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满足2010年上海世博金融服务需求,发挥上海金融系统广大职工在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中的主力军作用,金融工会加强职工素质工程实施力度,积极推进“迎世博、树形象、满意服务在金融”立功竞赛活动。围绕服务世博、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找准“聚焦点”,紧密结合各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找到“共振点”,不断提高金融职工队伍素质,从整体上推动提升上海金融业服务水平。
一、开展立功竞赛活动,打造金融服务品牌
(一)加强服务渠道建设,提升窗口服务能级。各银行进一步加强离柜业务渠道建设,加强自助机具投放更新和保障维护。截至11月,18家中资银行分别新增ATM机、存取款一体机、自助银行1177台、750台、104家,达6211台、3819台、1479家,分别增加了31.8%、24.4%、7.6%。同时,积极延伸金融窗口服务,建设并开通“社区金融理财网”,专设“金融服务地图”板块,标注上海9343个银证保金融网点的服务信息,组织37名“金融理财师”(中级)上网提供理财业务咨询;在迎世博“窗口服务日”分别组织18家中资银行和10家证券公司分赴100个社区信息苑,开展“百场反假币社区行”活动和“百场反诈骗社区行”活动,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正确引导。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各银行加强网点现场管理机制建设,完善服务流程和人员配置,提升服务效率。交行强调“首问负责制”,明确“服务零投诉、工作零差错、安全零事故”目标;工行实施“迎世博服务十举措”,完善窗口服务“5A”标准;上海银行开展“百万老人刷卡无障碍”活动,老人通过机具取现达到28.26%;光大银行推行阳光服务“十项做法”,抓好抓实服务细节和环节。截至11月,18家中资银行1819个营业网点配置大堂经理1975人;重点区域351个银行网点大堂经理配置率超过100%。
(三)开展技能培训竞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广泛开展迎世博文明礼仪、世博知识、双语等教育培训,大力推动上海市“金融理财师”专业水平认证和“银行柜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截至11月,已有839人获得“金融理财师”(初、中级)认证证书,为47家金融机构1115个银行理财网点输送683名“金融理财师”;报名参加“银行柜员”(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者达13712人,占银行一线柜员总人数的61%,2123人取得“银行柜员”(四级)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263人取得“银行柜员”(三级)证书。举办上海金融青年“迎世博”服务才艺大赛、“2009上海职业技能‘银行柜员’(三级/高级)竞赛活动”等,促进窗口服务技能提高。
二、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实施身心健康管理
(一)加强多方沟通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金融“员工身心健康管理”项目发挥工会组织优势,协同相关职能部门,依托医疗机构、专业体检机构、保险公司,先后多次召开推进会、协调会,分步推进,分层管理,不断整合资源,形成较完整的工作链、服务链、产品链,确保项目持续有效推进。目前已与上海13家三甲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与7家体检机构签署了长期的合作协议,与专业的保险机构进行了合作。
(二)理顺流程创新模式,加大投入讲求实效。通过实践摸索,制定了工作流程,完善了工作职责,形成了“1+5”服务模式。同时,加大项目经费投入,加快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开通“金融员工健康”网,开设专业的健康评估系统,供金融单位员工进行自身健康评估,提升了项目运行效率。
(三)注重健康数据收集分析,开展“健身活动与健康生活相伴”活动。加强金融“员工身心健康管理”的数据收集分析,针对金融系统员工存在的具有行业特点的眼病、肥胖、三高症等慢性疾病,组织小型多样的“走近世博”—上海金融群众文体系列活动,提升金融员工健康素质。仅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天天演”金融专场的五天演出,有24个单位、51个节目、721名演职人员参加,近2000名员工到场观看。“三八妇女节”对女性发病率较高妇科疾病组织专题讲座,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
2010年,我们将借鉴宝钢“最佳实践者”活动的成功经验,促使立功竞赛活动取得新突破,把员工的智慧和热情转化为服务世博、提升上海金融窗口服务质量的能力。编辑《星光灿烂》服务明星画册,开展“微笑大使”展示比赛,适时组织先进窗口服务工作经验交流会;加大“金融理财师”、“银行柜员”等水平认证和技能鉴定工作力度,研讨开发“期货师”认证工作,完成“金融客服专员”、“保险车损定损员”的技能鉴定;持续推动“金融知识进社区”活动,完善“金融服务地图”,增加制作十二个重点商圈351个银行营业网点和外币兑换点的英文版,方便市民及世博宾客的查询。我们还将加大“金融员工身心健康管理”的宣传力度,提高金融企业知晓率及员工参与率;进一步发挥“金融员工健康”网站的作用,追求精细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项目设计,逐步提高服务品质,推广“办公操”健身活动,借助传统和民俗节日开展具有金融特点的健康活动,全面提高健康管理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