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烟草工会紧紧围绕企业“科学、和谐”发展的主题,坚持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的统一,把推动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贯彻落实、维护职工队伍稳定、构建和谐烟草作为工会的重要使命,创新获取信息的载体,建立健全“维稳”工作机制,为持续发展集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发展发挥了作用。
一、及时掌握动态,建立健全职工思想动态预警机制
为有效增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及时性,我们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建立健全了职工思想动态“三预”(预测、预报、预防)工作制度。
一是“预测”工作制度。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判断,预先推测和把握劳动关系调整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国家或企业改革举措出台对职工切身利益的影响,二是企业改制过程中涉及职工关心的就业、分配、生活保障等方面的难点和矛盾,三是引起职工情绪波动和不稳定的原因,四是当前劳动关系的突出矛盾和主要特点,五是应当引起企业重视的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采取三项措施加以保证:一是建立职工思想动态信息报告制度,做到厂每月、集团每季报送《职工思想动态反馈信息》,并以此作为预测工作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职工思想热点分析会制度,有目的地定期研究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明确工作重点和策略;三是定期下基层调研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实情,指导帮助基层破解难题,消除可能引发的矛盾或困惑。
二是“预报”工作制度。通过信息预报,使上级工会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排摸重点人和重点单位,预测可能发生的影响;通过信息搜集和分析,预测可能形成的思想热点;通过政策研究和咨询,预测可能引发矛盾的焦点与后果,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性意见。在集团内实施“零报告”和重大问题(如出现集体上访、集体争议类突发事件、严重安全事故等)即时上报制度。
三是“预防”工作制度。坚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大对工会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保护监督委员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四个组织的作用,形成检查、监督、调解、咨询服务“四位一体”的预防工作体系,确保劳动法律、法规在本单位得到有效落实,相关矛盾和问题得到快速准确的处置。
二、加强民主协商,建立健全职工诉求沟通工作机制
为当好职工群众的第一知情人,化解矛盾的第一调处人,工会一方面将职工的普遍愿望纳入季度或年度实事工程;另一方面对于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纳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协商程序。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推进“两个强化”:
一是强化沟通协商工作力度。我们及时汇总分析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职工思想动态信息,形成书面报告提交主席室审示或主席办公会议研究。同时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商解决办法。对一些事关全局的事项,则通过集体协商来解决。
二是强化职工满意企业建设。在建立完善职代会、厂务公开、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干部民主评议、职代会质量评估、职工满意企业评选等七项工作制度的基础上,工会组织开展“职工满意企业”创建活动,增强了基层领导干部的群众意识,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依靠职工办企业”企业文化,职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也在逐年上升。
三、加强援助服务,建立健全职工法律网络保障机制
为职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是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促进职工思想稳定的重要途径。1999年11月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中心”。随即筹建了“上海市烟草工会法律援助中心”,并在下属企业单位和各级退管会建立了“职工法律援助站”,后又向车间(部门)延伸,构筑起了集团、厂、车间(援助点)三级援助服务网络。通过开设法律援助接待室、建立法律援助热线和接待日制度,每年有计划地开展以“法律伴我行”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培训系列活动,以及与地方政府法律机构合办“以案说法”讲座、现场咨询会等举措,在集团内部营造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人文环境,并通过为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释疑解答各类问题。通过法律援助网络的建设,为职工开辟了“有困难找工会”、“要维权找工会”的绿色快车道。
四、加强排忧解难,建立健全职工生活关爱工作机制
我们在多年帮困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自助、互助、救助”三种形式构成的职工生活关爱工作机制,形成了点面兼顾和多层面的职工生活保障体系。一是参加多种保险,拓展“助”的渠道。在建立《行业职工住院互助基金》的基础上,又为全行业职工参保了市总工会组织的团体补充养老和重病、大病保险,减轻职工因病住院后的经济负担。二是加大困难职工救助力度,延伸“救助”的内容。工会不定期地采取职工志愿捐款、行政与工会资助相结合的方式,保证“职工救急济难基金”资金充足。并通过制定“职工大、重病救助”办法,帮助因病致贫职工平稳度过困难期,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和医疗需要。2009年又根据职工和基层的呼声,加大了“救”的力度和“助”的范围,还把劳务工纳入慰问探望和住院互助的对象。据统计,我们每年实施大病救助的金额达60余万元,住院互助支出25余万元,救急济难和困难补助人数超过1000人次,资助困难职工子女就学120名、金额达23万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