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主任助理 姚增培
2010年1月14日,是一个令我终身难忘的日子。那一天,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我们上海飞机制造公司总装车间,与职工们亲切地交谈,总书记说,发展大型客机是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希望你们发扬科学求实精神,坚持自主创新,攻坚克难,坚持安全至上,一丝不苟,让中国人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早日飞上蓝天。总书记的勉励使我们倍受鼓舞,我们坚信,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一定会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上。
研制和发展大型客机,体现着国家的工业、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凝聚着全国人民多年的愿望。记得小时候,我只要一有零花钱,就去买飞机航模,梦想自己也能造飞机。1980年,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进入上海飞机制造厂从事一线技术工作。工作之初,我有幸见证了“运十”的首飞,参与了“运十”飞机钢索的更换、调整等工作。在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MD82/83飞机的过程中,由于我们没有现代大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那个阶段的合作,就是从美国进口零件,我们组装。但是,我没有气馁,憋着一股劲拼命学习。我告诉自己:只有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学到手,才能为有朝一日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作贡献。
麦道公司被兼并后,我们的飞机生产任务也被迫停止。那时,我和同事们奔波于全国各地,为航空公司排除故障,为科技馆加工机械……很多优秀的员工相继离开了心爱的航空事业。当时,一家民营企业想聘请我,当我准备递交辞职报告时,看到厂房外那架“运十”飞机,想到当年那火热的工作场景,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压倒了一切,我撕掉了辞职报告,决定留下来。
2002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正式立项。项目研制初期,我作为飞机总装车间的技术代表,有幸被借调到制造工程部担任飞行控制系统技术主管。一到新的工作岗位,摆在我面前的首先是小组成员经验不足的现状和一堆技术难题。压力就是动力,我带领飞控系统团队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先后完成了装配大纲、零件制造指令等技术文件的编制,还参与了相关课题攻关,为项目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公司在上海成立。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作为中国商飞公司的总装制造中心,将全面负责ARJ21新支线飞机和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总装任务。作为总装车间的一员,特别是为航空事业奋斗了半辈子的老员工,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为国家的发展、国力的强盛而自豪,也为自己遇到了这千载难逢的机遇而庆幸。我暗下决心,时刻准备着奋力拼搏,不辱使命,为国争光。
公司成立之后,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进入高速推进阶段,我全身心投入一线,担任了地面功能试验的现场总指挥,负责协调、跟踪每天的功能试验,确保了试验的万无一失。在攻坚阶段,我和突击团队日夜奋战在生产一线,全力完成101架至104架飞机的液压、飞控、动力、航电等各大系统所有功能试验任务并配合研究院完成地面实验、试飞改装等工作,先后完成试验大纲539份、装配大纲300余份,一次提交合格率高达99%。
在摸索中前进,每一步都很艰难,必须有执着的信念、过硬的本领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在101架飞机飞控系统平尾作动器的装配中,大家整整调试了两天还是无法满足定位要求,工作陷入了困境,设计人员提出必须制造辅助工装。可是,101架机首飞的节点临近,重新设计制造辅助工装,时间已经来不及。我苦恼地徘徊在工作现场,彻夜辗转难眠。这时,我突然想到,探险家在沙漠中能利用太阳的移动找到方向,我们为什么不能换一种思维方式呢?我立刻赶到厂里挑灯夜战,反复调试后提出了运用相对坐标法安装作动器的办法,不用另造辅助工装。我向设计人员介绍了这一方法,经检验,新办法符合设计要求,不仅缩短了工作周期,还节约了制造成本。
记得调试飞机副翼功能时,线路一直出故障,查了一天也查不出原因。大家十分焦急地找到我,凭着在航空领域多年的实践经验,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我想到问题可能出在装配上,一根线路插错,就会导致故障。根据我提出的查找办法,在同事们的配合下,终于在一个五分硬币大小的插座上,在几十个针眼大的插孔里,找到了一根插错了位置的插针,问题迎刃而解。
又如,在总装过程中,由技术部门负责提供驾驶杆图纸和数据,总装车间的工作人员只要按图纸装配就可以。但我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设计的驾驶杆轴心与中立销位置太近,操作时,有可能扭断中心轴,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凭着我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强烈的责任感,我自行搜集相关数据,回忆比较各种型号的飞机驾驶杆位置,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建议应考虑到驾驶杆在实际操纵时的受力因素,并提出了将驾驶杆中立销定位点上移的改进方案,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从而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三年来,我们以航空人的执着追求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以开拓创新的勇气和搏击长空的锐气,为ARJ21-700飞翔蓝天作不懈的努力。
2008年11月28日,中国首架自主研制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700新支线飞机101架机腾空而起,在上海成功实现完美首飞。这是中国航空发展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在未来的民机领域中,将不再是国外品牌一统天下。
2010年4月13日,继101、102、103架机实现完美首飞和安全城际飞行之后,104架机如雄鹰展翅翱翔在蓝天上,标志着ARJ21-700新支线飞机科研和试飞取证工作获得重大进展。与此同时,大飞机研制已完成了可行性分析,进入初步设计阶段。
此刻,在我的耳边,又回响起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11月28日到公司视察时的殷切嘱托:“中国一定要造大飞机,一定要造成功大飞机,一定要造世界上最先进的大飞机”。作为一名航空人,我将时刻谨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指示,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以钢铁般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发扬严慎细实的科学求实精神,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为制造中国人的大飞机而努力拼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