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工人文化宫书评组书友的一些短评——
《青狐》作者:王蒙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月
王蒙画青狐,风姿万种、才情百态,亦幻亦真、活灵活现,他笔下的主人公卢倩姑是一位向往自由、追求爱情而不得的女子,在别人的白眼和流言中度过了青年时代,后来,即使赶上了中国思想解放的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好日子,在她勇闯文坛,成为作家新秀后,她仍旧得不到爱情,最终变成了青狐—令人哭笑不得、爱恨交加、褒贬莫名,心痒难挠的青狐,作者从一个绝妙的角度,对女性、爱情以及革命、民主、权力等等,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解读,笔触穿透力强,言语犀利,还用上了男性小说家赖以吸引读者看下去的看家本领,全书充溢着独树一帜的冷面杀手般的格调,启迪人悟出人生的哲理。
黄浦区工人文化宫书评组王溢珍
《做事不能“太本分”》吕叔春编著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
该书对传统的做事要本分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做事不能太本分,并从做事找技巧、有目标、要灵活、讲效率、会求人、胆要大、分轻重、有信心、抓机会、有分寸十个方面,分析了如何改变做事太本分的方法,还列举多种常见的本分呆板做事的习惯,帮助大家改变自己走向成功;该书文笔流畅、事例生动、富有创意,摆脱了呆板、枯燥无味的说教,是一本值得一读并从中受益的好书。
黄浦区工人文化宫书评组胡苗飞
《华都》作者:叶辛上海人民出版社
历史沧桑的凝重,现今纷乱的轻浮,可惜了一部百年华都史。
黄浦区工人文化宫书评组周雅芬
《大学有问题》
真材实料,真凭实据,而今的大学确有问题,有人提总比没人提好,此书所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从而使大学逐步完善,也是民心所盼。
黄浦区工人文化宫书评组张荣龙
宜将“记忆”当史读
——漫评余秋雨的《借我一生》
余秋雨先生将新作《借我一生》冠以“记忆文学”,并称系自己的封笔之作。虽然“记忆”纯属个—人,但既然见诸文字、印成书籍出版,“讯忆”就打上公开的烙印,具有了社会的意义。我认为,读者从《借我一生》中不仅能够知道作者个人记忆了什么,更能够从中读到相关的历史,从而引发出自己的回忆、思考、感叹,这就是它的社会意义所在。
首先,从作者对个人经历、家庭变迁、亲人生死、旁人言行的描述中,我读到了中国现代近60年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历史,尤其是作者那年轻时就投身革命的叔叔余志士、共产党员的父亲余学文、在解放初期的土改中被划为“破产地主”的外公朱承海,3人的遭遇和结局。简直就是那——段政治运动斗争史的缩影——斗争的重点逐步从敌对阶级转向党内、转向身边的同志。
其次,从《借我—生》中,我读到了中国现代变化社会中人的心理记录,这些记录是个人的、群体的,更是民族的。而变化社会中人们的心理表现,本质上是一定文化的反映。一个人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尤其是幼年时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不只是学校的教育,主要是受所处环境影响的社会教育和以尊亲属身体力行为主的家庭教育),以及在这特定文化教育下形成的性格、心理和理想、是非观念、价值取向(虽然当时还处于萌芽状态)等,会影响人的一生,甚至左右人生命的轨迹。而正是千千万万的个人,组成了我们的民族、社会;而千千万万的个人的心理、文化,反映了我们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
再次,因为《借我—生》是“记忆文学”,其中融入了作者的认知、心理、判断、取舍等主观因素,所以,从中我还读到了作者个人的心路。
最后,谈谈《借我—生》的不足。从细节上说,作者在行文中,较少明确有关事件发生的时间;对其毕业后留校任教等,交代不明。从立意上讲,作者在后半部对近期的“大批判’’所作的议论多了,显的立意不高,其对历史的观照反而不如前半部,即第一、二卷。这可能也是作者在写作该书时的心路实录吧!
黄浦区工人文化宫书评组彭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