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印学社团,以篆刻书画创作、研究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蜚声中外,有“天下第一名社”美称。
西泠印社迎来110周年华诞
300名社员会聚杭州
于浙美举办“印汇天下”展

创建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著名印学社团,以篆刻书画创作、研究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蜚声中外,有“天下第一名社”美称。昨天,“百年西泠·金石华章”西泠印社110年社庆系列活动在杭州举行,作为换届之年,该社近300名社员会聚杭州,不过97岁的汉学泰斗、现任社长饶宗颐因年事已高未能前往,由其女婿邓伟雄代为出席。最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社领导,饶宗颐再次被选为社长,刘江任执行社长,其余副社长均未改选。
“自西泠印社创社之日起,其所有人员皆对印社事物各有承担、各尽义务,而不取任何报酬,甚至‘举舍于社而不私’。这种‘爱社如家’的奉献精神,是西泠印社精神的集中体现,为印社留下了诸多宝贵遗产,同时也是印社立社百余年之根本。”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介绍。
自前年被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之后,饶宗颐曾造访杭州,其间还曾对西泠印社的发展提出建议。
2011年12月13日,饶宗颐被推选为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3天后的16日获颁社长证书,而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代其发言,称将为印社贡献最大力量。
半年之后,西泠印社终于迎来它的社长,饶宗颐造访杭州,重游孤山社址,提笔写下“播芳六合”四字,期望西泠印社精神,就像花儿的芬芳一样,播撒到全世界。2012年10月底,西泠印社曾举办“艺聚西泠:饶宗颐社长书画艺术特展”,饶宗颐专门创作书法作品相赠。
在饶宗颐当选之时,西泠印社副社长、秘书长陈振濂接受早报专访时就曾表示,尽管饶宗颐先生年龄较大,但西泠印社欢迎饶宗颐参与社务工作,“从某种程度而言,西泠印社社长职务更多的是一种象征。”
据悉,包括研讨会、展览等多个系列活动,在杭州陆续展开。
倡议组建“国际印社联盟”
作为此次社庆系列活动中最大的实体展览——“印汇天下——国际印社联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来自国内外的60余家重要印学社团携300余件作品参加本次联展。这些作品均为该社团社员近年来创作的重要作品。
2006年“金石篆刻”成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9年“中国篆刻艺术”获得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后,篆刻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此,西泠印社倡议在此基础上组建“国际印社联盟”,进一步促进国内不同地域篆刻社团组织间的沟通、了解与合作,集聚资源,形成合力,为篆刻艺术的传承光大发挥更大作用。
社藏文物1.6万余件
而在此前进行的“美德嘉行——西泠印社社藏文物捐赠展”中,400余件展品涵括印章、印谱、绘画、书法、碑帖、杂件等。这些展品不仅有来自丁仁、王禔、吴隐、叶铭四位创始人的个人捐赠,更包括李叔同、张鲁庵、王个簃等印社先贤,以及小林斗盦、青山庆示、梅舒适等海外社员在不同时期的大量捐献。展品均出自名家名人多年所藏,很多都为国家一级文物。
据介绍,西泠印社传承至今,可移动文物收藏数量共1.6万余件。藏品类别包括印章、印谱、印屏、绘画、书法、碑帖、书籍、杂件八个大类,其中126件文物被国家定级为一级文物,此次展出的400余件展品就是从中挑选出较有代表意义的作品。如此丰富的社藏珍品,得益于历代社员、社员亲属与海内外友人的无私捐赠。
将举行最大规模的学术研讨活动
10月23日、24日举行的“西泠印社国际学术研讨会”,将是该社建社以来最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60余位专家学者共济一堂,围绕古玺印、篆刻流派与人物、篆刻学与印文化、篆刻技法与审美、书画、金石考据版本谱籍之学、社团史研究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事实上,为秉承西泠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之宗旨, 该社今年2月起就开始向全球征集学术研讨会论文稿件。今年7月最终截稿时,该社共收到海内外来稿论文168篇。研讨会论文历经专家评委前后三轮评审,共有112篇论文入编《西泠印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获得优秀论文一、二等奖的6名海内外社外作者,经西泠印社社务会议讨论,被吸收为西泠印社2013年度新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