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光电讯厂坚持党委领导、工会具体组织开展读书活动,成立了“上海新光电讯厂职工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编撰书友会刊《书海浪花》,刊登职工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这次我们选取新光电讯厂《书海浪花》第四辑的若干篇文章刊登在网页上,以资广大书友、网友。
浅谈好书《菜根谭》
长久以来好书总经得起反复推敲咀嚼,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一位好朋友的热切推荐下,我阅读了一本好书——明代洪应明的《菜根谭》。这是一本历史都无法轻易忘却的奇书,就连毛泽东同志都很喜欢这本书,并且对此书有很高的评价:“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可见这本书给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这本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齐家,人世间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厉害之情;任事者自居事中,当忘厉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它的博大宽宏,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辩和处世哲学。
书中充满富有变通的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辩证,生命就有了柔度和韧性。能用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活着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自始至终能保持头脑的冷静。
对待世态炎凉,作者告诉我们:“我贵而人奉之,奉此峨冠大带也;我贱而人侮之,侮此布衣草履也。然则原非奉我,我胡为喜?原非侮我,我胡为怒?”它让我们用与世俗给予的外物决然分开的态度去看待荣辱,这不失为一种大智慧。如果为官作宰的人能看透这层意思,就不会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吹捧者所迷惑,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
对于天上掉馅饼的事,洪应明则说:“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著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假如大家都能领悟这个道理,就不会一时糊涂,做一些作茧自缚的事来。相反,可以提高警惕,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以及由此透出的谋略和智慧,所有这一切,都让人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在与一位智者在交谈,心中的疑虑会由此消失,留下的则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
这就是《菜根谭》,一本经得起反复研读的好书,在它淡雅的眉目下藏着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
上海新光电讯厂卜慧莲
读《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什么》后感
中韩两国的文化背景如此相近,为什么韩国的发展比中国要迅速得多?随着中国人对韩国越来越熟悉,中国人对韩国人的问号也越来越多。看了《中国人比韩国人少了什么》一书,有些感想。
在六十年代以前,韩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韩国人也是世界上最被人瞧不起的民族。梁启超在《朝鲜灭亡之原因》中甚至把朝鲜亡国归于朝鲜人的国民性。他认为朝鲜人是个窝里斗比中国还要严重、性格阴险、贪图安逸的民族。韩国人自己也承认民族性存在着致命缺陷。朴正熙上台的宣言中,就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韩国人缺乏独立精神、懒惰、自私自利、相互憎恨和宗派主义。他号召韩国人改造国民性。而在几十年后,韩国人在世界上以团结、民族主义、勤奋好强、整洁、认真而闻名。
通过观察韩国人国民性的变化,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重新定义“国民性”。事实上,许多所谓的“劣根性”反映的是前现代化的社会性格。散漫、一盘散沙,这和小农社会生活节律相适应;不敢独立思考,这是专制社会培养出来的顺民品质;而缺乏自尊、动物式生存,则反映了严酷的生存条件对人性的扭曲。
所以,作者把“劣根性”或者所谓的“中国国民性”改名为“前现代化社会性格”。作者说,我们社会中屡屡为人批评的没有公德心,不遵守规则,即是目前现代化的社会体制使广大民众没有充分体会到作为国家主人的感觉和对规则的充分信任,他们自我感觉基本还是几千年来被政府管理的被动者,所以没有做主人的自豪感、责任心和积极性。所以他们往市政府的广场上乱扔垃圾。在他们眼里,这个耗资巨大的广场建设的时候并没有征求他的意见,也不考虑普通市民的喜好,只是官员们的政绩工程,所以他们激不起珍惜之情。
一个人不走出自己的思维误区,不改变自己错误的行为模式,而仅仅改变自己的性格,是不可能的。同样,一个民族,不谋求社会机制的改革,而单纯要改变落后的民族性,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充分现代化的社会,才能产生“现代性格”,否则,无论用多么大的力量去进行思想改造、进行宣传鼓动,进行典型引路,都如沙上建塔,是一种不可能成功的本末倒置。
中国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中国人的性格气质因此存在缺陷。只有像韩国人那样奋然前行,用大力气去改变社会制度机制中至今仍然存在的种种不合理,才能使中国人的性格气质发生根本改变。反思国民性的努力应该最终指向对制度对经历的反思。只有在中国真正雄起在世界上之后,只有在一个成功、公平、每个人都能扬眉吐气的社会里,中国人才能重拾春秋的刚强和盛唐的自信,重新找回一个泱泱大国人民的感觉。
上海新光电讯厂胡萍
像任长霞那样做人
——读《任长霞》一书有感
40岁,正是人生最灿烂、壮美的季节,本该壮志凌云、意气风发,本该横刀立马、建功立业。然而,河南省登封市原公安局局长任长霞却猝然倒下了,倒在了她为之倾洒全部心血的这片热土上,倒在了为之奋斗不息的公安事业上。整个登封市区,万人空巷:十里长街人潮如织,30万群众自发赶来送行。那些匆匆从乡下赶来的农民,把自费购买的花圈举起来追着、跑着、护送着这位优秀的人民警察。追悼会的那天,全国妇联发出唁电;公安部发出的唁电并派出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唁电;河南省及郑州市有关领导亲临现场。
一位普通的基层公安局长,为什么能够受到如此高规格的对待?为什么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和衷心爱戴?因为她的辉煌业绩,更因为她身上那种超乎寻常的人格魅力。她以她的才干为一方平安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空;以她的忠诚为公安事业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以她的精神为时代主旋律奏响了一串强劲的音符;以她的信念、人格、情操,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情操。《任长霞》一书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她做人的崇高境界,所以我感到我们就要学习她怎样做人。特别是怎样做一个优秀的、让人民爱戴的人。把做人当作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她常说:“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事事、处处、时时以人格魅力去教育大家、感化大家、激励人家。”她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心系百姓、竭诚为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她对人民群众爱之愈深,对犯罪分子恨之愈切。作为一名女公安局长,她对群众心细如发,亲情似水,当她在一起矿难事故现场看到一名父亲遭此不幸,母亲又病故的孤儿时,便毫不犹豫地收养了这个名叫刘春雨的小女孩,承担起小春雨全部的生活学习费用。她还向全局民警发出倡议,开展“百名民警救助百名贫困学生”活动,使100多名濒临辍学的特困学生得到救助重新回到了课堂。为贴近群众,了解民情,任长霞到登封工作的第十五天,就抽调几十名干警组成“控审专案组”,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并坚持每周领导接待日,在任职短短的三年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3000多人次,查结积案100多起,使近500户上访老户停访息访,赢得老百姓的衷心爱戴。她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群众安危无小事的敬业精神,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任长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完美结合的瑰丽之花,她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生动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她的高尚行为和崇高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向她看齐,做她那样的人。
上海新光电讯厂南丽红
我读《海伦·凯勒》
《海伦·凯勒》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感人肺腑的故事。我一口气读完了它,从中受到了许多教益。这本书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一岁半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痛苦。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战胜了残疾,学会了说话,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五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此后,她把毕生精力投入为世界盲人、聋人谋福利的事业中,并因此受到许多国家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表彰和嘉奖。海伦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她给予人们极大的鼓舞,使那些虚度光阴的人万分悔恨。
我读了这本书,常常问自己:海伦不屈不挠的一生,给予那些残疾人以生活的勇气和力量,难道对于我们这些健全人就没有启示吗?不,不是的。记得海伦曾经提过这样的问题:假如你的眼睛明天将要失明,那么你今天要看些什么?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些健全人,不能迟疑,不能虚度年华,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时光,珍惜这幸福的生活。一个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条件的好坏,而在于有没有奋斗的精神。平时,有些人总以条件差、困难多作为没有取得成就的理由。但是和海伦比,这些困难是多么微不足道!一个人只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会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就不会被客观条件所束缚,就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主宰自己的命运。
人应该如何对待人生,人生的价值何在?我觉得海伦·凯勒光辉的一生,为我们做出了圆满的回答,她的生活道路就是我们应该走的路。
上海新光电讯厂胡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