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2003年6月25日下午14:00——15:00著名作家马原做客东方网嘉宾聊天室,网谈“文学创作的风格与趋势”,欢迎广大网友踊跃参与。
马原:网友朋友谢谢你们在这时间和我在这里约会,我尽可能利用时间回答一点你们关心的话题。谢谢你们!
网友:残雪把她的创作称为“黑暗中灵魂的舞蹈”,您认为在创作中是上帝在握着您的笔吗?还是绝望中的反抗与虚无中的超越?
马原:残雪的小说是真正黑暗中灵魂的舞蹈,我想我的不是。我愿意认同你的话,我写的最好的时候确实是有一种非我的意志在抓住我的手,使我的笔在稿纸上划动。这对小说家是一种狂喜,我不懂你为什么会说是绝望的反抗与虚无中的超越?
网友:我最想问的一个问题是:理论界所说的,也是现在小说界公认的,你当初对中国小说传统写法的颠覆,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还是一种无意之中的巧合?如若是有意识的话,你当初的动因依据是哪些呢?或者说你是如何有了这天才般地发现的呢?能说一下你的具体通讯地址吗?你觉得现在中国小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发展趋势怎么样?有预见性的意见吗?急需做的又是什么?这么多问题当然希望你能一一作答,谁叫你设圈套呢!!
马原:我想是一种巧合吧,无意而为之。我只是想对小说的方式有一点属于我个人的突破,也许我做到了。没有哪一个作家该去回答中国小说的致命弱点是什么这样一个话题,小说的发展趋势应该是越来越好看吧。周星驰的电影给我一点启示,观众(读者)不需要深刻。
网友:您如何看待哲学与文学的关系,在中国,纯叙事性的作品被认为低于哲理性的作品,您对此有何看法?在文学作品中,“文以载道”与“寓教于乐”哪个更重要?"古典因素(传统因素)”与“现代意识”哪个更重要?
马原:可能我是个小说家,我个人更倾向寓教于乐,我觉得好看是小说的第一要义。至于它背后有作者多大的抱负,多高深的思想马原:可能我是个小说家,我个人更倾向寓教于乐,我觉得好看是小说的第一要义。至于它背后有作者多大的抱负,多高深的思想,我想大多数读者也许并不真的有兴趣知道。至于现代意识或其他什么意识,我觉得完全可以不必考虑它。,我想大多数读者也许并不真的有兴趣知道。至于现代意识或其他什么意识,我觉得完全可以不必考虑它。
网友:现在贾平凹也到西北的某所大学里做客座教授去了。再加上格非,还有你,甚至王安忆女士也曾在复旦的讲坛上讲了一学年的课,请问为什么这么多的作家都选择了校园?从你的角度来说,校园究竟意味者什么呢?
马原:校园在今天这个纷乱的世界上有一点像世外桃园,只有在这里一个刻板无趣的小说家的胡言乱语才会被那些渴望求知的学子们耐心的倾听。离开校园,小说家的这些胡说八道也许没有谁会感兴趣。
网友:我知道你是个好作家,但是你的书写得很坏。你有很多书是模仿海明威的风格,可以这样说吗?
马原:终于看到一个骂我的网友了,很高兴认识你。想知道你看过我什么书?模仿海明威?此话从何谈起啊?愿闻高论。
网友:您好马原先生,我是烟台师范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我们正在学你的作品《冈底斯的诱惑》,可是我很难读懂您的作品,我想知道您是如何写作这篇作品的,另外,我还想知道怎样能成为一个作家或者是如何才能发表作品。我希望您不要用灵感、激情等词语来回答,我还想知道您如何看待一些作家加入他国过籍,比如高行健。希望您能正面回答。谢谢!
马原:《冈底斯的诱惑》是几个小故事贴合到一起的,其中关于顿珠和顿月的故事大概完成于一年以前,我不知道你读它障碍在什么地方,我到西藏以后陆陆续续积累了一些很强烈的观感,我把它们还原成故事,写故事一直是我的拿手好戏。要想当小说家,我想唯一的途径就是多看小说。我想不通当小说家有什么必要改变国籍,也许它能对你得奖有帮助?
网友:我的问题比较多,呵呵。和80年代不同,事实上现在的很多年轻读者已经不知道马原了。事实上,马原已经基本上停止了小说创作。你能告诉我,你现在的生活和20年前有什么不同吗?校园给你带来了什么?在讲台上的感觉好不好?有哪些片段还留在你的印象中?为何选择一个偏重理工科的大学?是你选择了大学还是大学选择了你?
马原:今天的马原,一个主要社会身份就是老师了,小说家马原早已是故人往事。我不是说我以后没有小说了,即使有了,那也是马老师的一份副业。我喜欢大学,首先喜欢校园的那种环境和氛围,也喜欢聚徒教授的美妙想象,但是很不幸,我所在的学校文科是新设立的,我没有研究生可带,只能给一百几十个学生上大课,而这对我当老师的幻想是个很大的打击。
网友:读您的作品,即使是现在读您当年的作品,仍然觉得很有意思,甚至仍有被您牵着走进您设置的思想迷宫时所产生的惶惑,自以为终于可以找到迷宫的出口了,结果还是让您说:错也!您挥挥手笑着转身离开,却留下读者自个儿一边发呆去了。有人说您是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事圈套”.您觉得呢?
马原:你这么说我觉得很幸运,因为被称为迷宫小说作家的都是那些伟大的人物,比如克里斯蒂,比如卡夫卡,比如博尔赫斯。其实一个出色的小说家很像一个出色的建筑师,他的作品一定具有某种建筑特质,而一座好的建筑必定是一个佳构,一座迷宫,它一定不会让走进它的人最终只落下一个不过如此的印象。
网友:我认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好的作家有四位:北岛、残雪、贾平凹和您,能否评价一下另三位作家的创作风格,您更欣赏哪种风格?
马原:很高兴你喜欢的作家当中有我,另外三个作家都是朋友,也许残雪和我属于相近类型的作家,相比之下,北岛和贾平凹是影响更广泛的那一类作家。北岛是我二十多年的挚友,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在八十年代,中国许多普通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北岛的诗句,在这一点上北岛是幸运的,他有一点像十九世纪廿世纪之交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点像前苏联诗人马雅克夫斯基,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幸运的诗人,他拥有那么多读者,真叫人羡慕。贾平凹是中国当代小说家中少数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作家,他是大陆小说作家中被阅读最多的,我特别推崇他的《废都》,我知道这本书被很多人骂,说它下流,说它低级趣味,这么说下去喜欢《废都》的马原大概也是下流和低级趣味的,我想那是一本了不起的书,我们这个时代一百年以后还会被一读再读的小说大概没有几本,《废都》一定是其中之一,它写透了文人这个阶层的无聊,它是一本诠释无聊的百科全书。由其让我羡慕的贾平凹写了那么多那看的小说,有那么多中国人知道他喜欢他,他是一个幸福的小说家。
网友:马原先生,你觉得自己的“先锋派”的创作探索是已经达到了光辉顶点,取得了胜利?还是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无奈地回归于传统?或者说是说探索不过刚刚开始,然而存在深刻的危机?
马原:先锋这个字眼只是表示某种走在前边的态势,我想每个时代都应该有自己的先锋文学,有自己的突破,有自己的创新。哪里有一个作家哪说他的突破创新就是顶点,就是光辉的。先锋当然不会穷途末路,不可以说探索刚刚开始,小说之所以有今天,他是古往今来的小说家们探索的结果。危机是永远都在那里的,人类的生存没有一天离开过危机,小说当然不可能例外,有时候也许危机就是向前的动力,它压迫你。
网友:有一种说法:“先锋派”远离现实确实有非常复杂的原因。然而,他们并不是真正远离现实生活——这当然不可能,他们就生活于其中,从根本上说它们的问题在于他们并没有抓住现实的真谛。你觉得这样的评价对你合适吗?
马原:不要说先锋文学没有抓住现实的真谛,其实没有什么文学一定抓住了什么真谛。现在想不起来当初我写小说的时候根本没有一个所谓的先锋理念,根本不知道我写的就是先锋小说,我想其他所谓先锋作家们,他们的情形应该是跟我一样的。还有我一直不以为文学的价值取向一定要与现实相联系,不管怎么说,我们受现实主义的害已经太久太深了,文学应该还有别的意义,那也就是先锋小说的意义吧。
网友:能不能用后先锋时期来称呼现而今的文学,在以先锋文学冲破文学桎梏后的今天,文学是不是真正能健康发展了,还是摆脱不了转型时期的浮躁的心理,那么这个时期需要多久,又要以什么为标志结束这个时期?谢谢。
马原:怎么称呼一个时代的文学是文学史家的事情,小说家应该没有发言权。先锋文学至所以能够诞生和发展,根本不是为了使文学健康发展,而是文学走入困境之后,一种无奈的选择。其实在先锋文学诞生之初,作家们已经觉到了危机,但是那时候多数人还不能够自觉的尝试去战胜危机。先锋文学从本质上说是对自身困境的突围,它不是一场皆大欢喜的游戏。
网友:你现在还认为要做一个好作家的话,看书必需从古典主义开始打基础吗?有位作家说:看一千本杂志不如看一本经典作品。你怎样看这句话的?你看书做笔记吗?看书一般以怎么样速度去进行?你觉得现在的好小说原则与你以前所认为的有什么不同吗,还是依旧?我很担心你说的小说将死亡这句话,你能在此再解释一下你的观点吗?西藏情节真的对你有这么大影响吗,导致你写不出好小说来,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不会是中了西藏圈套吧
马原:我一直提倡看书要读经典,要看死人的书,因为它经过时间淘洗,不用我们自己浪费时间去判断、筛选,这也是我开《阅读大师》这门课的缘起。很多人都问过我类似的问题,一个先锋小说家也会是一个古典主义者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不说创作,单从阅读上说,我读古典精典作品与现代主义作品的比例大约是4:1,我还是把最多的时间留给了精典。我的确以为小说已经进入了它漫长的死亡期,因为它所依赖的纸媒将逐渐从我们生活中消失,无论如何小说是不适合在电脑屏幕上阅读的一种文体,读小说需要有闲适的心境,需要有时间,需要有冬天温暖的阳光,也需要一只躺椅和一杯热茶,而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那个时代的景象了。
网友:作为铁路工人的儿子,您认为工程师父亲给您的文学启蒙在哪里?您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我现在是一名铁路工程师,我很希望通过您了解一个老工程师过去和现在的感想.一个盼望着入党的人一生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这里面已经有很多的故事.除了祝福老人外,我想从更多的层面了解老人和马原先生创作的关系?我的邮箱请联系dai66@vip.sina.com
马原:我爸爸是铁路工程师,妈妈是铁路职员,我自己也曾经是铁路工人。爸爸已经去世了,他对我的人生影响是最大的,他是电信工程师,我经常会把我的职业和他的职业比较,当年他面对的是电路板,今天我面对的是稿纸,我经常说我的工作就象我爸爸的工作一样,需要你非常细致。我要说,小说是一个词一个字这样写出来的,一笔一划写出来的,一个好的小说家一定是一个像电信工程师一样细致的人。
马原:非常抱歉,今天的回答慢是因为我忘了戴眼镜,读屏很吃力,不好意思,让诸位久等了。有机会通过网站回答你们这些问题,如何?
主持人谢谢嘉宾,谢谢各位网友,本场聊天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