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劳动关系复杂化、劳动者利益诉求多元化趋势,当今的维权工作已不是仅仅靠基层工会、劳动部门或企业任何一方能够独立承担的,必须调动各方力量和资源来完成。浦东新区塘桥街道面积3.8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万,实有人口10万,塘桥社区具有典型的城市化社区特点:一方面,由于收入水平不等、文化层次不同,社区内各类群体的权益需求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有各类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等,为基层工会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力量提供了条件。塘桥社区总工会结合实际,运用社区共治来开展维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一、大赋权—在集聚资源共享中形成合力
运用社区管理服务的工作平台,汇聚各种资源开展职工维权工作。
1、信息化支撑。在划块组团(将社区划为23个责任片区和138个服务块区)和普遍走访(覆盖32976户家庭)基础上,通过“走千听万”、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等,依托“两个实有”和网格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了具有问题处置、需求分析、舆情研判等功能的综合管理数据库,其中含基层工会维权民情档案,充分汇聚职工维权需求。
2、平台化运作。2012年街道选举产生“社区委员会”,作为开展基层工会维权工作的平台、载体和纽带。其中,民意征询委员会两月一次联系单位和组织,从源头上发现职工的权益诉求;而后由协商议事委员会召集企业单位代表,就具体职工的权益诉求开展民主协商;最后由监督评议委员会对权益维护情况进行跟踪监督、评价审议和定期反馈。
3、项目化管理。将基层工会维权工作纳入项目化管理体系,明确负责人、工作目标、时间节点等,打破原有的条块分割,延伸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的维权网络,建立了居委小区工会职工维权工作联络点,完善了企事业工会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维权工作网络。
二、大联盟—在充分民主协商中达成一致
社区总工会加强工会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建设,在原有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参与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新区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司法部门的指导,与公安、劳动、企业人事等部门联手,建立“党政主导、工会参与、部门协同”的职工维权机制,坚持决策开放、共商共议。
1、决策前,听职工说。按照“能事前则事前”的原则,坚持事前征询,加强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建设,重点抓好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的建设,解决了微小企业的单位职工在基层维权的平台问题,保障了职工参与自身权益的维护。
2、决策中,由职工定。经济权益是职工各项权益中的核心权益,基层工会首先在维护职工经济权益的项目上进行尝试,以维护职工的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权益为重点,深入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女职工权益保护和劳动安全卫生等专项集体合同制度建设,使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和职工社会保险费缴纳率较往年都有了大幅提升。
3、决策后,由职工评。通过深化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充分发挥职工在监督评议中的主体作用,就职工在工资分配、工作环境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价,广泛听取意见。
三、大合作—在保障职工权益中塑造认同
积极探索让社会组织参与职工维权,大力引进、孵化和培育社会组织。
1、让社会组织“进得来”。成立了塘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面向塘桥社区职工的韩明志法律服务社、物业服务社等社会组织免费开放,解决场所困难。
2、让社会组织“留得下”。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共建工作,及时了解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动员社会资源帮助社会组织出主意、想想办法、解难题。
3、让社会组织“干得好”。由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牵头对接,委托社会组织实施并完成工会维权项目计划,如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培训、依法管理教育活动等。如:2012年,上海汇雅百货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纠纷,起因是新任职负责人处理了部分中层管理人员。该公司11名员工到新区总工会要求维权。社区总工会获知后,联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通过民意征询委员会与职工代表进行座谈,同时积极发挥企业工会的作用做好企业工作。最后将双方思想进行对接,促进达成和解意愿,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认同。
近年来,塘桥社区总工会运用社区共治模式进行维权,共接待职工来信来访270人次,政策咨询120人次,涉及职工420人次,共参与接待和调处职工劳动争议案件共205起,较好地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