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工段长 李斌
我叫李斌,是上海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的数控机床操作工人。今年1月15日下午,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制造基地考察时亲切接见了我。总书记握住我的手,说:“谢谢你,感谢你的努力!”总书记日理万机,还这么关心一线工人,当时我的心情特别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深感到,我们工人的岗位虽然是平凡的,但只要踏实努力、尽心尽责,就能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我是1980年技校毕业生。为了弥补知识的不足,我坚持参加业余学习,自学了高中课程,又用几年时间,接受了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为掌握更高的技术本领打下了扎实基础。
一次,一家外国公司的专家来我厂考察,厂里把经过精心加工的零件递给这个专家看,专家却不屑一顾。外国人的轻视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觉得:一个民族要站起来,一个国家要富起来,在技术上就要强起来。一个合格的工人,不仅要有力气,而且还要有知识、有智慧、有技术。在组织的安排下,我来到瑞士海卓玛蒂克公司参加培训学习。通过刻苦努力,逐步掌握了数控机床编程、调试、工装、维修四大要素的技能,成为瑞士公司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工人数控调试员。老外认可了我的技术能力和敬业精神,希望我能够留下来为他们工作,尽管条件非常优厚,但是被我谢绝了。组织培养了我,我应该努力工作回报企业。
在生产中,我爱琢磨、肯钻研,不断积累经验。操作数控机床,看上去只是按按开关,揿揿按钮,很简单很轻松,其实不然,越是先进的设备,越会出现复杂的技术问题。一次,有台数控机床在生产过程中突然丢失了整个系统的内部数据,使加工中心彻底瘫痪。面对棘手难题,我运用数控机床原理,一头钻进去,对9000多条数据逐一对照,一段段运行,一步步核对,一层层梳理,用了整整4天时间,终于恢复了丢失的系统数据。我常想,厂里把这个岗位交给我,我就要尽心尽力做好工作。我的愿望很朴实,就是爱岗敬业做一个好工人,横着做根梁,竖着做根柱,哪怕岗位再普通,只要有所作为,就会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工人,对技术必须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一次,厂里接到一批国防专用产品的生产攻关任务,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我主动向厂长提出由我来负责。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研制各种专用刀具78把,还要进行全新的数控编程。我接下任务后,白天在车间工作,下班后就把图纸带回家研究,经过四、五天的日思夜想,终于形成了成熟的方案。那时正碰上春节休假,我和小组同志放弃了大部分休息时间,按时保质完成了任务。为了提高液压技术,我主动提出并承担了“高压轴向柱塞泵/马达国产化关键技术”的重点攻关项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突破了11项关键技术,荣获2009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今年5月又通过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的评审。
创新无止境,为了解决技术瓶颈问题,我大胆进行工艺技术攻关,我的“深孔球面切削刀具加工技术”被命名为上海市职工绝技高招。创新成为我工作的动力,近年来我和同事们成功开发了5种类型、17台进口设备的加工新功能,提高工效30倍。还在刀具革新方面为企业节约人民币300多万元,节约外汇约50万美元。同时,开发新产品55项,为企业创造了2128万元的经济效益。攻关技术已先后申请19项发明专利及21项实用新型专利。2009年2月,企业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市级技术中心,我将借助这一新的创新平台,与创新团队一起推动产品“制造”向产品“创造”转变。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甘于付出、无私奉献,是我们工人应有的品格。90年代后期,厂里为了扩大生产,引进了好几台数控设备。正当我准备和班组同志大干一场的时候,我被查出患了肿瘤。住院前后,我时刻惦记着厂里生产,想方设法帮助厂里和班组解决技术难题,确保生产不断不乱。手术后,医生要我在家休息三个月,但当时厂里急需生产一批产品的压板,操作工人一时无法上手,我心里非常焦急,在家只休息了一周,就骑着助动车去厂里上班。由于路面不平,助动车上下跳动,手术后的伤口阵阵发痛,但我咬紧牙关,坚持到厂,指导班组同志操作,使大家迅速掌握了操作要领,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作为一名劳模,我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必须站在第一线勇挑重担。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我带头向灾区捐赠钱款和衣物。当全国总工会组织劳模技术服务队到灾区开展援助工作时,我报名参加了第一批服务队,从全总王兆国主席手中接过“劳模技术服务队李斌分队”的旗帜,奔赴灾区开展抢险。在震后的东方汽轮机厂,我和服务队成员一起,运用各自的技术专长排除设备故障、进行调试维修,为东汽尽快恢复生产和灾区重建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十几年来,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我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9年又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和“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劳动模范”两项光荣称号。荣誉是激励,也是鞭策,我要牢记总书记的教诲,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做一名新时代的知识工人,为上海电气的振兴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