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畅游在童书的海洋。 丁嘉 摄
最近一段时间,童书界备受质疑,一些劣质童书被下架,一些童书出版社为此受到惩罚。也因此,11月9日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最后一天的1.2万名孩子和家长中,有一些人是带着困惑甚至小小的疑虑走进展馆的——难道童书真的已是困扰缠身了吗?
困扰一:中国童书到底贵不贵?
中国童书太贵,俨然已成家长共识。而在CCBF现场,一些家长也向青年报记者表达他们“伤不起”的无奈。宗女士带着6岁的儿子来挑童书,儿子看中一本24页的绘本,定价46元。宗女士捏着绘本的一角向记者抱怨,“这么薄的书,好意思卖这么贵啊!”
青年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书薄价高”确是不少童书尤其是图画书存在的现象。不过对于“太贵”的质疑,一些童书出版商却有自己的看法。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周锦对青年报表示,以图书常态来看,童书定价确实偏高,但“贵得有理”。
周锦以刚刚出版的“花生米图画书”系列为例,这个系列一套4本,每本十几页,定价却要19.8元,平均每页1元多。“童书最耗成本的就是印制。因为是给孩子看的,所以童书印刷必须非常精美。我们一般都是采用4色印刷,印刷难度很大。此外童书的工艺也很讲究,有时甚至会使用胶片或特殊手工工艺。”记者注意到“花生米图画书”用的是“大豆油墨”等环保材料印刷,成本可谓不菲。
按照周锦的说法,“现在一本童书的印制成本会占到定价的20%,这高于普通图书。所以童书定价并不贵。”
困扰二:中国童书“重幼轻少”?
童书究竟是给几岁的儿童看的?这确实是个问题。在CCBF上首发的秦文君“小鸟公主系列”和殷健灵《纸人》等经典之作的新版本,都是小学、初中甚至更大的孩子看的。但是本土绘本却基本停留在低幼范围。
这就是胡先生带着12岁的儿子来CCBF看本土绘本却颇为失望的原因。“人家《丁丁历险记》号称0岁到100岁的读者都可以看,《三毛流浪记》也是老少皆宜。可是现在的本土童话书好像只给小孩子看嘛。”低幼绘本儿子不要看,儿子要看的绘本又没有,胡先生觉得儿子被童书界遗忘了。
“重幼轻少”的情况的确在本土童书尤其是图画书中普遍存在。于是出现了学龄前儿童看《喜羊羊与灰太狼》,而青少年却多看日韩漫画书的原因。“并不是中国童书出版商不想占领青少年市场,而是因为创作青少年甚至成年人绘本,其难度要远大于低幼绘本。”童书人士周凯对青年报表示。
在周凯眼里,创作一个适合全民阅读的绘本,作者除了必须具备强大的想象力、幽默感之外,还必须拥有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的深刻理解。相比之下,创作一本低幼绘本可能只要一些想象力和幽默风趣就够了。“中国童书的‘重幼轻少’可能也是一种无奈的结果,因为中国绘本作者和西方作者依然存在距离。”
“心灵花园,新蕾绽放——殷健灵作品赏介会”日前在CCBF举行。殷健灵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她以长篇小说《纸人》、《轮子上的麦小麦》、《蜻蜓,蜻蜓》为孩子所熟知。她于2012、2013年连续两年入选国际林格伦纪念奖。
在赏介会上,殷健灵坦言,她没有得过多少官方的儿童文学大奖,她写作从不为得奖而去,写作只是为了致敬成长的某一个阶段。
[展望]
明年CCBF公众开放时间有望增加
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前天闭幕。2013CCBF“金风车”最佳童书奖也全部揭晓。20种童书荣获“中国原创童书奖”,9种中外童书荣获“国际原创图画书奖”。其中,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星星湾》荣获“中国原创童书奖”评委会大奖,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羽毛》、接力出版社出版的《云朵一样的八哥》荣膺“国际原创图画书奖”评委会大奖。经观众现场投票,《云朵一样的八哥》、《星星湾》荣获“读者大奖”。
11月9日是公众日,CCBF共迎来1.2万名读者。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面对广大读者如此高的热情,我们正在研究今后增加公众开放日的可能性。”第二届上海国际童书展将于明年11月21日至23日举行,应参展商和出版专业人士的要求,明年展会会搬到一个更适合举办儿童书展的地点,空间也将扩大一倍。基于今年CCBF版权交易活跃显示,目前明年过半展位已被展商提前预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