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聚集产业 创新超越

  在东海之滨、杭州湾畔,一座现代化的临港重型装备基地已经崛起。它宣告上海从此有了具有“特大、重型、超限”装备制造能力的核心产业集聚地;宣告上海电气实现持续、创新、超越发展有了新起点。

  这是一个影响世界制造业格局的战略决策。为了贯彻国家力争用15至20年时间,使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具有“以我为主,装备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思想,推进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设“聚集产业、创新超越”的临港基地成为我们电气人的共同理想。

  2005年7月,我们公司正式成立,责任和压力也随之而来:全国上下空前关注,建设任务空前艰巨,人员来自四面八方。而海边施工,既要受到气候、潮汐影响;还要经受台风、暴雨考验。哪怕吃顿工作餐,车辆来回就是15公里。

  在这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我们横下一条心,立下雄心壮志:一定要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奋发有为,建设一流的重装备基地,确保入驻企业满意、投资者满意、社会满意和员工满意。但是,建设初期,我们就遇到了“拦路虎”。东海滩涂地下水位高,地质松软,每根桩打下去,都像打在豆腐上。“百年大计”不容缺陷,我们聚集了建筑精英和施工单位一起攻关,群策群力,设计了以上万根桩柱托起的整个基地重量方案,解决了日后的地面沉降控制问题。

  考验接踵而至。开挖数十平方米、最深达地下16米的10多个设备基础深基坑时,潮汐侵袭、风雨肆虐,坑基随时受到渗透和塌方威胁。为了确保安全与质量,我们采取了连续浇捣混凝土工艺。几个超大深基坑,每个需要连续浇捣3000立方米、约合6000吨原料,费时30小时。面对困难,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每次作业,所有参战的人都战斗在一线。由于连续作战,我们的职工疲惫得站着都能睡着,但我们建设的深基坑,却傲然屹立于东海之滨。

  正是这种“建一流工程、育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的钢铁意志,才使我们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使我们成长为一支铁军。

  建造临港基地,需要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装备技术,而高性价比采购高端加工设备,是提升基地技术能级的关键。

  为此,我们坚持打“国际牌”。采购伊始,个别著名外商怀疑“中国人哪有实力建造世界最大的基地”?我们用诚恳和自信换来了老外的信任。当世界顶级设备制造商纷至沓来竞标时,我们又碰到了难题:需要采购的大型设备达1000多台套,光技术规格书编写就要1000多份,仅凭自己的力量,是一项无法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我们打破常规,邀请了上海电气业内工程师、社会专家和工程院院士,组成了100多人的“智库”,以最快的时间,完成了这项工作,同时也为整个临港基地的工艺布局、设备布局、整体布局和破解技术难题汇聚了人才,贮备了才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与世界顶级设备制造商谈判,既是一项智力博弈,也是一项综合素质的较量。为了引进一台世界最先进的设备,我们与外商从2005年圣诞节前,谈到圣诞节后,外商开始不肯降价,我们告诉他:设备装在临港基地,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其效应是不能以采购价计算的。在我们的说服下,这位外商不仅降价25%做成了买卖,而且在国际上还成交了16台同类设备。

  如今,在临港基地内,装备了最大能力达到1400吨的起重吊机,标志着总装能力和整机发运能力上了一个超越行业的新台阶;有着拖动电机试验功率达25000KW,转子动平衡试验达350吨的设备,标志着试验能力已首屈一指;还有8×8×20米大型龙门铣镗床和12.5米立式加工机床等世界罕有的设备,更是标志着上海电气高端加工能力进入先进技术行列。

  而专用重件码头距洋山深水港仅30多公里,铁路专用线将直达超大跨度的车间,还有基地产业集群的专用堆场……,这些优势聚焦,都为临港基地建设成“具有核心专长,产业链、价值链可以与世界顶尖企业竞争抗衡”的世界级工厂,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我们也实现了建设质量、施工质量、设备引进质量一流的庄严承诺。

  临港基地雄姿初现,集聚在这块热土上的核电、火电、风电、输配电、重工等五大产业集群的生产捷报更是频传:第一台核电核岛、常规岛主设备制造成功;国内第一根90机大型船用曲轴制造成功,第一个风电设备制造新基地开工建设,2兆瓦风电设备成功下线,实现了100万千瓦系列堆内构件制造的全部国产化及年产3套的产能新跨越……。

  伴随着临港基地的崛起,我们的辛勤耕耘,也结出了累累硕果。公司先后荣获2008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市文明单位称号,2009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公司党委荣获2006年度市国资委党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面对收获,我们自豪地说:“上海工人阶级就应该以无所畏惧、创新超越的精神建设好临港基地”。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建设好临港基地,推动实现将百万级核电设备从年产2.5套提升到4套、汽轮发电机从单机100万千瓦提升到180万千瓦的目标,彻底结束上海电气不能生产100万千瓦高压输配电设备的历史,努力将临港基地建设为上海电气新一轮发展的引擎,为中国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再立新功。

 来源: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作者:张庆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