次以中国人的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在欧洲国家的翻译有紧密关系,“中国现代文学从鲁迅开始,就有过多次被提名,但那时中国文学被翻译成西方文字出版的作品寥寥无几。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经官方组织翻译出口,后来逐渐依靠西方汉学家的翻译介绍,产生了一定影响力。之后,中国一线作家,如莫言、余华、王安忆、苏童等人的小说,由欧美国家的大出版社主动来推动翻译出版,使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市场流动,中国文学在国际上影响提高。”对于这一点,埃斯普马克也笑言:“翻译是作家的最好朋友。能在中文、瑞典文两种语言间互相切换,这是最好不过的。”

    而此番获奖的艾丽丝·门罗用英语写作,至少从二度翻译的层面上,她和其他欧美作家一样比中国和日本作家具备更大的优势。

选稿:丛山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彭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