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书友沙龙  
    书友沙龙
 
育儿专题
 
2006年5月22日 12:18
 

  本期选取一组书友探讨子女教育、相处的文章。   

  儿子  

  儿子自小是母亲帮着一起带大的,十四个月才学会走路,两岁时还不太会讲话。到上幼儿园的时候,由于工作忙,我与他相处和沟通的时间很少。

  与幼儿园的其他孩子相比,儿子的身子显得瘦弱单薄,性格却更天真又顽皮无羁。刚入园那会,他根本不懂守规矩,上课经常在教室里无故走动,下课与小朋友为争夺玩具打闹,有好几次还把小朋友给弄伤了。在认知上他好像也比同龄的孩子要迟缓,“1、2、3、4”前后教了一个多月都没教会,儿歌往往今天教了,明天又忘了。开家长会时,老师见着我就说:“啊呀,张越的妈妈,你们张越怎么办呢?”对此,我很着急,回家冲着儿子一顿教训,看着儿子委屈又略带倔强的模样,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了一股莫名的酸楚,其实这一切不能怪孩子,怪也只能怪我对他关心太少,平时往往是工作忙了或是心情不好了,就不搭理他了。我开始自责反省。

  那以后,我试着接近他,和他一起玩游戏、搭积木、放风筝,几次下来,他很听我话,对我特别信赖,我就趁着这个当口,不失时机地教他与人相处的道理和他感兴趣的生活和自然常识。比如:经常带他到公园和小朋友一起踢球,玩的过程中告诉他要互相谦让;看到马路上迎面开来的车,指着车牌教他上面的号码,没几天,他就识数了;告诉他天上的月亮为什么会跟着我们跑?冬天早晨的窗户上为什么又一层水汽,像在出汗?儿子学得很认真,进步也很快,没多久,就从幼儿园拿了“红五星”回来,我不断地鼓励他,让他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最近,幼儿园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到东方绿洲游玩,我带着他进了“勇敢者走的道路”,这档游戏其实适合于少儿或大人,但儿子一点也不害怕,一个劲地往前闯。走在由木桩搭成的独木桥上,我胆颤心惊,跟儿子说,咱们回去吧,可儿子却说:“不要,我是勇敢者,要坚持到底!”再回头望望,身后已跟了一大群人,根本回不去了,只能往前走,这一路啊,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害怕儿子或者是我一不小心栽倒,令人欣喜的是,我们最终战胜了困难和自我,通过了勇敢者之路,我激动地对儿子说:“张越最勇敢,比妈妈还勇敢!以后我们碰到任何困难都不怕了。”

  是的,我在儿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上海航天局第805研究所邵琼)   

  儿子的学习和爱好  

  每次带着儿子出去,碰到相熟的同事,都会说“啊,已经这么大了一晃儿子已经两岁了,而这两年来,个中滋味却只有做父母的才能体会。

  儿子的头很大,看到儿子的人都会说“头大,脑子多,聪明”。而且儿子的额头很高、很宽,朋友玩笑说这是科学家的头型。尽管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这样的好话却还是很能满足我的虚荣心,并符合我对儿子的期望。

  其实儿子的学习在娘胎中就已经开始,那时候,我每天会放一些胎教音乐或儿歌给儿子听,出生后也从未间断。但随着儿子的渐渐长大,儿子对学习逐步有了自己的主见。现在儿子的最爱是“天线宝宝”、“蓝猫”、“小熊维尼”,只有他们才能使儿子静静地坐下来。或许是小时候灌输有了些许作用,儿子对儿歌也颇感兴趣,只要讲两遍他便可以跟你接。儿子最喜欢的儿歌是“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袋里装着两只蛋,送给月亮做早饭”,而在儿子的嘴里唱出来便是“袋里装着两只小蛋蛋”,颇有童趣。儿子也喜欢看电视中各种各样大人小孩的唱歌,每次看到人家唱歌,自己便也跃跃欲试,到处找“马桶、马桶”(其实是“话筒”),而唱的永远是那句“小猫咪,别淘气”。

  儿子除了唱歌的爱好,还有一大爱好,这个爱好因为太招眼,所以在我们居住的新村的邻居几乎都知道,那就是乘车。超市门口的摇摆车、贸中广场的小火车、自动“摩托车”、三轮车、6线、7线、9线,一直到金山大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看到金山大众就猛招手,嘴里还喊着“打的、打的”,并知道了乘7线、9线能去纬零路、百货店、贸中,到了百货店有电梯,电梯下还有“克里斯汀”蛋糕,麦当劳叔叔家里还有滑滑梯,大海边有蝴蝶风筝……儿子对石化的旅游线路和“景点”已经了然于心。

  儿子的出生给全家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关于儿子的趣事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撷取一些,或许能得到一些年轻爸爸妈妈的共鸣。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热电总厂沈明红)   

  读书让我和女儿共同成长   

  90年代初,我独自带着女儿从郊县来到上海,上海包容了我,可生存的压力却无处不在。那走千家、串万户的推销生涯不知让我流了多少痛苦和欢乐的泪水。在艰苦的岁月里,女儿一天天长大,她走进了书的世界,她变成了一个“小书虫”,《简爱》、《海伦·凯勒》、《阿爸教我学科技》是她最亲密的朋友。她问出的一些问题常常让我招架不住,每当这个时候,她就会噘起小嘴,一本正经地教育我:“妈妈,上个星期刚‘传授’给你的知识,你又回答不出来了。”那未经雕琢的童言让妈妈感到惊喜,更让妈妈感到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女儿共同成长是多么地重要!

  作家萧伯纳告诉我:“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要把它燃烧得光明灿烂,交给我们的下一代。”我是母亲,我要把美丽、智慧、仁爱的火种传递给我的孩子。我对女儿说:“上海在一天天长高,你也在一天天长大,妈妈只有不断学习,天天向上,才能做一个好市民,好妈妈。”于是,我学财务,学办公自动化,还参加自学考试,我要把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传递给女儿。没有特别的专长,没有呼风唤雨的背景,甚至没有扶持和怜惜,是读书鼓起我生命的热情和生存的信心,是读书让我融入了上海。后来我在女儿的作文里看到这样一段文字:“午夜,我睁开双眼,看见妈妈用手臂枕着疲倦的头睡在书桌上,我不叫醒她,我在心里对她说:妈妈,您知道吗,妞妞在看着您呢,您灯光下读书的背影已经定格在我的心中,我为有这样平凡而又好学的妈妈感到骄傲!”读书让我的小天使张开了翅膀。她的演讲、作文都在闸北区获了奖。

  读书让我和女儿共同成长。三年来,我没有上过一次辅导课,完全凭自学完成了国家规定的十四门大专课程。每次我收到自考成绩单时,女儿总是不让我打开,她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她跪在沙发上,她闭上眼睛,她合上小手,她要为她的妈妈祈祷:“我的妈妈很努力的,让妈妈通过吧!……,妈妈一定会通过的!”……当我牵着女儿的小手来到华东师范大学,领取我的大专文凭时,我已过了四十一岁的生日。我又惭愧又激动,心头不禁涌起诗人泰戈尔美丽的诗句:“小草啊,你的进步虽小,但是你却拥有足下的土地。”

  现在我已经是一个法律专业的本科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女儿也已是一个初中生了。我们常常一起读书和交流,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我们遨游世界。   

  (虹口区市容管理局周燕萍)  

  儿行千里母担忧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在于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团团圆圆,这是我对生活的理解。然而,人是社会的人,家庭只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人终究要听从社会的选择和安排。

  一年一度的夏季高考之后,我经常看着儿子,想着心事。俗话说:儿子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肉,我既盼望儿子能考上大学,又期盼能够留在自己的身边。然而这种心情一直伴随着我,直到儿子收到录取通知单,高高兴兴地到自己喜欢的南京大学读书,我的这种担忧没有释放过。但我必须尊重他的选择,毕竟路要靠他自己走。儿子是我一手带大的,从没离开过。近20年的岁月,我与儿子朝夕相处,对儿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非常清楚,儿子的喜好、秉性、为人受我的影响很大。

  我深知鸟和巢的自然法则。现在我担忧儿子能不能吃饱?会不会洗衣服?娇贵的身体是否承受得了军训?——其实担忧是多余的,因为鸟为了生存必须学会飞翔。

  明知在自然法则面前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可无限的牵挂总是伴随着我度过一天又一天,我看着枝繁叶茂的大树,想着树的茂盛是因为有枝的分叉,儿子长大了,应该自己分枝开叶,这也是规律。然而,一个女人,一个母亲,最割舍不下的还是儿子。  

  (上海吴淞水厂代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