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年鉴工作体会

张国峰

  自96年《上海工会年鉴》问世以来,我一直负责年鉴国际友好交往部分的编写和组稿工作。国际联络部的编纂任务较之其它部室还算简单,但承蒙年鉴办的厚爱,我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组稿员。面对荣誉,我感到受之有愧;我只是做了点应该做的事而已。回顾十多年的“修史”历程,我有三点体会。

  一、熟悉业务是做好年鉴工作的前提

  本人从事工会外事工作已逾27年,现负责市总外联、翻译、接待、出访、外宣等项工作。由于对整个工会系统外事工作比较熟悉,我对重点工作如市总代表团应邀出访、国外友好工会代表团来访、本会和国外、台港澳有关工会合办研讨会、与国外工会缔结友好交流关系等给予重点关注。可以说,每年年鉴写些什么在年底撰稿之前已心中有数,就像烹饪前各种主菜、配料等都已备好一样。

  二、做有心人是搞好年鉴工作的保证

  在日常工作中,我注意收集有关素材。譬如陪领导接待外宾,我总是作些记录,以后稍作整理即可用上。自己也经常和来访的国外工会同行进行交流,了解相关情况,可能的话要点文字资料,这些“东西”均可用在“工会友好团体来访”栏上。随团出国访问时,我白天有时要做翻译,晚上就在宾馆里把一天交流的内容包括用餐时的精彩对话写出来,我把它称为写“回忆录”,好记性不如懒笔头。倘若其他同志出访,我就拜读一下他们的出访报告,除了用于“上海工会出访”栏外,如有实质内容经修改后可用到“国际工运动态与理论”(过去叫“它山之石”)栏上。年鉴需要照片,我接待或出访时,照相机不离身,只要不做翻译,随时可抢拍下宾主交流、参观企业等镜头。

  三、开拓创新是改进年鉴工作的途径

  市总迎来送往、组团出访的信息报道固然重要,但如果能介绍一些国外和台港澳工会的经验和做法则可供我们工会界人士开阔视野,拓展思路,甚至学习借鉴。这些年来我一直比较重视这方面的工作,自己也抽空写些文章。随着本会和国外工会结成友好交流关系的数量的不断增加,三年前我向年鉴办提出可否开辟“国际友好工会”一栏的建议,得到了领导的支持。于是,我们在2008年卷介绍了西班牙工人总联盟加泰罗尼亚大区分会等5家友好工会,09年卷介绍了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和列宁格勒州工会联合会等4家工会,10年介绍了日本横滨市劳动组合联盟等工会。此外,在“重要工作”栏上发布有关我会同国外工会建立友好关系的信息。这样,改进后的工会国际友好交往栏目就变得较为全面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