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蒋丽萍(2004年7月28日14:00——15:00)聊天实录

蒋丽萍:各位网上的朋友们,大家好,非常感谢关注这场网上聊天的朋友们,也非常感谢已经在网上提出问题和即将提出问题的朋友们,我希望今天能够跟大家进行一场坦诚的对话和交流。
网友:看你的照片,感觉是你的生活似乎充满沧桑,果真如此吗?
蒋丽萍:照片上的沧桑可能是你看到了我的白头发,这是因为没有染发的缘故,我的生活道路其实还算平坦。跟许多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一样,我下过乡,当过中学老师,后来当了八年的新闻记者,以后又当了四五年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从80年代末开始到现在是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应该说总的情况还是比较平坦的。
网友:不怕脏,不怕虫,不怕黑,不怕凶,那么你怕什么?比如怕领导?或者怕穷?或者怕孤独?
蒋丽萍:我也不怕领导,也不怕穷,因为我可以做最基本的工作,我可以做小学教师,我有证书,我还可以做体力活,吃饭应该是没问题的,孤独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状态,所以也谈不上怕,因为都不怕,有的时候就没有那种神经质,所以我的作品也没有那种气质,这也是我觉得比较可惜的。
网友:您在进入文学或剧本创作时是否有一种倾诉的激情,请问您是在什么状态下进入创作激情的,比如《世纪人生》等剧本我觉得也饱含了作者的一种情感在里面。对吗?
蒋丽萍:无论是做文学还是做剧本,我只要进入状态会有一种激情,这个状态就是我对任务产生深刻的理解和共鸣的时候激情就来了,象《世纪人生》中的董竹君,在采访过程中我了解了很多关于他的细节,这些细节都是非常触动我的,所以在写的时候就会有感情在里面。
网友:你这么多作品是与人合作的,那是否说明你很具有团队精神,或者叫奉献精神?写作是个人的事情,你和其他的作家怎么合作进行写作呢?
蒋丽萍:基本上我的合作的作品是影视作品,这很正常,因为影视作品通常会有很多人参与来做,另外,我也是一个比较好合作的人,我还和林伟平合作过传记,《民间的回声》,这是记叙新民报创办人陈铭德,邓季惺创办新民报的经历,因为我和林伟平都有在新民报长期工作的经历,我们又是夫妻,我们在这方面的合作还会继续下去,还会有几部传记出版,小说创作基本上是独立的,《女生妇人》是用了程俊英先生的自传资料,小说还是我独立完成的,文学作品本质上来说是强调个人特色。
网友:蒋老师:请问,童年的时光及体力劳动的经历对你的写作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蒋丽萍:我觉得在乡下度过的童年以及在上海棚户区度过的童年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与生俱来的平民意识,大概就是那个时候种下的种子,还有我这个人不怕脏,不怕虫子,不怕天黑,不怕凶的人,大概也是那个时候形成的。
网友:蒋老师:我看过您主持的电视节目口才和风采都很好,在作家和主持人的不同身份里您更喜欢哪一种?
蒋丽萍:作家和主持人相比较而言,作家的主动性更大,因此我更喜欢作家。
网友:我很喜欢你的作品《柳如是·柳叶悲风》在这以前曾看过安徽作家石兰的《寒柳·柳如是传》能否谈谈是什么激发您再创作这部小说的?在创作的过程中给您触动最深的是什么?
蒋丽萍:这本书是命题作文,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编辑王立翔拿了一大串古代女人的名单来,其中有武则天、孝庄皇太后、赛金花等,让我祧一个写,我说都一样我都不太熟悉,最后他就分了柳如是给我写,这部书写了有三四年时间,光看资料就看了将近两年,事实上写作的过程成了我学习晚明史的过程,我个人的收益不仅仅是做了一本书,柳如是的经历极为丰富,极富戏剧性,启承转合样样具备,小说出版后,我的朋友傅谨先生说,看了柳如是的经历,我觉得我们的一把年纪活在狗身上了,这是对我的小说的很大的肯定,我非常高兴,在创作过程中给我触动最深的是柳如是那种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和丰富多姿的才情,以及那个叫人莫衷一是的时代。
网友: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工作者看书是很多的,那么你认为那些古文典籍用看吗?好象现代人越来越不喜欢看这类书了。
蒋丽萍:我认为,无论是一个从事文学的工作者或者作为一般的人,古文典籍还是多看一些好,我把这类书归为“可以养人的书”。
网友:作为一名著名作家,您觉得您的哪一部作品最好?2.您觉得一位作家,应具有怎样的品质?3.怎样和您联系?
蒋丽萍:我的最好的作品还没有写出来,《柳如是》应该是比较满意的一部,传记《民间的回声》也应该算一部,一个作家的品质里比较重要的因素应该有敏感,对人世间一切事物的理解,对时代的责任感,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能够孤独地工作的能力,通过文学会馆和我联系。
网友:你少年时代的梦想是当作家吗?我写一些短的散文可以,但一接触小说之类就写不下去了,请问这是技巧还是笔法或跟水平有关系吗?
蒋丽萍:小学三年纪的作文我的理想是当拖拉机手,当作家是后来的想法,散文和小说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善于虚构,可能小说就比较方便一些。
网友:蒋老师:听说您家的房子装修风格都是仿柳如是的古意优雅,这么说来您很欣赏柳如是,所以才会写她,对吗?您在对柳如是漫长的考证和书写中感悟最深的是什么?我也很喜欢柳如是,气节和爱国上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蒋丽萍:我家的房子不是仿柳如是,很一般的装修,欣赏柳如是是写了她才欣赏,在写作过程中逐步加深对她的了解,在考证和书写中,感悟最深的是个人对于时代的无奈,喜欢柳如是更觉得要让自己的生活丰富一些。
网友:如果写作时候陷于停顿,您是用什么方法重新整理思绪,继续创作的呢?是种花浇水和听评弹吗?好像这两种您都很喜欢的,是吗?
蒋丽萍:这位朋友似乎对我蛮熟悉的,的确,最近几年我热衷于种花和听评弹,但是写作时间是保证的,倘若在写作时间里陷于停顿,我会坐在那里冥思苦想,直到想通为止。
网友:蒋老师:这一段时间关于“80年”后的争议很热,对于“少年作家”和“美女作家”有何感想?能谈谈您的看法吗?
蒋丽萍:这两类作家我接触的都不多,我觉得说到根子上,作家只和作品有关系,跟年龄、相貌关系不大。
网友:如果某个想成为文学著名作家而暂时无法实现的,请问,需要哪些努力?您有经验吗?
蒋丽萍:只有努力写出好作品,这是我的经验,但是你也许会说这个经验不太管用,是不是还要加上抄作,包装,作秀等等,对我来说,著名不著名不重要,写作的过程倒是充满了乐趣。
网友:你好!蒋丽萍作家!我是四川的一名学生,我想考中文系,但写文章不是太好,想问问你有撒办法??谢谢!
蒋丽萍:要把文章写好,第一要多看经典,第二要不断的练,没有别的高招。
网友:作为一个作家,你找了一个当记者的丈夫,你觉得当记者的丈夫可以给当作家的妻子带来许多互补吗?
蒋丽萍:的确是可以互补,我坐在家里,我的朋友说,你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坐在家里,因为你的丈夫每天给你带来外面的信息,我觉得我跟我丈夫的互补还不仅仅表现在这个方面,我们对于很多事情都有比较一致的兴趣和看法,但是他细致内敛,我粗放外向,我们非常不一样,但能够一起做很多事情,包括写书。
蒋丽萍:谢谢大家参与这次聊天,希望我们将来还有机会这样交流,我也愿意以更好的作品来回应读者对我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