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均瑶集团党委副书记 谷增光
创建知识型企业是民营企业正在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有人预言,学习型组织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想,将成为21世纪企业的组织型态,“谁率先成为学习型组织,谁就更具有核心竞争力。”这些字眼也不断地出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中。加入WTO后我国经过几年的过渡期,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中国企业,已经面临更直接、更广泛的竞争市场。要在众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持持续发展,只有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首要之举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和组织。
一、打造学习型组织的基础管理平台
学习型组织不是“空中楼阁”,要有自己的骨骼,这就涉及到包括组织结构在内的企业各个“硬”的要素,包括战略、组织、流程、制度等等,均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前提,没有这个“硬件”,学习型组织建设就无法落地。学习型组织对这些企业要素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要求组织结构扁平化,强调授权与分权;
要求流程面向市场和客户,组织设计要以流程为核心。
在设立组织结构方面,建议设立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来负责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和维护,主要工作为杆竿管理、外部信息收集和发布、企业内部问题的公布和意见收集、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并且配合人力资源部进行相应的考核。
二、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文化氛围
学习型的组给要有学习型的文化,首先要确定学习的理念和价值观,要把学习与创新作为公司的核心理念进行塑造。均瑶集团经过多年的创业发展,已将“创新实现价值”作为企业文化的落脚点;其次要求管理者改变过去的管理风格,多与下属进行沟通和交流;再者要建立学习型的团队和相应的激励机制,比如均瑶集团团委成立的“青年荟”,把学习作为一项沙龙主题,通过各种形式开展起来。
三、构建培训和学习体系
“人”是知识的载体,企业提供的发挥空间仅仅是基础,而“知识”的真正价值是人才与企业结合后创造的可供共同“分享”的价值。因此民营企业可以成为“铁打的营盘”,但员工却不能成为“流水的兵”,而应把民营企业建设成为吸引人才、检验员工自身价值并达到人尽其才的企业。所以要适当调整用人机制,避免家族化管理,大胆引进职业经理人和管理培训机制。
学习型组织当然离不开如何“学习”,企业要求通过学习能够解决企业问题。这就需要企业一方面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各种制度来维持组织的持续学习。比如定期的员工沙龙、电子公告牌以及人员流动换岗等,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以确保学习的效果。
另外,企业的学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①部门内的学习,尤其是对于部门出现的问题,可进行深入探讨;②各部门之间的学习;③向联盟伙伴和竞争对手学习,包括各种管理方法,如流程、策略、方法等。
四、建立团队学习机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员工培训为“内在财富的‘造血’行为”。如果企业只给员工一个使用知识的岗位,不给增长知识的机会,就不能指望员工对企业永远忠诚。为人才提供培训教育机会近年来已经成为民营企业留住人才的重要筹码。
要把企业建设成为员工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学校,建设成为人才的“储备库”,人力资源部门利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同时,建立相应的学员档案,按职务、工种、文化层次分类举办各种培训课程,邀请社会各方面专家前来培训授课。
学习培训方法宜灵活多样,除了对业务的培训,还有对团队合作能力的培训等等,如野外拓展训练等,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教育活动,吸引员工广泛参与,使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深化功效。
我们积极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将各类培训成绩与工资挂钩,考试不及格者不准上岗。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增强岗位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
我们还根据企业工作的需要,根据员工发展的需要,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图书室、读书俱乐部,定期评选企业内的十大好书等,激励员工自发学习的热情。
五、构建知识共享与交换平台
这个平台的硬件部门包括以IT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管理平台,诸如ERP等,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运营和知识积累与共享的效率;软件部分包括各种沟通会、研讨会、学习会等形式,大到企业的战略发展研讨会,小到部门每日的工作总结会,都可以成为知识共享的平台。
良好的内部构通机制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的效果,很多公司会定期向员工推荐、印制或者购买学习资料,并且组织部门就其内容进行研讨,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交流。另外,公司还可以设立公开记事牌、电子公告牌以及人员流动和工作轮换等,及时公布企业的大事方针、重大问题、建议征集、岗位需求、热点讨论等,以提高员工的参与程度。
因此,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首先要求企业里的“人”在观念上和方法上进行改变,要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要塑造组织或团队的共同愿景,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接下来是要进行团队学习,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进而是个人的自我超越。唯有个人不断提高,才能带动团队或组织的飞跃,最后实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