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为什么买不到》:富未必福 美国专家力证物质主义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为什么收入和财富增加了,个人幸福感却没有提升?为什么买彩票中大奖后不久幸福感又会被打回原形?为什么看电视多的人物质倾向更高更热衷于通过消费获得幸福?对于这些众说纷纭的话题,长期致力于物质主义和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美国贝勒大学营销学教授詹姆斯·A·罗伯茨,在其2011年推出的力作《幸福为什么买不到:破解物质时代的幸福密码》中给出了答案。日前,该书简体中文版由北京知名媒体人、学者田科武翻译,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并得到柳传志、任志强、俞敏洪等名家的推荐。
詹姆斯·A·罗伯茨认为,在当今的消费文化中,金钱和物质财富成为一个人地位和身份的重要标尺;媒体和各类营销信息不断向人们灌输可以通过消费来获得幸福的理念,使人们愈来愈追求财务成功、社会认可和身体吸引力等外在目标,而远离自我接纳、心理成长、社会参与等有助于提升个人幸福感的内在目标。
詹姆斯·A·罗伯茨历时20余年的研究揭示,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额外的金钱和物质财富并不能使我们更加幸福;对金钱和物质财富的疯狂追求及其背后的物质主义,正是我们不幸福以及一次又一次陷入经济危机的主要根源。比如,美国皮尤中心对美国的“下一代”即所谓“80后”进行人生目标调查,结果发现,高达81%的人认为,“富有”是他们最重要或次重要的目标,只有12%的人把“帮助穷人”放在重要位置。
而另一项对于幸福的研究则发现,过着最简朴生活的美国宾州阿米什人以及格陵兰北部的因纽特人的幸福指数,竟然和福布斯财富榜上最富有的美国人完全相同。这进一步表明:幸福不仅与财富没有正相关关系,相反,物质主义对幸福感有着麻痹乃至摧毁的作用。
《幸福为什么买不到:破解物质时代的幸福密码》简体中文版的出版得到了众多名家的关注。著名企业家柳传志推荐该书称,全民消费狂潮和物质主义,使美国梦演变成美国人的噩梦,并将美国一次又一次拖入经济衰退之中。中国梦要成为现实,中国人也必须远离物质主义,在更有意义的人生追求中实现幸福和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