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 正文
科技创新是技术工人不懈的追求

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  李斌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的数控机床操作工人李斌。

  2010年1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电气视察时,我作为上海电气的工人代表荣幸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总书记握着我的手关切地问我:“近来一切都好吗?”并说:“谢谢你,感谢你的努力。”我听了这话心里无比温暖和激动,我说:“都好,谢谢总书记的关怀!”由于紧张和激动,我只能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了一线工人对总书记亲切关怀的感谢。其实,作为一线工人我有许多心里话要对总书记说。

  今年1月中旬,我的“高压轴向柱塞泵/马达国产化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手捧奖状我百感交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作为一名普通工人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却得到这么高的荣誉,我深深感到,没有党的培养,没有组织的关怀,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从1980年技校毕业进工厂,我在一线生产和数控设备岗位已整整三十一年,我始终坚信“劳动创造价值,工人强,则企业兴”,好奇、好学是我的内在动力;忠诚、实践是我的人生坐标。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深感到,我们工人的岗位虽然是平凡的,但只要踏实努力、尽心尽职,就能作出不平凡的贡献。这些年来,为弥补知识的不足,我坚持参加业余学习,接受了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为掌握更高的技术本领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切体会到,一线工人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为了提高液压技术,我主动提出并承担了“高压轴向柱塞泵/马达国产化关键技术”的重点攻关项目。高压轴向柱塞泵/马达是液压系统的重要元件,液压系统为主机提供动力。液压系统具有体积小、传递效率高、无级调速、动作实现简便、节能环保等突出优点。液压技术的落后,成为制约主机发展的瓶颈,中国的液压技术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其性能和可靠性远远落后于德国力士乐公司等跨国大公司,我国中高端的工程机械等主机行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液压零部件进口,军品配套也受到较大影响。由于我们的工艺水平和制造技术等方面明显不足,试制样机的关键性能指标根本无法与力士乐产品相比。近20年间,批量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总是在低水平上徘徊。

  高压轴向柱塞泵/马达的结构非常紧凑、精密,有11个关键技术难点。经过我和我的团队的共同努力,主要技术难点全部取得突破。主要技术创新体现于三方面:一是关键零部件加工工艺获得突破。通过加工工艺的改进、材料的选择及热处理技术的改善,对柱塞环、壳体制造、缸体加工三大工艺等11项新工艺进行了创新设计和应用,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技术基础;二是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球窝直径及球形轮廓度的快速测量方法,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球窝直径测量仪,解决了传统测量方式测量误差大、测量范围小的问题,提高了测量精度和速度;三是研制开发了高速、高压液压泵全性能试验台,为产品的性能测试和可靠性保障提供了先进的试验手段。

  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查新,“高压轴向柱塞泵/马达国产化关键技术”项目综合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各主要用户对我们的新产品的性能都非常满意。

  三十一年来我致力于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各级组织、集团以及企业为我的成长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全总、市总一直关心我的成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建国在了解到我们技术中心购买软件缺少资金时,马上给予了500万元的支持;企业为我的工作室先后投入了近千万资金进行了技术改造,添置了很多新的加工设备和试验设备,还拨出1000万元作为创新开发资金。我们工作室聚集了一批技术和技能方面的骨干,他们都为项目的成功倾注了心血。

  上海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今天上海市总工会号召“当好科学发展主力军、打好创新转型攻坚战”,我们上海电气作出了“再次创业”的战略决策,我要继续努力,不断创新,做一名新时代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人,为企业发展科技进步作新贡献。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