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实事工程(即:送服务、送健康、送保障、送培训、送温暖、送文化、送岗位、送清凉、送法律、送连心卡)是我区工会近年来一个持续的亮点工作。因此,2010年我区工会保障工作继续以“十送”为载体(注:由于区总保障部包含女工部、宣教文体部职能,故保障部工作涵盖了其中的“七送”),全面落实和推进我区工会保障工作,体现大保障格局。
一、积极探索送服务
我区街镇职工援助服务分中心的建设,我们结合区情,主要以依托街镇社区事务中心的运营模式,通过资源共享,开展工会援助服务,实现对职工的各类援助服务,完善工会就业援助、帮困救助、互助保障、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职工物价监督、退休职工服务、为农民工追讨欠薪、购买返乡火车票和各类信访接待等“一门式”服务模式。2010年起我区部分街镇工会积极探索,争取党政支持,建立独立服务窗口模式的工会职工援助分中心。如顾村镇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分中心即有工会自己的独立场所、工会聘用的专职人员,更有一套工会管理模式,这也为我区推进建设独立服务窗口模式的工会职工援助分中心建立了一个范例。
二、深入基层送健康
保障职工生命健康权是工会保障工作的职责之一。为有效推进该项工作,我们借助区总女工委的力量,联系名医名家深入基层一线,特别是农民工较集中的企业,开展妇科疾病、艾滋病等疾病的防治讲座。并在市411医院等相关医疗机构的支持下,开展对困难企业女职工的妇科检查,2010年有2178名困难企业女职工参加了免费妇科体检。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基层职工发放《过敏性疾病预防》等健康小册子3万余册,为一线职工普及健康知识,深受欢迎。
三、以人为本送保障
为不断提高我区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的参保率,近年来我们一是注重提高综合保障计划的参保率,2010年我区该计划的投保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二是连续多年由区总工会出资为基层一线职工(包括农民工)送保障计划,2010年出资2万元为2000名困难企业职工投保团体意外保障计划;出资3.6万元为1000名困难企业的女职工投保团体女职工特种重病保障计划。并100%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各项指标,全区参保18.5万人次,投保金额1453万元,给付2893万元。三是继续利用各种机会拓展非公企业职工互助保障计划的参保率;同时,在组织投保过程中,凡企业、职工遇到问题时,我们及时做好上下协调沟通,以确保投保顺利。 四、注重实效送培训
2010年区总工会协助企业抓好农民工、失业职工、停产待岗职工等的技能培训工作,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助一臂之力。一是我们根据中央财政下拨资金的额度,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与上海东方职业培训学校合作,实施对本地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争取区内资源共享,与区人保局合作开展对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2152人。二是在“世博会”开幕前,结合市总工会下达文明观博培训的任务,组织8万余名职工参加了各种层次的“文明服务、文明观博、文明出行”“十要十不要”专门培训。并组织35家基层工会干部参加《全总帮扶软件系统》实务操作培训;对入选“职工收入状况调查网”的12家成员单位有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五、健康有序送温暖
送温暖工程是工会品牌项目,历年来的坚持不懈,得到社会各届的认可,因此,我们始终坚持健康有序地开展。2010年元旦、春节我区各级工会慰问走访困难劳模、职工(包括农民工)8000余人,发放慰问金额600余万元。全年仅区总层面发放种类帮困金95.9万元,帮扶1222人次;期间还完成了市总下拨的14万元对支内(疆)、知青一次性补助612人次。2010年我区各级工会认真开展“一日捐”活动,募集帮困金近百万元,有效地扩充了各级工会帮困基金。在青海玉树地震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我区72474名职工参加为灾区捐款,捐得善款536.15万元。
六、陶冶情操送文化
为了丰富一线职工的文化生活,陶冶精神情操,引导职工养成“爱读书,读好书”良好习惯,营造广大职工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氛围,根据全总、市总关于“职工书屋”三年建设总体要求,我区自2008年起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实施了“职工书屋”建设,并将其作为“十送”工程中送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2010年,在前两年完成61家的基础上(其中有4家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再完成了70家“职工书屋”的建设。因此,我区总工会被市总推荐为全国“职工书屋”优秀组织奖(全市仅2家)、上海杨行铜材有限公司为全国“职工书屋”优秀示范点;大场镇总工会主席马力为上海市“职工书屋”优秀建设者奖、上海宝山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和上海东晨市容清洁服务有限公司为上海市“职工书屋”优秀自建点奖。“职工书屋”建设,为我区基层企事业搭建了沟通凝聚职工的新平台,提升职工素质的新课堂。除此之外,2010年我们还开展了为工地农民工免费送电影74场次,观看人数达52360人次;动员64名职工报名参加首届新生代农民工EBA学习培训等“送文化”活动。
七、关注民生送岗位
2010年区总工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多种形式关注民生送岗位。一是举全区各级工会之力,举办“宝山区工会‘百企千岗进社区,推进万人再就业’职介专场”,为困难职工子女、农民工和各类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服务,帮助703人实现就业。二是发挥各街镇援助服务分中心的作用,借各街镇政府职能部门之力,共同组织职介招聘会,实现资源共享,为职工、企业排忧解难。三是探索借助市总工会培训中心网上招聘系统平台,发挥区职工援助服务中心职介所作用,建立与市总网上招聘系统的连接,拓展职介渠道。在我区顾村镇总工会的积极配合下,建立了我区第一个街镇援助分中心与市总网上招聘系统的连接,为探索建立市、区、街镇三级工会职介网络拓展了途径。
2010年我区保障工作从“十送”出发,从多角度、向多层面、以多形式开展工作,为大保障格局的形成积极实践与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