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加工部电焊班长 洪刚
我叫洪刚,是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加工部的电焊班长。我是来自浙江省龙游县的一名农家子弟。九年前,我怀揣改变自身命运的梦想来到了上海,成了一名电焊工。在党组织、工会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我努力学习、钻研技术,在振兴船舶工业这个大舞台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近年来,我相继获得了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优秀农民工”、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还被选为市人大代表,真正实现了梦想与光荣!
大家知道,电焊是造船行业的主要工种,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大,是一件很累的活。我凭着农家子弟吃苦耐劳的劲头,一头扎进了闪闪的电弧光中。在师傅的指导下,我逐渐学会了技术要领,悟出了工作门道。为了尽快独立操作,我利用业余时间,反复苦练,有时候还“偷学偷练”,熬红了眼睛。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我就“单飞”了。公司开工投产后,我又担任了电焊班长。
与大多数农民工一样,我一开始打工就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生存,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想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但是多年打工的经历告诉我,学好技术是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个人发展之基。作为一个工人,尤其是农民工,只有把个人生存与企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以主人的姿态要求自己,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我,我一边学技术参加更高技术等级的考试,一边还在电大学习相关管理知识。八小时里,我专注于安排、协调组内生产任务,还要完成自己的生产定额;厂休日,我不是加班就是在电大上课,只能在工余时间复习技术等级考试。每天下班后,我们几个年轻人去高级工协会借钥匙,进培训工场练习。在指导老师的指点下,我们一练就是几个小时;阅读教材资料,我们一读就忘了时间。那段日子,我的业余时间和双休日全扑在学习上,家里变得就像“睡觉的旅馆”。考试后一天,我带着家人出去游玩,孩子高兴地说:“我们一家终于可以一起出去玩了。”孩子一句平常话,却让我心里酸酸的……经过刻苦学习,目前我已经考出了电焊技师,并且取得了工商管理大专文凭。学无止境,作为新一代造船工人,我们肩负着成就世界造船强国的崇高责任,我要继续努力,在勇攀技术高峰的漫漫征程中继续求索。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作为一名班长,我狠抓班组管理,努力调动全组职工的积极性,在组内率先试行“物量考核”办法,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按工计酬,促进了班组和谐。我每月公布职工工作效率表,让组员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发挥团队的凝聚力。我体会到,班长要学技术、懂管理,才能激活班组这个企业最基本细胞的活力。
创新是企业进步和发展的灵魂。我和伙伴们一起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依靠集体的力量推进工艺改进和技术攻关。2007年,公司承建的30万吨级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的克令吊筒体和消防管的焊接任务下达到我们班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接到生产任务后,我首先与质量检验员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工艺要求。施工前,我利用班前会向大家讲解了工艺要求、技术要领和操作方法。在工作安排上,有意识进行了技术强弱的合理搭配。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我除了干完自己的生产定额,还组织班组自检。在班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克令吊筒体和消防管的焊接任务如期完工。经检验,克令吊筒体的13个单体、5个整体的超声波探伤,一次合格率达到99.6%,消防管的超声波探伤一次合格率达到99.8%。船东对我们的施工质量翘起了大拇指。近年来,在我的带领下,班组人均焊接生产效率由原来7米/小时,提高到12米/小时;班组焊接产量从2007年的每月33248米,提高到每月53446米,在行业中居于领先水平。焊件拍片检验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被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
一人进百步,不如百人进一步。近年来,随着造船生产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进入企业,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融入这块热土、融入职工队伍,我经常将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验告诉他们,引导他们更快更好地认识和适应新环境。尽管我的本职工作很忙,但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公司“高级工带徒”活动,在技术上我毫无保留地传授操作经验,并结合产品的工艺要求,开展工艺纪律教育。我先后为加工部培养高级工6名、中级工118名,充实了部门焊接施工队伍。在振兴船舶工业、建设一流造船基地的伟大实践中,我作为一个劳动模范,一定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员工,共同去实现世界造船强国的伟大理想!
2008年1月,我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代表,当选上海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我肩负着大家的信任,在人代会上积极建言献策,先后撰写5份书面意见,其中3份得到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我要继续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我所获得的荣誉,充分体现了全社会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肯定和尊重。我将珍惜这些荣誉,这份光荣,以更加优异的成绩,为船舶工业的振兴和发展、为上海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