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萧萍作品网络研讨会实录(2005年8月31日14:00——15:00)

梅子涵(主持人):今天我们在这里开一个萧萍的作品研讨会,现场到会参加作品讨论的有作家、评论家刘绪源先生,作家郁雨君和萧萍本人。
梅子涵:这个会我来客串主持一下,是有一定理由的,因为萧萍是我的学生,十多年前她考取了我的硕士研究生,从开始了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后,她就开始了儿童文学的写作,一转眼十多年过去了。在这十多年当中萧萍的第一篇真正的儿童文学作品,当时我作为主编她参加的写作,都是在我的眼皮底下过去的。十多年来,就这样从她的第一篇章作品开始,到现在她已经写了相当数量的小说、散文、童话,包括其它的文体。她是中国当代比较年轻的儿童文学作家当中写作的成绩是很突出的一位,也是现在相当显眼的一位作家。所以我觉得今天在这里来开她的作品研讨会,很是时间,非常好!下面我们就开始研讨。
萧萍:谢谢大家参加这样一个研讨,刚才梅老师也说了,的确在这十年当中我写了一些作品,也非常感谢上海作协对于儿童文学的关注,也是对青年作家的一种扶持,我今天在这里也跟大家一块儿交流,也请各位到场的老师、网友还有专家们给我提一些希望和建议。
刘绪源:萧萍“卜卜系列”写了很长时间,经过反复修改。很早就开始写,大概是六年以前吧,从99年到现在已经6年时间了。最早我们看到萧萍写“卜卜系列”就是《卜卜猫》,我看到以后蛮高兴的,因为萧萍的作品格外好,很抒情,文学性很强,比较华丽。但是从《卜卜猫》开始写的就比较朴素、童趣,从儿童角度来说很合乎儿童的本性,所以《卜卜猫》出来以后我觉得很高兴,我希望《卜卜猫》写成一个系列,通过一个童话写出来,更希望能写成一个《卜卜猫》的系列,就是浓缩,浓缩的爱弥尔是一个小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研究型的小说,我的意思是不是能把卜卜猫写成一个儿童级写成一个幻想的童话系列。后来因为萧萍也很忙,没有继续这样的童话创作。
但是,几年以后她写了一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开心卜卜》的书。我当时有点失望,因为我心目当中有一个童话系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开心卜卜》离童话比较远,这里面很注重写童趣带有创作的成分,需要在当中稍加改造,如果是创作的话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远,有点隔膜的。
又过了几年,萧萍出了一套浙江版的卜卜系列,从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写上去的,这是用故事的形式写上去的——用小故事的形式。还是从生活中不同的年龄趣味写出来,这里面没有明显创作的成分,但是又轻松又好看,又有童趣,也可以看到不同年龄的小学生,不同年龄的儿童在学校里面不同的故事,这都很有趣。当然这四本书是畅销的,也很好看,儿童很喜欢的。
但是从我来看,从文学角度来说还是有点值得推敲的,同样写童趣,如果跟早期的一个作家诺缩夫,他有本小说就叫《烧粥的故事》,就是讲烧粥的过程中有什么想法,其实也没有什么思想,就是非常好玩,尤其在我们小时候看的到现在肯定还记得,如果跟这样的作品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我现在还讲不出来,可能网友比我想的清楚。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很清楚,热闹的拍童话的时候陈丹燕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好像耳朵里面噼里啪啦都是乐器的声音。
刘绪源:陈丹燕当时有一个意见,很热闹,但是热闹了以后让你的心灵颤动一下的感觉比较少。那么这一点是不是也可以放到萧萍的书里面,放到这里面是不是也有这个感觉,如果能够再增加一点心灵,在热闹的中间心灵也能够颤动一下的内容,可能文学性更强一些,这是一点。
刘绪源:还有一点萧萍抓住比较普遍的童趣,不是从生活当中来的,其实用儿童文学的眼光来看,儿童还可以分的更细一点,我还记得一件事,茹志娟年轻的时候,接待一个苏联的大作家,很有名的作家,她就带着作家到幼儿园去参观。后来这个作家看了半天,他说你发现了吗?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他茹志娟两个人就分析,每个孩子在玩的时候不同的性格。如果在这样一种热闹、好玩、有趣的作品里面,可以增加一点让我们看了也可以颤动的感觉,还有一点增加儿童从小就有的性格上微妙的感觉,也可以加进来,这样离文学就更近了,这两方面我感觉萧萍还可以。
梅子涵:现在有不少的问题,是很多网友提的问题,有很多问题都问的很好的,萧萍就挑几个问题来回答吧。
网友:问萧萍一个问题,是什么触发你写童话的呢?
萧萍:我创作过一些童话,就是梅老师提到的,《开心卜卜》的系列,是关于小学生的成长故事,生活故事吧,准确来说不是童话,但是我自己也非常喜爱童话这个文体,我觉得童话可以让我们在世俗的生活当中有一种非常的感觉,因为当你沉浸在写作的快乐当中,当中很多的大自然,很多的树林,所有的森林,包括很微小的木头、椅子,都会看到它们的内心生命的话,你会觉得这个世界非常的神奇。我愿意用这样一种方式,把感觉到的神奇的东西展示出来,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作童话。
网友:卜卜是很可爱。我感觉萧萍的作品中的快乐因素,和梅老师的有些一脉相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师生的缘故?
萧萍:大家能这么理解的话,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梅老师很深的影响下写作,包括生活,梅老师是我成长当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人。当然我觉得我的那些作品还远远赶不上梅老师写作的那种水准,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
网友:读萧老师的一些散文或者小说,都有一种非常静谧的感觉,好像什么周围什么声音也没有了,您是怎么去协调繁杂的生活;和自己悠然的心绪?在创作中你受谁的影响比较大?
萧萍:谢谢这位网友对我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你所说的这种状态,是我小说创作和我整个人对小说理解的境界,我希望在繁杂和喧闹的时代留给自己内心一片安静的角落,我可以经常的去这个角落看一看,然后坐一坐,沉浸在这样属于我个人的氛围和音乐当中。如果这样一种角落的怡然自得可以传达给各位读者的话,那是我最高兴的事情。创作中我觉得有很多很多的作家还有朋友,我的师长都对我影响非常大,刚才说梅老师对我有很重要的影响。还有阅读安童生的童话作品,有很多师长对我的影响,比如说温墨,还有叶芝,我想他们都对我的影响非常非常大。在当代的中国儿童文坛上也有很多的朋友对我有很多的鼓励、帮助。我记得谁说过“创作”有时候写作是属于个人的事情,但是这样一个个人的事情,如果大家分享的话,会把这种快乐成为双倍,我愿意跟大家分享创作的快乐。
郁雨君:最早读萧萍的作品是《春天的浮雕》,她的创作给我的感觉简直是一下子把拔地而起进入长篇,那是一本抒情优雅细腻的青春的诗剧,我能感觉到,她动用了她当时为止的青春中所有动人的体验。
关于她的青春小说我还记得《微儿羊微儿羊》,当我还在摸索着通往小说写作中的指路牌的时候,萧萍已经很自如的动用技巧和感觉写出诗歌、散文、童话、评论,每一样她都能交很象样很出色的作品,如果儿童文学也像体操一样有跳马艺术体操单杠等很多个项目的话,那么萧萍就是一个全面型的选手,很少有全面型的选手,这取决于她的才气,取决于她学养的不断沉淀和积累。
我散点式的阅读印象中,萧萍前期的作品带有更多个人的气质,非常唯美非常的有感染力,似乎语言的感染力大于故事的感染力。那些作品总是很强烈的散发着她个性的气息。那是一种丝绒的感觉,精致的、微微的矜持的光芒。
郁雨君:可是她一直在变化,当我读到《开心卜卜》系列后,我移形换位的轻松自如。1997年的时候,我曾经把萧萍小说里的一句话抄写在我的一本漂亮的笔扉页上,那句话是“我一直是一个不看红灯绿灯走路的孩子。”
而这次她开始看红灯绿灯了,写作《开心卜卜》那样一套从构思到设计都有着非常精确的读者定位的童书。一到四册分别定位一到四年级,应该说,在儿童文学中,小学生文学的创作本来就有它特别的叙述的限制和难度。而这样一套原创文学原创书,每一本有明确的年级定位的童书,分别为一到四年级的孩子度身定做的,对作家而来,除了叙述的限制,更有故事的挑战,难度系数是在不断上升的,稍微力不从心。很容易就会使一个优秀创意高开低走。
郁雨君:读下来的感觉,萧萍的发挥是平稳的,从头掌控叙述的局面。
也正是这样,比之一般创作随意性的比较强的童书,是一套相当花工夫和心血的童书,我能感觉到萧萍用心的雕琢和精心的构思,难得雕琢后几乎痕迹全无。从语感到故事,都有一种非常自然的效果,而且我在套书里感受到了一种生动的故事的感染力。
郁雨君:在对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她不拔高不装腔,以自然平视又不失机智艺术的角度,生动妥贴呈现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世界。书里的每个角色都很生动、哪怕是过场的小人物,也能闪现自己的光彩。每一个情节的料都很足。小好玩小搞笑、小冲突、小苦恼、小伤感、小精细、小起伏,埋伏的到处都是,卜卜就在他们中间可爱而完整的生活着长大着。
梅子涵:萧萍的文学感觉是属于特别好的人,看到她最早的作品《一封信》的时候,我就感觉特别的好,我的感觉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有些作品中,萧萍还能把各种各样的感情都可以融合的很好,写儿童小说、写青春小说,写表现青少年记忆和感情的散文,包括写诗,比如说写给青少年读的那些诗和给那些小学生读的诗,这两种诗在诗歌的语言和表现艺术上面,其实都是有明显区别的,她往左往右都能写出不同的文学体裁,如果现在因为某种原因不写儿童文学了,就是写一般的文学体裁,她也是能够写得很好的人——属于这样的作家。这样一种把写作上的才能、文学上的感觉结合的很好的人是不多的,她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当中是比较少见的一个例子。所以她现在写的《卜卜》系列,刚才郁雨君讲的《卜卜》系列,这些作品和以前的作品有非常大非常大的不同,以前写的一些东西是很唯美,非常文学的,她以前写的小说、散文那是文学,我们一点都不冤枉的,那是文学。她就是写《卜卜》系列是写给小学生看的,讲的一些故事,成为故事,我觉得比较适合。
梅子涵:写法上都不一样,可是她在这种转换中就能一下子把这种给小学生读的故事,小学生那个年龄孩子的生活、那种生命的感觉,一下子就能够写的非常到位。所以,我现在如果说对她做一个评价的话,在九十年代以后的这些作家当中,如果说写儿童小说,写少年小说,那么我可以说萧萍是写的最好的几位作家之一。九十年代以后,写给青少年读的散文可以说她的散文是最好的几位作家之一。她现在写的给小学生读的,像卜卜的这些故事,把她放在整个中国的新时期,当代的儿童文学里面来说,写这个年龄的故事,我认为她也是写的最好的几位作家之一。我觉得这很难,非常难。所以她依靠的是什么呢?对于文学有种非常机灵的感觉,她把握的很好。
梅子涵:比如说我读她和《开心卜卜》,只有我能读到她受什么文学作品的影响,因为作者也会受到时间的影响,不可能凭空而来,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属于她自己的智慧,属于她自己机灵的很秀丽的想法,她的作品当中经常有这样的想法,我称为很机灵、很秀丽的小说,比如说《蓝袜子幼儿园》放在她的作品当中真的很秀丽,比如说她的这些作品我读到这些会有一种称为很开心的,很欣赏的感觉。她有这样的感觉,往左往右都把握的很好。因为中国的儿童文学现在比较缺少的是写给小学生读的作品,写给青少年读的很多了,就像萧萍前十年的时间都在写少年文学,我们现在的青少年文学作品已经很多了,尽管非常好的比较少。但是写给小学生的作品,这样的作家是很缺的,大家都不重视这一块,觉得这一块比较低,似乎不能显示自己的文学才华,这是非常大的误区。世界上最好的儿童文学,法国的、德国的、美国的、以前俄罗斯的,这些最好的儿童文学强国,他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包括二十年的文学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他们的文学作品常常是写给小学生的文学作品,那么这一部分在中国就非常缺。
梅子涵:现在萧萍就是这样来写作,而且一写说写到非常优秀的水准,我觉得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欣赏。
网友:说了这么多优点后,那有没有缺点呢?
梅子涵:总的来了也有一些不够的地方,我觉得还是跟速度有关,总的来说还是快的。因为你文学的感觉非常好,这种对于文学——萧萍也是属于非常敬重文学的人,但是时间太快的话,有一些防范不住的缺点还是会有的,总的来说还是很快的。我们就比如讲网上网友也提到的《小旅馆》是用了很长的时间,所以说像这种东西,她每做一篇单独的东西如果用更充裕的时间和精神来写的话,你就会发现她可以写的更丰富,每个都可以更丰富,而现在点急了。其中有一些地方开头和结束的整个一个东西是非常完整、非常巧妙的,是称之为有构思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故事来讲可以丰富一点,可以稍微再复杂一点,再可以有一些出乎意外的东西加一点,但是我觉得是不够的。因为有的人的缺点,因为她文学的才华不够,而有的人是因为他的时间匆忙,我认为她是属于后面的。这个不是说提醒她,也是提醒我,提醒我们很多其他的作家。虽然我们敬重文学,但是有的时候还是有点赶,一本一本的写,有的时候一年一本,有的时候一两本,是有这个问题存在的,不是说他没有这个才华,因为这个东西总是要花那么多的精神。这个东西要写成一篇作品总是要有时间的。等到你事后发现了它已经出来了。
我现在想《小淘气尼古拉》是不需要修改的,基本上是完美的,这跟它的时间有关,几十年写一个人物,跟我们两个月写一篇东西也就是两千多字,它每一篇都是完美的,饱满的,一个连续的东西,就像欧亨利的小说一样。这是我以前就想到的,里面有一些人物,有米高、汪多加、安妮这些人都不像正常的名字,有点刻意。我觉得比较妥当的做法就是在一群人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很跳的,觉得不像名字,其他的都像名字,这一点在一个幼儿园里面可以寻找到的,但是这一系列里面都是这种名字,都是这样出来的,就觉得就有点刻意了,很多人都是在这个名字上面有这种缺点,在一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的名字稍微有点刻意。
梅子涵:就像我写里拉,就里拉一个人是刻意的,其他的都是很平凡的名字,如果你是一系列的名字,米高、汪多加就很刻意的,这就感觉不真实了。觉得现在有很多女作家都是这样的,在取名字当中可以暴露一点女人气。
萧萍:确实也有这样的,梅老师说了以后我也感觉是这样的,写了以后在名字上会有一些刻意,在故事里面,会觉得作为故事有趣的一个成分,我觉得梅老师说的这番话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其实他说的真正是返璞归真,如果我们写一个真正生活中的小说,如果他的爸爸妈妈叫一个很奇怪的名字,就会把他打扮的很文学化的,如果他的妈妈就叫萧萍或者宝花,这就呈现出来生活的本性,可能境界更高,我想这是我以后要改进的。
梅子涵:像尼古拉就是法国小孩名字当中最普通的。
郁雨君:萧萍的作品定位细致,语感拿捏得恰如其分,萧萍牢牢抓住了孩子天真的生活逻辑和情感逻辑,充分润滑和奇妙了整个系列的作品,这些都使得《开心卜卜》的系列故事没有停留在一出谐剧上,同时每本书后附录的设计,要设计得浑然天成毫不做作,要设计得有趣好玩针对性,要设计得丰富多彩精采迭出,也许要比写真正的故事要难。箫萍也没有过于拘泥教育的目的,把讲述故事的本身和故事过后的互动学习这两者揉杂得相当不错。
郁雨君:而这双重的叙述和设计对写作者的天分和耐力都是一个很持久的考验。
当一部童书,贴近儿童的心灵,符合他们的喜好,吸引他们去看,是第一回合的成功,以欢快的方式教给他们真正的心灵鸡汤,营养孩子的心灵,则是一个作家最可以骄傲的成就。这方面萧萍用她很有写作难度系数的《开心卜卜》创作实验,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网友:一个人装老成容易,但是想要在年龄日渐增长之时仍然保持童心不易,那么要写给孩子的东西当然需要一个孩子的思维方式才能便于理解,那么这种思维方式如何拿捏?
萧萍:你所说的就是在年龄日渐增长的时候,仍然保持童心确实很不容易,同时这也是儿童文学对我来说永远的诱惑力和它的魅力所在,我觉得儿童文学真的是一个非常宽阔的天空,而且也非常深邃。如果你真正了解儿童文学,走进它的话,你会发现真的是天空中繁星点点,你会有一种沉醉在里面迷恋的感觉,对于我来说就是这样,就像前面一位网友说你是不是也会写别的文学,或者说坚持儿童文学,我觉得儿童文学在我心里最深也是最久远的一个梦,我会一直在心里做这个梦,而一直坚持它的写作。我觉得这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我的生命、呼吸都已经融入到其中了。而且,我觉得在儿童文学里面也找到一种返回自己童年或者说和很多的孩子们打通密码的一种通道。我觉得这种秘密的隧道就仿佛你通过一个海洋的隧道一样,你可以通过透明的玻璃去惊叹你看到外面的那种情景,真的是很浩渺的。一个人的童年就是涵盖了整个世界,所以我们才会有反璞归真呀,赤子童心这样一种词汇出现,我觉得这是人类的一种最高境界有一个作家曾经说过,儿童文学是从高到低的攀登,我真的是愿意一直这样攀登下去,沉醉期间,乐此不彼。
梅子涵:刚才我们对萧萍的作品,她的创作,包括对她文学的才华我们都做了评论,谈了自己的看法,尽管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把一个已经有十年写作历史的人全部都讲完,但是我们还是讲了一些我们想讲的话,包括她写作当中她的不足,需要去提高的,我们都谈论了。文学是一种很浪漫的文学,写作儿童文学是需要浪漫的精髓和真诚的态度。那么,同时,我们现在也发现中国儿童文学在特定的时期里面,也正在被一些利益、被一些商业的利头收买了。我想在这样的时代里包括萧萍,包括我都继续的把这种浪漫主义精神,真诚的写作精神来维护好。为中国儿童文学的未来,能够做一点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去做的事情,让更多的优秀儿童文学能够和世界的优秀儿童文学比肩的作品,能够渐渐的在未来的日子里面书写,这是我们的期望也是我们的任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