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的时代更需要注重细节。日前,徐汇区人民检察院诸位检察官,深感司法工作无小事,认真拜读《细节决定成败》,结合本职工作,写了心得体会,汇编成册——《感悟细节》。现在我们经徐汇区检察院工会同意,选取了五篇文章刊登在我们网页上。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引人注目的响亮书名,使人为之一振。有人可能不以为然,也有人可能认为是小题大做,说过了头。而我却认为,这是一本适时而出的好书,作者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当前普遍存在而又被忽视的大问题。书中剖析了大量中外正反两方面的案件,对成功者的经验进行了集中概括,对受挫者的教训进行了深刻归纳。作者的分析是客观的,结论是实在的。读完该书应该能够引起我们对细节问题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少有的热气腾腾、欣欣向荣的局面。这种形势为个人才能的施展搭建了舞台,使不少人走向辉煌。同时,这又激发了不少人对成功的憧憬,为此去开拓、去拼搏。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也引发了一些人一心只想做“大事”,幻想一夜成功、名扬四海。浮躁的心态,已成了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事实上,能够做成“大事”,形成包气候者只是少数,而这少数人中的多数又都是从简单的、具体的、琐碎的、单调的“小事”中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把“小事”做好,把好事做大,是他们成就“大事”的基础和秘诀。
“细节”一词,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因其细小,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它。往往因时间、精力有限而顾不上细节,更有一些人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而对细节不屑一顾。其实,应该科学地、辩证地看待细节同整体、同大事、同战略决策的关系。不要只看到其细小、不足道的一面,更要看到种种大事都依细节而存在。因为任何整体都是由具体的小事构成的,任何战略决策都是对种种情况分析研究的结果。它们无一不是建立在细节之上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忘记这一点。
作者为我们指出,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失败,就其决策失误来说是由于对细节的调研分析不到位造成的。作者更为我们详细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历尽风雨而长盛不衰,而有的企业却只能红火一时轰然倒下。
重要的原因是对细节的态度和处理存在着根本的不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细节是管理是否到位的标志。管理不到位的企业很难成为成功的企业,更难以根基牢固。当前,忽视细节,管理不到位是不少企业的通病。对此,作者指出: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下够功夫,才能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基业长青。在企业基本战略抉择成形以后,决定企业成败的就是“细节管理”。
在高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伴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一个要求精细化管理的时代已经到来。细节成为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有力表现形式。企业只有细致入微地审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注意细节、精益求精才能让产品或服务日臻完善在竞争中取胜。同样,如何处理好细节,从企业领导方面看,是领导能力与水平的艺术体现;从企业作风上看,是企业认真负责精神的体现;从企业发展上看,是企业实现目标的途径。强势企业都是在细节的比拼上下了大功夫的。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有一句名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他就是凭着这种做好每一件小事的执着,从细化管理入手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著名的家电企业。人们都知道瑞士手表靠精工细活享誉天下,德国人的严谨细致作风更是广为流传。像日本人当年推断出我国大庆油田的情况、肯德基决定在华投资设店等,这些都是基于对细节的决断。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正是这种细心、细致、细工细活,才导致了正确的决策,才造成了细巧的产品。也正是由于这种细小的差别,才是高精尖产品和高水准服务的独到之处。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善待细节,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周戎)
用心做
细节,是事物的组成部分,是“细小”的部分,是不那么引人注目的环节。细节本身可能也是一个事物,也有它的细节。而有些细节只是一种现象,更显得微不足道。不过,通过它,人们可以去观察了解事物的本质。
我们说细节是事物中细小的部分,并不是说它不重要。相反,有时它具有致命的重要性。
《细节决定成败》中罗列的所有例子,已经证明了一个事实:现实社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关注你所从事的“事”的细节,做好每一件具体的事。
其实,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精细的民族。你看那些精雕细刻的出土文物,精美绝伦;雕梁画栋的皇宫殿宇,更是美轮美奂。中国的老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万里长堤溃于蚁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防微杜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都是强调细节之于成功的重要。
只可惜,曾几何时,人们变得不那么重视“细节”了。心情的浮躁,使人们失去了那份耐心,冷漠蚀刻着人们的执著心。
那么,怎样才能把“细节”做好呢?我认为,我们基层的机关干部其实不必寻求深奥的方法,只三个字,做到就好。这三个字是:用心做。
用心做事,要做到:心到,眼到,手到。
心到:首先要有做好任何事情的愿望,要有那份自觉。
具有责任感的人,拥有那份自觉和自信,做事勤快,认真细致,热情周到。我就是喜欢同做什么事情都起劲投入的人一起干活。
懒惰之人做事马虎,冷漠之人做事敷衍,私心重的人做事勉强。还有一种昏昏然的人,“混”字当头,做事得过且过。这几种人,他们的心不会到。别指望他们会去关注什么细节。
眼到:我们知道,细节是容易被忽视的。所以必须善于观察,去发现做的对象。走廊地上的废纸烟蒂,有人拾起来,有人视而不见,昂首而过。这种视而不见,就是眼没到。
上班,要做有心人,眼里要有活。眼里没活,很多机会就错失了,谈何创新,拿什么去争先?
办案,更要睁大了眼睛。那些细枝末节、蛛丝马迹的东西,说不定就成了破案的关键。
手到:就是“做”了。要把“细节”做好,光想到了看到了还不够,要紧的是做好,做到位。
常言道:说说容易做做难。真是这样。把“细节”做好,是要花力气的,是要花时间的。要舍得花时间,舍得用力气。否则一切都是空话。日本的清洁工,说每天擦六次就擦六次不含糊,值得学。
动手的过程,也是动脑的过程。凡事要用脑子去思索。地铁一号线建成在先,二号线在后,二号线的设计人员,为什么不想想一号线的那三级台阶呢?
还要具备精湛的手艺。规划了一件事,不会做,白搭;会做,做不精、做不细,效果就打了折扣。所以就要学习,所以就要提高业务能力。
在机关里做事,按规矩办,也是做好“细节”的一个必须。麦当劳的操作规程,保证了麦当劳长盛不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本院、上级的各项规章制度被全面、严格地遵守,为完成好各项检察业务提供可靠保证。例如我们有《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如果每个部门每个人都照着办,领导就不用每星期忙着查卫生了。那真是一件理想的事情。
用心做好那些看似细微的事,为检察事业出了力,也提升了自我。往大里说,中国人都如此,中国就真正发达了。
用心把每件小事做好,成就大事业。
用心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完美,就是伟大。
(徐汇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科邵今)
我看细节
——读《细节决定成败》有感
许多人都在这个世界上寻找成功的方法,也有人的确得了经验,于是反复琢磨,编了书、也成了章,终于编辑成册,成就了别人的理想。看书者以为得了真经,继续反复琢磨,在套路里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但方向不能完全,成功与否更是未知。感慨一番后,责怪作者是骗子,给了“假经”。其实作者确有真经,只是这真经是流落在字里行间的空隙里,没有轻易告诉你。近日被推荐阅读《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它本身是一本真经,并且还告诉了你其他宝典里真经的所在:取其浓缩后的精神、并且加以配之必要的关节,摸索“细节”必有成功之道。
识大体者固然很多,宏观掌握也自有一套,真的成功的却屈指可数。反省的精力其实用得不少,扼腕痛惜时其实也早有所悟,或是一件衣服没有得体,或是一个环节被无辜地轻易忽略,又或许是根本以为干得恰如其分、不以其为然。而让这些醒悟从自己的行动中隐去,本身就又是一个细节。能够认识细节,能够控制细节,能够融入细节,才是首先可取。
但所谓细节又不是“鸡毛蒜皮”。就象王检在他的读后感中所道,能够注意到走廊花盆中的烟头,是一个细节上的注意,能折射一个人的干劲,但人人为了成为瞩目,个个注意烟头,这行动便可笑了。细节不是一个零碎,它是一个零件,它不是放屁之前脱裤子,而是开车驾驶要记得系上安全带。
常听说夸奖一个人,会称其为“有素养”。太笼统的概念,不能在心里勾画出这样一个人的形象。高大?或者很帅气?其实大概都不是,一定是张普通的脸,他在成就素养的路途上,也定是没有处心积虑、小心眼地寻找机会在方方面面上做足,而或许,只是以他个人的理解记得做人的根本,比如说善良,又比如要真诚。细节自己,就是一种根本、一种素养。
衣服要穿得合适,不是因为实在自己太爱漂亮,只是在社会上,有每个人的角色,我们要扮演好不同的自己,为自己负责,也为社会负责。文明是永恒的源泉,人类是文明的创造者。
说话要说得恰当,并不是因为要参加演讲比赛、磨练口才,只是在地球上,我们只是一簇小小的人群,互相磨合,才能够和谐统一,使人类演变继续。
工作上更要注意点滴,这不是因为我官小无权,而是我的小工作实在重要,把它们放到整体中,我的职责必不可缺。
细想之下,原来一切都这么重要。什么是细节?小,而又短小的一节吗?
那是我们太看重“细节”二字,把它俩与大局割离了。不要隔离它们。因为本来就是一体。成就大事,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定下大政方针就可以完成的,那里面必然有很多步骤。需要关注的,是所有的情节;用心投入的,是骨架、血肉、灵魂的集体。我们踩着步骤的脚印,踏实在每一个瞬间,就是细节的积累;我们挑拣所有的情绪筑就一份素养,就是为人的真谛。
成功,我们需要细节,但我们需要的不是被剥离开的小节,而是融合到了全部里的,为了每一个进程而有积极作用的关键。那么,我们重新定义细节吧:那是像骨髓似的,穿梭于全身的关节。不要把细节看作“细”节,那才是真正融入,那个被我们长时间叫做“细节”的东西实际上是全部,与我们的目标没有主次。
《细节决定成败》本身是告诉我们真经的宝典,《细节决定成败》自己也是一个“细节”,是穿梭在我们成就事业、增强底气的大进程中的,像骨髓似的、穿梭于全身的关节。
(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李永蘅)
那被遗忘的声音
——读《细节决定成败》随想
当我在黄昏里翻开这本书,耳边就想起了另一种久违的声音,它不同于时下充塞耳际的流行语,而是在这人心浮躁的都市久已难觅的心灵的声音。
常常觉得一个写小说的人,像坐在一架纺织机前,竖纱横梭,日日编织着一个个并不存在的故事,去填补别人的想象,用虚构去满足愿望。于是乎,愿意看杂文、看传记、看散文、看一些真实的事件,觉得她们于我,除去种种天然与质朴之美的诱惑,更难以抗拒的,是因它的诚实。
细节决定成败,看似浅显的道理,人人都懂,要做起来,却不易。细节的忠实来自于你的真诚。投之以心,报之以心。而所谓的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就是那种你抓住了它,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草丛中一朵悄悄开放的花,在清风明月之下,不经意间闻到的一股人生的清香。
文字中的细节,需要的是品。读懂文字的,是因为读懂了生活,读不懂文字的,谈何去读懂生活。年少时,在鲁迅的《秋夜》中读到:“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当时只觉得文字乏味,直到后来才读懂字里行间那寂寞的心境和景致。于是,终于理解了那句“使文学成为文学的东西不在于文学作品的框架结构、中心逻辑,而在于作品的细节描写。只有细节才属于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相比之下,作为作品中心逻辑的框架结构反倒是非艺术的”至理名言。
生活中的细节,需要的是观察。生活常常是琐碎的,很少囫囵、完整。一天里,忽而与友人说古道今,忽而为生计四方奔走,忽而……有人说,一个人一辈子只能做一件事。乍一听颇感诧异。仔细想想,有很多人一辈子竟做不成一件事,仅仅是稀里糊涂听天由命走了一遭而已。于是,就很佩服那些善于将杂乱无章、繁琐细屑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的人。他们的成功在于能为终身奋斗的目标建立良好的秩序,把握住那些已经渗透进我们的传统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意趣当中的微若沙砾的细节。
工作中的细节,需要的是揣摩。细节在工作中所体现出的宝贵价值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无法重复的,需要我们去细细揣摩。任何工作成功的过程都是由无数个细节构成,每一个细节实际就是每一个目标。在工作中,忽略了一个细节,意味对整体的放弃。而细节的把握,将我们的工作和品评糅合进了人品、格调、知识、修养、意境等各种因素,形成了评价判断工作质量的整合形态。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细节就意味着夺取先机,获得更多更好的机遇;细节也意味着比竞争对手在一个更合理的成本范围内获取成功。
我们常祈求学业有成,是因为诸事繁琐;我们常祝愿生活美满,是因为坎坷琐碎。青春本是个好时节,每个人的领受却各不相同。有人收获盈怀,有人徒自空悲;有人赚一把汗水,有人握一手虚荣。这差别全在于我们是否肯对心灵有所承诺,把握细节,并付诸精力。如果说平凡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命定的生存形态的话,那么某人对于某个细节的期待,就是有意为之的模糊与朦胧。平凡是事实,细节是渴望。平凡是永久的,细节有时却是瞬时的,而这个瞬间却渗透了对永久的瞩望。把握了细节,真的决定着事业和生活的成败。
我希望着也相信着。
(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胡卓英)
隐藏在细节的背后
——有感于《细节决定成败》
在我看来,细节大凡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不能注意的细节,如地铁一号线通道里的那个转弯。德国人注意到了“转弯”而中国人没有注意到,这不用上升到什么民族素质的高度,汪中求先生也说了“中国人不缺勤劳不缺智慧”。这个转弯,这个细节,只是说明德国人在平时的工作中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罢了。但决不是人人都有捕捉这种细节的素质和能力,树立该种细节的意识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培养一种善于虚心学习别人长处的精神,一种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的态度。
一种是不屑注意的细节,如沃尔玛公司复印时用的废纸。不能说只有沃尔玛的人知道复印纸正反两面都可以用,只能说是太多的人习惯了只看到纸的一面,形成了一种无谓的奢侈和浪费。人人都可以体会出此种细节的用意所在,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要完成该种细节,主要是对人思想素质的提升,需要克服一种思维定势造成的惰性,一种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消极。
细节因为其微小而容易被人忽视,又正因为其微小才能凝聚成伟大。细节是独立的,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不被左右,却又能左右成功。
细节不是琐碎。琐碎追求的也许是面面俱到,但未必突出重点。
细节不是繁琐。繁琐追求的也许是程序复杂,但未必讲究效率。
细节是种精细,体现出的是种丝毫不差的准确。
细节是种精致,表示出的是种考虑周全的用心。
细节存在于过程之中,防止的是浮躁心态,告诫的是欲速则不达。重结果而轻过程的人永远不会明白为何总是自己在品味失败的苦果。
细节体现于竞争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于不知不觉胜人一筹。重表面而轻实质的人永远不会懂得为何总是自己有名落孙山的命运。
细节时时都在,处处都有。开大会时响起的不和谐的手机铃声,是个细节,但暴露出的问题不小,说轻了是只顾自己没考虑他人,说重了是组织性纪律性差;办公桌看似干净,但摆放其上的电脑主机却是灰一层,是个细节,但显示出的弊端不小,说轻了是大扫除没做到家,说重了是工作只考虑表面而不深入。
细节表述的是种责任,责任可以重于泰山,但泰山也只是一块块石头堆砌而成。没有细节的支撑,担负责任是句空话。不注意随手关掉办公室内的电灯,却说要为节约院内的日常开支作出努力,那是讽刺。
细节超越标准。标准只是最低的要求和准则,关注标准不能完成细节,突破标准的约束才能成就细节的完美。装订案卷敷衍了事,页码漏敲,却说要做“强素质、促业务”的骨干,那是空谈。
细节体现效率。只有事前的深思熟虑和事中的精工细活,才会出现最少返工和节省成本的效果。复习司法考试时,对法条的遣词造句不加注意,考场上面对似是而非的选项左右为难,为了区区几分,一年努力付诸东流,重头再来,那是教训。
发现一个细节和体会一个细节是不同的层次。善于发现的人要聪明过能够体会的人。怕就怕那些不仅不能发现和体会,反而还要嘲笑细节,甚至刻意忽视细节的人。不求每个人都能发掘出难以把握的细节,只求每个人能把握好自己所能注意的细节,用心体会自己未曾注意过的细节,让自己从细节做起,哪怕是种勉强。勉强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地,自身的素质提升,整体的素质因此而提升。若将整体的范围无限放大,个人就会演变成细节。每个人都渴望被得到重视,细节同样需要被重视!
(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顾小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