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做法和成效
凉城社区有各类非公企业368家,这些非公企业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小、人数少、分布广、经济效益参差不齐。这些年来,我们在贯彻职代会条例推进职代会建设、促进非公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商圈工会联合会、社区商圈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形成了具有凉城特点的非公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模式,非公企业的覆盖面达到了80%以上,促进了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健康发展。
(一)注重区域联动,探索非公企业民主管理新模式。
我们将推进区域性职代会制度建设、加强非公企业民主管理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工作领导和支持,大胆探索实践。由于小区工会联合会力量有限、资源有限、能力有限,深化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受制性。我们因地制宜、因需制宜,以世纪联华虹口店为中心的百余家企业形成的商圈为基础,以强化企业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探索建立了社区商圈职代会制度,走出了一条商圈企业联动推进民主管理的新路径。2009年9月,我们成立了凉城社区商圈工会联合会,同年11月建立了商圈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小区工会联合会形成功能互补、两个轮子一起转的工作格局。
(二)注重党建引领,构建非公企业民主管理新机制。
为了有效发挥社区商圈工会联合会和商圈职代会作用,我们着力构建党建引领工会、工会凝集职工、职工广泛融入的民主管理机制。
我们在商圈建立了党建工作指导站,落实专职党务干部担任指导站站长。指导站充分发挥党建带工建的作用,加强对商圈企业党员和职工教育引导,最大限度凝聚职工融入企业发展和社区发展。我们在商圈工会联合会组建中,坚持把好“三关”:一是把好人选关。在商圈职工代表人选的产生上,采取自下而上、充分酝酿、民主协商的办法,保证正式候选人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二是把好程序关。制定商圈工会职代会试行办法、选举办法、商圈集体协商议事规则、商圈职工守则等,严格民主程序和规范运作。商圈职工普遍反映良好。三是把好制度关。商圈职代会建立了提案工作制度,引导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职工代表,围绕企业和商圈发展献计献策;建立了商圈工会走访企业制度,畅通商圈企业职工民意表达渠道;建立了职代会巡视制度,落实职代会的各项决定、决议;建立了商圈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制度,形成了关心职工、帮困送温暖长效机制。通过把好“三关”,并落实人、财、物等保障,确保了商圈工会联合会和职代会从起步开始就进入了规范化的运作轨道,为商圈工会联合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平台建设,形成非公企业民主管理上新格局。
为了抓出实效,形成长效,我们根据《上海市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精神,着力建设社区商圈“四个平台”。
一是共谋发展平台。我们以商圈职代会为载体,搭建商圈企业党政组织和职工代表共谋发展的沟通交流平台。商圈工会联合会坚持做到每年召开商圈职代会,每次职代会始终坚持落实解决商圈企业职工共同关心关注的问题,至今已召开了四届。商圈职代会将商圈经济发展情况、企业劳动关系状况、职工参加民主管理情况、工会维权情况、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情况、困难职工帮扶情况等向大会报告,极大地调动了商圈企业广大职工当好主人翁的积极性。
二是职工维权平台。商圈工会建立商圈企业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由商圈工会联合会与商圈企业方、商圈企业职工代表共同就企业职工最低基本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事项开展民主协商,落实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的增长机制。设立了商圈民主管理公开栏。商圈企业经营状况、发展思路和商圈企业职工的意见建议等在公开栏上公示。还设置了商圈职工信箱,落实志愿者定期开箱、商圈工会处理和答复制度,畅通了职工诉求渠道。建立了商圈职代会巡视制度。由商圈职代会专委会组成的巡视组,承担职代会闭会期间相关职责,每年就职代会审议通过的集体协商规划、专项集体协议和各项决定、决议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巡视,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三是矛盾调处平台。以化解商圈非公企业劳资矛盾、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为宗旨,建立了商圈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要承担三项职能:负责督促企业遵守法律法规,落实劳动合同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负责教育职工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负责商圈职代会闭会期间劳资纠纷的调处,做到早介入、早化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是困难帮扶平台。我们充分整合商圈企业资源,建立了商圈工会职工援助服务站,落实商圈工会、企业工会帮扶困难职工制度和商圈企业互帮互助制度。还建立了商圈困难职工帮困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形成了关心职工、帮困送温暖的长效机制。通过帮扶平台,先后对74名困难职工及子女开展了生活帮扶、医疗救助和金秋助学;帮助22多位商圈困难职工子女实现就业;每年组织50名商圈外来务工人员参加了街道组织的健康体检。
二、区域性职代会制度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一)非公企业对职代会制度认识存在差异。部分非公企业经营者对建立区域性职代会制度缺乏正确认识,缺乏建立职代会制度的积极性,担心让职工参与民主管理,会削弱老板的权威,担心职代会制度约束经营决策权,有一定的推诿、敷衍和抵触情绪,给进一步深化“两个普遍”工作带来难度。
(二)区域性职工代表人员不稳定。区域性非公企业规模小,流动性大,导致职工代表不稳定。虽然可以按照替补或增补的办法,保持职工代表的总数不变,但是代表的经常变动,不利于工作的有序稳定。
三、加强区域性职代会制度建设的对策
加强区域性职代会制度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工作。作为街道办事处,我们要针对当前区域性职代会存在的难点问题,以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破解发展瓶颈,促进区域性职代会制度更健康有序发展。
(一)加强区域性职代会制度的宣传力度。要整合社区各方力量,采取上门走访、组织培训、舆论引导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对非公微小企业经营者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对区域性职代会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区域性职代会调处劳资矛盾、密切劳资关系的成功经验在区域性职代会上介绍和推广,以典型事例进行正面引导,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思想认识,让他们懂得民主管理对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重要意义,增强非公企业主对区域性职代会的认同感。
(二)健全区域性职工代表替补制度。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研究出台符合凉城社区实际的区域性职工代表替补制度,规范替补程序,简化替补流程,明确替补要求,确保替补质量,保证非公企业区域性职工代表不缺位、一线职工代表的比例真正到位,保持区域性职代会的活力。
(三)增强区域性职代会实效。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精简区域性职代会的会议议程、会议报告,开短会、开高效率的会,议实事、出实招、求实效。同时完善职工代表资格审查制度,努力按照要求,做到区域性职代会职工代表不少于30人,企业经营管理者不超过30%,一线职工代表不少于50%,进一步增强区域性职代会的实效。 |